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中國》:爆款紀錄片是如何煉成的?

《舌尖上的中國》:爆款紀錄片是如何煉成的?

GIF

2月19日晚,萬千吃貨們在大年初四又迎來了一桌豐盛的年菜:《舌尖上的中國3》暖胃開播。

不少人戲稱說:以往每逢春節胖三斤,加上這部片子,怕是要胖3公斤了。

— 1 —

用紀錄片來挑逗舌尖

2012年播出的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至今仍然是整個行業里津津樂道的里程碑。

挑逗味蕾的題材加上精良的製作,讓《舌尖1》收穫了超高的收視率,豆瓣評分也高達9.3。

GIF

這部紀錄片還引發了「舌尖」效應,不但出現了網路舌尖體,片中展示的許多地方食物也都成為了年輕人的美食新寵。

獲得了高流量和高口碑之後,《舌尖上的中國》已經做成了美食行業在大眾傳播中的一個標準。

因此在第二季籌備期時,招商冠名費已經將近2個億。最終《舌尖2》以1000萬的成本,獲得了超過3億的收入,展示出了紀錄片也能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GIF

不過任何一個爆款系列,都會出現觀眾審美疲勞的問題,想要維持長期的熱度必須要求新求變,舌尖系列同樣面臨這個困擾。

據介紹,《舌尖3》共有8集,主題分別是「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其中「器具」「食養」「融合」是三個新的創作主題方向。

除了表現中華美食外,第三季還富有更多關於歷史文化、人物命運以及食物關係的思考。

雖然豆瓣評分略有降低,《舌尖3》仍然引發了社交媒體上的熱烈討論。在第一集的器具篇播出後,許多人在微博上表示已經被種草了鍋具,可見這部中華美食紀錄片的熱度和影響力仍然不同凡響。

— 2 —

從小眾到大眾,爆款紀錄片頻出

近兩年,本來屬於小眾領域的紀錄片卻頻頻出現爆款,除了舌尖系列外,僅2017年就出現了《二十二》、《零零後》、《極地》等多部作品。

而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的《我在故宮修文物》,被網友上傳至B站,迅速在這個90後用戶佔比超過90%的網站上爆紅,豆瓣評分高達9.4分,成為一時的熱門話題。

展示中醫文化的《本草中國》也佔領了江蘇衛視周五的黃金檔,即使與多檔自帶流量的明星真人秀歸屬在同一時段,仍然獲得了0.83%的超高收視率,甚至超過了湖南衛視的王牌綜藝節目《天天向上》。

根據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紀錄片在網路視頻用戶的偏好中位居第五,佔比30%,比2016年上升三位。

報告還指出,中國紀錄片的消費趨勢已然成型,無論是收視人群數量、頻道覆蓋面、收視人群年齡結構的升級,還是與商業消費市場端對接等,社會對於紀錄片的消費力和消費需求都已具規模,且不斷擴大。

不管是舌尖系列,還是廣受90後喜愛的故宮文物修理工作,這些原本被視為冷門和小眾的紀錄片,都有機會成為年輕觀眾所追捧的「爆款」。

這些文化氛圍濃厚、充滿著情懷和匠心和紀錄片,正在逐漸佔領我們的微博和朋友圈,中國的紀錄片行業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創新突破與無限可能。

— 3 —

衍生產業+IP商業開發

隨著年輕的觀眾越來越成為紀錄片的主流受眾,各大商業公司也紛紛看中了這塊更有文化底蘊的蛋糕。

愛奇藝副總裁楊海濤在紀錄片周開幕式上分享的數據顯示,儘管2017年國產紀錄片的數量在愛奇藝平台的總量佔比只有35%,但在流量的貢獻上已經超過了52%。

而他也同樣對紀錄片的內容付費充滿信心,數據顯示,在愛奇藝的所有付費紀錄片中,國內付費紀錄片的數量只有12%,但這些內容產生的消費指數卻佔到了44%。

因此,在紀錄片數量和付費額度上,都有很大的潛力和上升空間。

然而僅僅依靠內容付費顯然無法發揮紀錄片的商業潛力。如何突破紀錄片的盈利瓶頸,一直是業內探討的熱門話題。

隨著紀錄片行業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行業的投資和盈利模式也越發多元化。

將紀錄片IP化,打造一系列衍生產業鏈條,將線上和線下的產業鏈打通,可能是未來紀錄片行業的黃金之路。

如舌尖曾經嘗試推出官方手游,也是IP化的一種嶄新實踐。

好的紀錄片既要贏得口碑,也要贏得市場,這樣才能長盛不衰。唯有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才能讓這個行業走得更好更遠。

互動話題

你覺得《舌尖上的中國》這些紀錄片

成為爆款的原因是什麼?

(創小二在留言區等你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安創客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TAG:國安創客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