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爆炸了!體育分又要漲了!教育部:不重視這三科的學生小心被淘汰了!

爆炸了!體育分又要漲了!教育部:不重視這三科的學生小心被淘汰了!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考改革細節:

中考改革將從2017年試點,到2020年成型。

高考改革早從2014年開始試點,到2018年大致結束。

在中高考改革將要完成的未來三年,語文、物理和體育,這三大學科將成為學校必須重視的科目。

體育被納入

中高考

教育部明確表示:今後中小學要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納入初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中考:中考的錄取計分科目將由語文、數學、外語加上體育4個科目構成,其他科目均稱為選考科目,將體育上升到了與「語數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

高考:實施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省(區、市),在高校招生錄取時,把學生體育情況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

這意味著今後人才選拔的方向,將從原來智力考量的單一標準,逐漸走向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1.陸續增加運動技能評價標準

「體質測試的結果表明,初三和高一學生的體質是最好的,這要歸功於這些年一直堅持的中考體育加試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它確實推動了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和體質的增強。」

但不能迴避的是,有不少學生和家長抱著應試的心態,在中考前兩三個月進行運動員式的集訓,以提高體育加試成績。中考過後,因為高考沒有體育加試,原本用來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全部被做題擠占。

現行的考試製度中,更多側重考量學生體質,運動技能的考評相對弱化。這其中,學生體質與遺傳因素、後天的成長環境,以及參與體育鍛煉的強度等都有關係。

今後,為了真正反映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效果,將逐漸降低身高體重等形體類測試項目的分值比例,逐漸提高部分可以通過後天訓練掌握運動技能的測試項目,例如:長跑、短跑、男生引體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以及肺活量測量等。

而從體育教學改革的角度來看,體育測試將從原有注重學生體質測試,轉型為基本運動技能加上專項化運動技能的方向發展。其中,針對專項化運動技能應建立技能等級標準。今後的體育加試中,運動技能等級與分數掛鉤,更能體現出平日里體育鍛煉的真實效果。

2.體育今後也是高考錄取標準

如今,有十幾個省市將「見義勇為」列入高考加分項目,這意味著高考也會從原本單一智力評價標準,轉向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評價。德育成為高考加分項目,體育、美育也會逐一加入。

而中考體育加分政策的不斷成熟,評價機制的科學客觀,為學生綜合評價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後高考中體育科目的加試提供了參考依據。

目前,體育測試已被納入高考學業水平測試,以「通過與否」的形式成為高考的參考依據。未來,體育在高考中將變為ABCD等級的客觀數量化評價方式,成為高考錄取的標準之一。

3.體育是綜合素質重要體現

不僅是高考,評優、評獎、升學考試、就業安置等,甚至工作後能否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可持續發展的員工,都要參考體育成績。

體育科目對於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競技場上服從裁判可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團體運動項目可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運動中還要學會尊重對手、接受或好或壞的比賽結果,這些都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

4.只要勤鍛煉,終會取得好成績

各位老師、家長也不用太著急!體育考試終究是達標性測試。

只要通過適當的訓練方法和努力,多數孩子都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體育並不會拉開分數差距,區分度較小。

還要提醒孩子,不要把體育僅僅看作一個測試,僅為取得好成績而臨陣磨槍,中考體育考試是為了有力地推動體育教學和讓孩子們更多參與體育鍛煉,掌握一定體育技能,養成一定良好習慣。

語文學不學得好

到底有多重要

語文學不好影響其他學科

學語文最重要的是培養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有多重要?

一位參加高考閱卷的老師感慨說,當前的政治主觀題可以當閱讀理解題做了,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很佔優勢。

換句話說,閱讀不好的孩子不僅語文拿不了高分,政治、歷史,甚至需要讀懂題意的數學等理科科目成績也會受影響。

1.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學習更輕鬆

對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只要在關鍵時候稍加點撥,他的分數就突飛猛進,最後考的分數甚至比一直看似勤奮的孩子更高,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已經很高。

2.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未來更容易脫穎而出

喜歡閱讀的孩子,辭彙量更豐富,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也會更高。

原由很簡單,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動物,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而且喜愛閱讀的人,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從不讀書的人快得多。

3.未來語文,小、初、高有何側重?

