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是精耕細作

教育是精耕細作

文 |聞琛 圖|szolkin

最近在看《19分鐘的眼淚》(Nineteen Minutes),一部以校園槍擊案為主線的小說。作者很高明,能不斷變換敘述角度,潛入主角們的內心來發聲。在這個過程中,校園霸凌、親子溝通、自我身份認知等原本隱而不察的問題慢慢浮出水面,讓人不禁感慨——教育是一件多麼精細的事情。

常有人把教育比作農業,農人們得精耕細作,耐心等待作物有機生長。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而言,教育往往涉及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需要緊密的家校溝通來確保所有人勁往一塊兒使。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采寫的就是在家校溝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家委會。大家可能依稀還記得一度把家委會「玩壞」的那些段子,家委會真的如段子手們所說的那樣是一個秀場、名利場嗎?喧囂過後,我們希望藉由這一選題在一定程度上還原家委會的本來面目。

我們選取了包校小學部、德威浦東、協和尚音、浦外中學部和西華這五所學校。從招生類型上來看,有些只招中國籍孩子,有些只招外籍孩子,也有兩者都招的,這就意味著他們面向著不同的家庭群體,家委會的工作重心也因此不同。

對於主要面向中國家庭的學校來說,家委會花了更多的精力在孩子們的課外拓展上,或者協助學校,或者完全由家委會牽頭,總之,是想讓孩子們在學校教育的大框架之下,有更多發展綜合能力的機會。

而對於德威和西華這樣面向國際家庭的學校而言,家委會除了搭建起學校和家庭間溝通的橋樑,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幫助海外家庭在上海更好地安頓下來,融入這座城市——「家庭社區」的意味也因此變得更加明顯。

儘管工作內容不盡相同,稱謂也各有特色,但無一例外的,這些家委會都有著清晰的組織架構和明確的職責分工,成員們也都充滿熱忱。用曾經在國內外三所學校參與過家委會工作的Jenny的話來講,那就是:履歷和背景皆浮雲,時間和熱情才是真。

本期特稿《YFU金牌接待家庭》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教育和交流都需要沉下心來,才能有更真切的收穫。上海的辣椒媽媽一家申請成為YFU(Youth for Understanding)接待家庭,在五六年間先後有三名外國孩子來到他們家。在一年時間內,交流生與接待家庭同吃同住、節假日走親訪友外出旅行,真正像家人一樣相處,通過非常接地氣的日常生活學習語言、了解中國文化。

正是在這種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接待家庭和交流生都觀察到了一些深層次的文化差異,並有機會做深入的探討。而這種狀態下的語言學習和文化浸潤,都不是蜻蜓點水式的短期交流所能比擬的。

怎樣讓一個粘人事兒多的高需求寶寶成為自由自律的小天使?這恐怕是很多年輕父母苦尋答案而不得的。在本期「父母筆記」中,「奶爸」師偃分享了女兒彎彎的成長故事。這一家人選擇從北京遷居大理,在蒼山洱海邊讓孩子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生長空間。

身為家長,作者會用心體察孩子的情感需求並及時回應,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和安全感。但與此同時,也會慢慢幫她建立起規則和界限,獲得日後與人愉快相處的能量。正所謂「事歸事,情歸情」。

專欄作者李梓新說「我們將進入一個育兒成果充滿隨機性的時代」,因為教育正在告別整齊劃一。

整齊劃一是機器化大生產時代留下的印記,是時候讓教育告別工業模式,復歸農業的精耕細作了。

-END-

2018年4月21日,國際、雙語學校和幼兒園將齊聚2018年上海國際學校博覽會,掃描下圖中二維碼即可免費報名,來現場與學校當面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菁kids上海 的精彩文章:

在矽谷怎麼過春節
10款假期適合全家人一起玩的親子桌游!

TAG:菁kids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