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到新加坡動員華社「保皇」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到新加坡動員華社「保皇」

編者按

2018年是戊戌年,而120年前的戊戌年,中國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戊戌變法。這場由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發起,清廷意欲圖強的運動,經歷了103日就告終,康有為更是逃到了新加坡,在本地展開帶動華社「保皇」的政治運動......

1877年殖民政府的華民司,與清朝廷駐新加坡領事先後設立。這兩個對立政治機關有相同的政治目的:爭取新加坡華人社會支持自己的政冶立場。

英國殖民政府對新加坡華人社會不聞不問長達60年後,從1877年開始積極的干預,與監視華人社會裡的政治動向。英國人的政治動機,無非是要鞏固自己的絕對統治權力。

1881年左秉隆出任中國駐新加坡領事。在任職10年間大力推廣畢文教育,並組織會賢社研究經學。雖然缺乏優秀師資,但華社還是可以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等。華社通過文化學習,進而加強民族精神意識。因此,發生在中國的政治動蕩與變革,對華社的知識份子起著一定的影響。

左秉隆

1842年的鴉片戰爭後,從1860年到1890年間,清朝延自發的進行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科技,力圖扭轉中國在列強面前的劣勢。但是,1894年的甲午戰爭再敗於日本手上。朝野了解到單靠學習西方科技並不足於強國。中囯上下於是開始思索強國之道。

1895的公車上書引發民間論政的風氣。其中康有為,梁啟超是為維新思想派的人物。

康有為在1882年接觸到西方文明思想,政治制度,進化論等自然科學的學刊,在了解了先進的西方資本社會文明之後,有意將之改變中國落後的封建制度。當時帝國主義入侵,清朝腐敗無能反抗,賢士皆認為唯有改進社會制度才能挽救中國於危難中。

康有為提出大同思想:無私產,無階級,人人平等的杜會。而變法維新運動的思想綱領是:在政治上改君主專製為君主立憲的國會議事制度。經濟方面是振興商業發展工業,保護民族資產階級利益。文化教育方面是辦學校開民智廢八股。

康有為

康有為於1895年8月組織強學會推廣維新思想,反對朝延保守派的投降賣國行為。變法維新運動受到朝延大臣李鴻章等人的反對,下令封閉強學會。1897年11月德國出兵佔領膠卅灣,引發人民抗外侵略的情緒。1898年初強學會再度成立,並創辦與印發中外紀聞刊,對朝延內外帶來相當的衝擊。

光緒皇帝幾度招見康有為共議國家大事。1898年6月11日皇帝發出詔書宣布變法自強。此乃歷史上的戊戌變法。由康有為,梁啟超與譚嗣同等人共同推行。康有為的維新思想運動集中制度改革,缺乏群眾政治考量。此外,康有為只主張在現有君主專制之下變法,而不是通過革命運動徹底改革政體。

光緒皇帝

朝廷大臣認為變法名為保國勢必亂國。於是通過慈禧太后下令把光緒皇帝軟禁,譚嗣同被殺,康有為與梁啟超逃亡海外。康有為在海外組織保皇派以維護光緒皇帝。戊戌變法運動前後不過百天,歷史上稱百日維新。

慈禧太后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與梁啟超逃亡海外。1900年2月2日康有為在新加坡維新派人士邱菽園協助下到達新加坡。康有為宣揚維新主義,提倡保國,保皇,保種,與保教的政治意識。在華人之間遊說戒煙,剪辮,天足的新生活方式。

邱菽園

在當時的華社由於捐官活動頗為盛行,富裕商人中有不少捐官買個榮譽光宗耀祖,所以保皇派在富裕社會層有其支持者。而維新保皇派對新加坡華社的最主要影響,卻是在建立新生活的習俗上。

在政治上保皇派在先天己註定是以失敗收場,因為皇帝封建制度己經病入膏肓,岌岌可危。陳年累月的敝病己經不能單靠制度維新來複原。因此,滿清皇朝的結束,也終結了保皇派的歷史任務。

康有為在新加坡的政治活動帶動了華社的維新保皇派,清朝廷官員與革命派之間的政治競政。中國人在列強的凌辱下苟且偷生,也一併激發了民族意識。這些政治活動啟蒙了華社的民族國家意識,為日後的華社政治覺醒與積極參政奠定了必需的基礎。

作者/來源:新加坡文獻館

新加坡眼,帶你看新加坡。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kanxinjiap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加坡眼 的精彩文章:

新加坡賣的這款馬來西亞白咖啡疑似有毒,全部召回!
情人節還沒到,秀恩愛的頭條之爭已然開始!

TAG:新加坡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