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不被娃「拖累」,你能成為更精彩的自己嗎?

如果不被娃「拖累」,你能成為更精彩的自己嗎?

靠譜童書每周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是否,你也閃過一個念頭:如果不被孩子「拖累」,我會成就更精彩的自己。

十幾年前,我從南方的小鎮初到大上海,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光活下去就用盡全力了。

經常半夜兩點還在路上走,靠著這份死磕,我總算上了跑道,聽到喝彩,享受衝刺。

當兩個孩子來到我的生命里,曾經獨自奔跑的快樂大大降低。

尤其面對孩子的爛漫,我又想起年少時的詩人情懷,覺得自己心裡還有一畝田,不能荒廢,這算不算飽暖思淫慾。

我放慢了腳步,分出精力牽著家人慢走。當真的慢下來,也只興奮了一小陣,覺得慢走很無聊。

01

我常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拿出人生中一大半精力而來育兒,那麼育兒的快樂是什麼呢?

人當然之所選擇做父母,是為了體驗了為人父母的樂趣,而非高尚自我。追求快樂,是人最本能的慾望,無需隱藏。

如果樂趣足夠強大,育兒的艱辛也可以成為樂趣的一部分。而如果樂趣短暫又空洞,艱辛只是艱辛而已,不足以被樂趣支撐,久而久之,育兒染上了犧牲,綁架的味道。

人其實不管被多少人愛,都是孤獨的個體。你的幸福只能靠自己感受,發自內心的長久的喜悅,別人無法給予。

我回想,曾經的喜悅,是來自奔跑的成長。那麼,現在要牽著這兩小屁孩慢走,還能成長嗎?

我有個朋友說,孩子上幼兒園時,是挺利索一人,上了小學後,那叫一個墨跡。自從老大上小學後,我也見證了。

吃過晚飯,從客廳到書房5步的路程,他可以走20分鐘。

剛走兩步,地上有個妹妹的玩具,把玩一番,想起什麼,又馬上放下書包,翻出一本書,看了一會兒,再拖著書包走。

剛才打開的書包,沒拉上,一拖書全滾出來了。他不慌不忙的蹲下,一本本放進去,那叫一個慢啊,簡直可以做分節動作解析。

咦,這個橡皮擦不錯,拿起鉛筆,在橡皮擦上一個個的戳洞,直到一個好好的橡皮擦被戳成了蜂窩,沒地方戳了,再提起書包走。

這次總算沒有幺蛾子了,進了書房。至於到書桌前的東扣扣西摸摸,就更不用說了,基本是不堪入目的程度。

我就站在他後面,看著這一切的發生,我該怎麼辦?說還是不說,要不要制定規則,要麼上點小懲罰。還是把心放大,讓娃作去吧!

我知道,隨著孩子長大,類似這樣的揪心畫面,會越來越頻率的呈現在我眼前。

每天定點曬娃,別人點評個么么噠就可以滿足一天;晝夜不分的照顧,娃的一顰一笑就足以感動自己,這種僅限於三歲前的幸福感,已經過去了。

我對眼前這個畫面的無措,是因為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心理一片空白。

如果父母的認知跟不上孩子的成長,終將陷入痛苦。而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有天,我和朋友在逛街,一個穿著校服初中生的女孩對跟在身後的媽媽大喊:你離我遠點好嗎,我討厭你!

畫面不寒而慄,我想,這個女孩子三歲時也如我們的小寶貝一樣,是爸媽的貼心小棉襖,說著讓媽媽感動的暖心話。

朋友說:我的女兒以後要這樣,我要怎樣的心碎?

02

育兒理論上,一個享受了足夠的自由和愛的孩子,沒有青春叛逆期。

誰敢拍著胸脯說:我家的親子關係肯定一路暢通。讓有限的成人去導航一個無限可能的孩子,哪對父母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呢?