小學語文課堂需強調基礎性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非常強調基礎性,說白了就是要做到「清楚」。

第一要讀清:讀清,又分三個層次。一是把字音讀准了,二是要了解清楚,三是讓學生儘可能地讀出味道。

第二要認清:課堂上老師問學生,「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把這些字分清楚」,於是區分這些字的過程就是具意、認形。這個採取的就是歸類的策略。

第三要寫清楚:寫清楚不是說我們把食物的「食」、食品的「食」寫出來,而是把這兩個組合起來,讓學生在組合當中發現、寫好。

第四要想清:想像是一種感性的思維方式,是從眼前的內容想像到更多的畫面。聯想是從這個內容想到那個內容,從一個詞想到另一個詞,從一篇文章想到另一篇文章。推想是從眼前的內容而想出作者沒寫出來的內容。而低年級孩子想像的成分更多一點。

第五要用清:比如,老師在第一小節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過程,然後放手讓學生自讀二、三小節,並回顧剛才的方法自學,這就是讓學生用上之前的方法。

第六要積累:低年級的記憶是形象記憶;中年級的是關聯記憶,句子與句子的聯繫要先看清楚;高年級則注重結構記憶,想到圍繞作者的印象,是怎麼布局的。在低年級我們要尊重學生形象記憶的規律,讓學生看畫面想文中的語句,這樣更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

初中語文注重學生能力素養的積累

如何突破語文教學的窘境?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首先,課堂該怎麼變?

要想實現教「寬」,語文教師首先要改變課堂,並且善於把語文中美好的東西通過巧妙的方法展現給學生,讓語文課變得有趣、富有變化、豐富厚重而靈動。

比如學魯迅的《雪》可以採用多角度品讀、多角度對話、多角度評論、微寫作的形式,把課堂引向學生的深度思考。

讓孩子們對語文課愛起來,把對語文的愛和閱讀習慣延續到未來,這是我們要努力抵達的目標。

其次,讓傳統文化經典重回語文課堂

初中語文,至少應該有一半課時用來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經典文學作品、紅色主題作品。要真正實現學「寬」。

在課堂上,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去製作展示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民俗、諺語、詩詞的PPT、手抄報、書籤等。

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大膽自由地評價《西遊記》《水滸傳》《紅岩》中的人物形象。

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也對《世說新語》中的故事進行續寫改寫……

最後,要使學生成為一個會獨立思考的人

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大量的閱讀,而不給予正確的閱讀方法的引導,即便學生擁有大量的閱讀知識,卻未經過自己頭腦的獨立思考並加以吸收,那麼這些學識就遠不如那些雖所知不多但卻經過認真思考的知識有價值。

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同時,要根據不同書籍的特點做細緻有效的閱讀指導,並不失時機地跟進讀書交流活動、辯論會、閱讀心得展示。

高中語文課堂要有三個側重

從這兩年高考、會考的命題材料上看,高中語文教學應更加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彰顯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貼近學生生活。

首先,在語文課堂上要堅持對學生的思想引領

要堅持立德樹人為導向,宣揚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如2015年高考的非連續文本閱讀材料為中國印刷術的發展和自主創新,話題文學作品閱讀為《說起梅花》,松竹梅菊是象徵中華民族精神的傳統意象。

2016年北京市春季會考題的文言文閱讀材料為教材《燭之武退秦師》片段,體現燭之武的擔當和智慧。

其次,語文課堂上加強對經典名著閱讀的指導

2016年《語文高考考試說明》已經把《論語》《三國演義》《紅樓夢》《巴黎聖母院》等十二部名著列為考查篇目,這是《考試說明》第一次把名著閱讀列入考查範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無小事 的精彩文章:

再不培養孩子的這個能力,以後連試卷都做不完了,家長一定要重視!

TAG:教育無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