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綠色成為有色的主色調——淺議有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讓綠色成為有色的主色調——淺議有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有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43次出現「生態」、29次提及「環境」、13次強調「資源」、4次出現「綠色發展」——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一組「綠色數據」。據統計,黨的十九大全文十三個部分中,有三個部分論述了「綠色發展」的有關內容,報告成為我國未來一段時期綠色發展的行動指南。

作為有色古國,明朝以前,中國經歷了輝煌的有色工業發展之路,技術、產量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是明清兩代及之後的持續衰敗,使得行業對於環境的影響並未突出顯現。當代社會的國內有色行業發展歷程,分為無序、管理和有序三個階段。改革開放初期,「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有水快流」,企業在規模、技術、裝備、人才、管理等方面都較為落後,一度造成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資源流失等問題。隨後的有序階段,國家和地方採取了關、停、並、轉等方式,使這種情況得到了遏制,但是資金大多集中在基礎金屬的產能擴張上,高端、稀有稀貴金屬方面的開發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發展和行業需求,關鍵設備主要依賴進口,受制於人的局面僅靠「師夷長技以自強」難以扭轉。更加重要的是,高速增長所引發的環境問題,給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製約,成為資源、能源、環境的瓶頸約束。

進入21世紀、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要求,並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使全黨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首次將「綠色」納入五大發展理念,無疑對於有色行業「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為「十三五」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

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的核心是資源高效利用和污染物最少排放。要樹立綠色思維方式,積極踐行綠色理念,要站在行業的高度,系統地謀劃全局,制定和運用推進綠色發展系統行動方案,把行業的綠色發展作為系統工程科學謀劃、系統推進,避免顧此失彼、單兵突進。在此基礎上,要用導向思維引領發展實踐,抓住行業影響綠色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產業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從而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在此過程中,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對傳統製造業的綠色改造,還應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形成挖掘或培養行業新的增長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路上,建構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實現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良性循環,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還需要綠色制度的全面保障,堅持生態底線,建立健全環保標準體系和准入機制,將資源消耗、生態效益、科技含量在項目評價中的所佔比重。

綠色,是大自然的生態本身。綠水青山,是中國古代樸素的生態構圖。綠色發展,是「天人合一」沿襲至今的生態智慧。中華民族對綠色的認知古已有之。有色金屬,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珍貴饋贈。生態文明,是發展有色工業之路上的初衷和堅守。實現有色行業的綠色發展,是建設有色強國的責任和擔當。

中國有色金屬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有色金屬報 的精彩文章:

有色行業上市公司業績突飛猛進 盈利能力顯著加強

TAG:中國有色金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