很長一段時間,我陷入這般教育的泥濘,無力現狀,恐懼未來。

最終,是閱讀把我拖出了泥潭。

我一直有個習慣,當我無助焦慮時,不停的找書看。卸下焦慮的最好途徑,是找到自己的無知面再去填補。

而有趣的是,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面就像一個圓,圓外是無知面,知識越多,圓的周長越大,就越感到自己無知。

尤其是讀了心理醫生派克的書籍,給人頓悟:

父母培養孩子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認識和自我成長的過程。

當父母給孩子付出愛的時候,愛不僅能讓孩子的心靈獲得成長,父母自己的心靈也能獲得成長。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會為了孩子的成長而改變自己,他們會放棄自己錯誤的觀念,改正自己的缺點,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孩子會受益,父母同樣會受益。

我覺得這段話,值得每對父母多念誦幾遍。

育兒之路,是父母陪伴孩子,亦是孩子在陪伴父母,給父母成長的契機。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如父母能學習,父母的智慧,胸懷,視野,能合格成長。

父母和孩子之間會有一片流動的海洋,滋養彼此的生命。育兒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父母認知的問題。

當胸懷變更寬廣,視野拉得更長,就會努力讓問題消於無形或流水間,而不是被輕易帶入焦慮的漩渦,著力於當時當下的針尖對麥芒。有了教育的自信,成竹在胸,才會淡定平和。

如果把派克的話說的通俗一點:在育兒過程,如果你覺得焦慮,煩躁,那你用的方法不對路的,或者根本上的理念就錯了。

如果你在育兒過程中體驗到喜悅和自信,那是找對了方向。

03

最近網上一則熱聞,北大高材生拉黑父母,在我們討論這對父母的育兒智商時,是否也體會了育兒的如履薄冰。

在與孩子相處的細節上,他們的行為里,其實有我們的折射。我們也曾為快速解決問題,專橫的說不行就是不行。

我們也曾為自己舒坦,讓孩子承受本不該他們承受的情緒。其實,尋常父母與奇葩父母相隔真的沒有那麼遠,一不小心就滑了過去。

但育兒無需謹小慎微,錯誤本身並不可怕,父母和孩子都非完人,生命也並非如此脆弱。怕的是渾然不知,一行20年,釀成大錯。

假如這對父母,中途能自省,能自學,就像他們的孩子說,中間那麼多次機會,哪怕抓住一次呢。

父母的權力與世界上的其他權力並無本質區別。所有的權力都需要被監管,如無監管,就會出現權力的誤用濫用。

父母的權力沒有監管,甚至連上崗證都不要,這本身就是一個世界級的漏洞。

怎麼辦?唯有常靜坐,思己過,再加謙虛學習。

有時我也想偷懶,想短平快的獲得一劑良方,一勞永逸。

後來發現行不通,哪怕育兒專家住在你家對面,昨天遇到了問題,去取了良方,今天問題的背景又完全不同,昨天的藥方早就不對路了。

每個孩子千差萬別,每對父母性格不同,其實沒有範本可以參照,唯一的途徑就是自我的領悟。謙虛學習,在細節上去思考。

這種思考不是負擔,是快樂,是寶貴的自我成長的機會,通過更成熟的心智。

與孩子同行,孩子給了你成長的契機,你抓住了這個契機,而後又用你的智慧去滋養孩子的成長。

同時,你又體會到借用你的知識,悟性,思考,解決問題的喜悅之情,這是多麼美妙的循環。

這也是育兒快樂的根源:發現和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Lucy,愛讀童書媽媽小莉特約作者,魔都二寶媽,曾是一枚理科技術宅,卻擅長用文字記錄養娃歷程,為人低調,文筆動人。

-End-

想起挺多媽媽也問過我,小莉,你做媽媽,難道不會焦慮嗎?我每次都是回答,我當然會焦慮,有時也會因為焦慮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不過當媽時間長了,娃多了,我有了越來越多化解焦慮的方式。比如對孩子的整個事情復盤,比如反思自己,比如看書。

看了文章發現原來lucy也是如此,她看的心理醫生派克的書,想必是那本經典的《少有人走的路》,建議有心的媽媽都可以看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的精彩文章:

孩子看電視玩遊戲的不治之症,我終於找到了解藥……

TAG: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