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代進士中的複姓更名現象

清代進士中的複姓更名現象

閱讀清代文獻時,不時會碰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文獻說某人是進士,但查遍專門的進士題名錄,根本找不到這個人。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大約有五種原因:其一是不區分文武進士,把武進士誤作文進士;其二會試中式後未再參加殿試,但後人按照習慣仍然稱為進士;其三是資料本身的記載錯誤;其四是時代久遠,後人未究事實或刻意作偽而稱為進士;最後是複姓更名後,後用姓名與原名差異太大,以致不能辨識。今天我這裡就聊聊最後一種情況。

清代進士中的複姓更名現象頗為常見。截至目前,我共搜羅到2200餘例(避諱改字不在此例),約佔清代進士總人數的8.5%,亦即大約12人中就有1人複姓更名,實際比例顯然更高於此(因為我的搜集肯定有缺失)。

一、清代進士複姓更名的幾種類型

從所搜集到情況看,清代進士複姓更名大約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有乳名、小名、幼名、譜名、派名而別用正名例

此類嚴格意義上不屬於改名,且乳名、小名、幼名之後別用正名與有譜名、派名之後別用正名還有所不同。乳名、小名、幼名多半是家庭或家族範圍內的稱名,所以別用正名很正常;譜名、派名則是家譜、族譜中的名字,一般就是正式的用名,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有改動。

清代進士中因乳名、小名、幼名別用正名的例子不多見,我目前僅搜羅到20來例。如光緒十六年進士洪嘉與,譜名新民,乳名曉卿;光緒二十年進士茹恩彬,乳名食芝。乾隆四十五年進士周大業,小名興祖;同治元年進士李龍章,小名雄。道光十五年進士彭蘊章,幼名琮達;光緒六年進士黃紹箕,幼名睦鈐。

有譜名、派名而別用正名的例子則比較多,我共搜羅到270來例。如光緒十五年進士喻兆蕃,派名寬植;道光十五年進士陳廷揚,派名守惠;乾隆四十三年進士江浚源,派名猷式。光緒二十一年進士舒鴻儀,譜名光乾;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曹登庸,譜名汝諧。

這一類情形中,有譜名、派名的,可能在閱讀譜牒時會碰上。

(二)複姓例

複姓,指科舉(抑或之前的入學)考試時所使用的姓並非本姓,考試之後再改回原姓。這類情形比較常見,又可再分為兩種:

其一是補原姓。即在現姓名前直接補上原姓,現姓名則作為名。如順治四年進士陳偉,補薛姓為薛陳偉;雍正二年進士吉士,補周姓為周吉士;乾隆四年進士陳晉,補任姓為任陳晉。順治九年進士俞陳琛,鄉榜名陳琛;康熙六十年進士錢陳群,鄉榜名陳群。

其二是複本姓而不更名。如順治十六年進士徐元文,榜名陸元文;康熙十八年進士張振鳳,本姓黃;乾隆二十六年進士趙翼,鄉榜名顧翼;嘉慶七年進士余保純,會榜姓周。

複姓的原因大約有被收養、出嗣先改姓後歸宗以及冒籍中式後改歸本姓等。

進士中也有現姓非本姓而未復原姓者。康熙進士黃叔琳,原本為程氏,其父幼時為舅氏黃公所養,因黃氏乏嗣,遂為黃氏後,因感戴黃氏養育之恩,不再歸宗,所以黃叔琳及子黃登賢中進士後也未複姓。李鴻章的先祖本為許氏,李氏從許氏更姓之後,直到李鴻章的父親李文玕,家族中才有人中進士,但也未複姓。

(三)更名例

不更姓而更名的例子,在清代進士中也比較常見。如康熙十二年進士王度心,改名王鴻緒;康熙四十八年進士庄令翼,榜名庄漢;嘉慶四年進士張惠言,榜名張一鳴;嘉慶二十五年進士閔若思,榜名陳思。

在這類情形中,我發現八旗中式者更名相當普遍。如雍正八年進士鄂敏,改名鄂樂舜;嘉慶四年進士珠爾杭阿,榜名珠爾剛阿;嘉慶十六年進士文綸,會榜名文綬;道光二年宗室進士保極,榜名祥麟保;同治十年進士哈達翰,改名哈靖阿;光緒十二年進士續曾,榜名續昌。

也有不止一次更名的。如雍正元年進士嚴有禧,初名嚴繩德,榜名戴有禧;乾隆三十六年進士程晉芳,初名程志鑰,又名程廷鐄;嘉慶二十五年進士戴咸寧,原名戴雲,改名戴咸寧,再改名戴咸宜;道光六年進士郭道闓,榜名郭道闓,更名郭翊清;道光十五年進士陳嵩,原名陳枝五,榜名陳嵩;光緒十五年進士周來賓,原名周奎吉,本名周恭壽,又名周寶琦。

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也很少見,就是複名的。如嘉慶四年進士彭鳳儀,改名彭繩祖,登進士後復原名彭鳳儀。

改名的原因頗難究知,冒籍肯定也是其中的一種。

(四)姓、名皆

這種情形不太常見。如順治四年進士項始震,榜名葉甘棠;康熙三年進士周憲文,複姓楊,更名周憲(姓名楊周憲);康熙四十五年進士庄令輿,榜名蔣璣;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汪大亨,榜名吳經。

這種情形,主要原因也應該是冒籍。

(五)其他例

還有一些暫時沒法歸類的情形。如雍正八年進士顧爾棠,或作沈爾棠;乾隆二年進士郭新鄰,或作郭善鄰;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曹君弼,或作徐君弼;嘉慶二十四年進士慶善,即慶霖;道光二十一年進士陳鑒,即陳紀勛;光緒六年進士查毓琛,一作查琛。

清代進士姓名更改的情形略如上述。其中很難處理的就是更名的時間無法確定。如乾隆元年進士廣東潮州府普寧人方嘉發,海陽籍,榜姓劉,雍正十一年複姓。經查方嘉發雍正元年中舉,檢《雍正海陽縣誌》卷五舉人題名,正作劉嘉發。可知方嘉發中舉時用名劉嘉發,從海陽學考試中式,到雍正十一年複姓方,並且很顯然已經改回了普寧籍,而後以「方嘉發」之名參加會試並中式,故乾隆元年進士題名碑上已作「方嘉發,廣東普寧人」。

乾隆元年進士題名碑片段

但更多的情形並不能有如上例一樣清晰的時間判斷,也給進一步研究帶來了一些困難。

二、複姓更名進士的地區分布狀況

把這些人數簡單進行統計,結果如下:

這個結果並未出乎我的預料。浙江、江蘇、畿輔、江西幾個地方佔據大頭,並非因為這些地區的進士喜好更名,而是冒籍主要來源於這些地區。

在這些進士中,我搜羅到348人的原籍,其中來自江蘇114人,來自浙江80人,來自安徽39人,來自江西26人,來自福建21人,這5個地區佔據了大多數。繼續從這348例中析出移居順天府的進士,得68人,其中來自江蘇的37人,來自浙江的21人。由於這類移居常常伴隨著冒籍,所以這兩組數據也佐證了前面的統計結果,浙江、江蘇可能是清代科場冒籍最嚴重的地區。

由於本文只是我臨時起意寫的,也沒想去發表,寫到這裡,興緻已盡,懶得繼續挖掘了。

【參考資料】

1.《明清舉人資料庫》。

2.《清代進士題名資料長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十二生肖在幾月份運氣較好?
正月正,新囝婿,上客廳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