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鬧了,睡覺可不是按小時算的?

別鬧了,睡覺可不是按小時算的?

我們的一生有大約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如果你活到90歲,那麼有32年在睡眠中度過。

但是睡眠這件事情太平常了,以至於除了缺覺時的焦慮和擔心,我們對它有過多少了解和思考?和它在我們生命中所佔的時間相比,真是微不足道的。

1 名人說睡眠

莎士比亞說:「舒服的睡眠才是自然給予人的溫柔的令人想念的看護。」

叔本華則認為高質量的睡眠可使人長壽:「睡眠是我們為那筆在死亡時才收回的資本付出的利息:利息率愈高,支付愈按時,償清的日期就推得逾遲。」

英國著名的劇作家Thomas Dekker說出了現代人普遍的觀點:「睡眠就像條金鏈子,把健康和身體綁在一起。」

當然也有人認為「睡眠是犯罪性的時間浪費,是原始人的遺物。」如果不睡眠,不是有更多的時間來處理些有益的事情嗎?

這些觀點在今天仍然十分普遍,可能不同的是,生活方式的變化讓睡眠問題更加突出了。

2 人為什麼需要睡眠?

人需要睡眠,很多動物同樣需要睡眠。他們的睡眠方式各有千秋:蝙蝠把一天內的20個小時都用來睡覺;馬一天內打幾個盹就夠了,加起來才3小時,很像所謂的「達芬奇睡眠法」。有些鳥類和水生哺乳動物的睡眠方式更加奇特。比如海豚就可以一邊睡覺一邊游泳,左右腦輪流睡覺。

那到底人為什麼需要睡覺呢?

主流的觀點認為睡眠具有恢復和保養大腦的作用。這種觀點認為在睡眠狀態下,大腦不僅會鞏固記憶,加強神經元突觸間的連接,並且能將覺醒時接收到的相關聯信息進行組合,使記憶更加牢固。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創造元素周期表的故事。當時他苦思冥想兩三天都沒有結果,後來在睡覺時夢見一張表,醒來後馬上將它記錄下來,於是有了那個著名的元素周期表。

除了鞏固記憶,睡眠同時也會清除掉一些不重要的記憶。科學家發現,人在睡眠狀態下,一些覺醒時產生的神經元突觸會消失掉。

另外的觀點則認為,睡眠可以清除大腦消耗能量時產生的廢物。大腦在清醒時消耗能量的同時也會產生一種叫做β-澱粉樣蛋白(一種與阿爾茨海默氏病,即老年痴呆症相關的蛋白質)的之類的廢物。當人進入睡眠時,大腦中的腦脊液會將這類廢物清除。如果睡眠不足,廢物的積累就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這就好比汽車沒有及時保養,本來5000公里需要更換的機油,20000公里甚至50000公里仍沒有更換,機油便會凝結並對發動機造成永久的損壞。

但是以上的觀點都存在很多爭議,人為什麼需要睡眠,科學界尚無定論。

3 如何才能睡好覺?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陰天的時候特別想睡覺?為什麼晚上洗個熱水澡更容易入睡?為什麼鬧鐘能吵醒你,你卻總想賴床?為什麼有時候吃完午飯特別想睡覺,有時候就不會?

晝夜節律(生理時鐘/生物鐘)

2017年,來自緬因大學的研究者Jeffrey C. Hall, 布蘭迪斯大學的研究者Michael Rosbash和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者Michael W. Young因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晝夜節律(生理時鐘)是一個主宰你幾點睡,幾點醒的定時系統,簡單來說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它受光線(準確的說是藍光)的影響非常大。不同的光線強度,會使我們身體裡面分泌不同水平的褪黑素。日落後,褪黑素會開始分泌,到午夜時達到頂峰,以穩定睡眠;早上褪黑素又開始下降,人就會醒來。

於是就有了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模式。而生活在北極圈的人,會有極晝和極夜的現象,他們的作息也與其他地區的人們不同。

如果你有過露營或者在農村中生活的經驗,也能感受到和霓虹閃爍的城市中不一樣的睡眠體驗。

所以,要想睡個好覺,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布置好你卧室的光線。

溫度

很多人有個誤解,以為洗個熱水澡就能夠很好的入睡。其實,體溫的上升並沒有這樣的作用,洗熱水澡只是為了讓體溫升高,讓你感覺昏昏欲睡的是體溫升高後下降的過程。

想要睡個好覺,睡覺前30分鐘到1個小時,洗個熱水澡吧——當然,夏天你得想辦法讓體溫降下來。最適合睡覺的溫度是17度左右。

失眠

人每天應該睡多久?

美國睡眠研究會最新睡眠指南確定了一個人在成年前,各年齡段的理想睡眠時長。

3個月以下的新生兒睡眠模式通常沒問題,不在睡眠新指南之列。4個月~12個月大的嬰兒,12~16小時;1~2歲,每天需要11~14小時;3~5歲,10~13小時;6~12歲,9~12小時;12~18歲,8~10小時。成人的睡眠時間平均在6-8小時之間。

請一定要清楚,建議的睡眠時間是一個平均值,並不適合每個人。

有人花在睡眠上的時間會超出自己所需要的。

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爾大學的毛林(Charles M. Morin)對失眠人群的調查發現,失眠者比一般人更相信失眠對身心健康具有不利的影響,並感到他們的睡眠不規律又難以掌握;此外,他們在入睡前比一般人容易擔心睡不著覺,且更在意白天發生的問題與事件,以及周遭環境中的噪音。

簡單來說,倘若你相信自己每晚需要八小時的睡眠,你就會安排就寢與起床的時間,讓自己在床上待上8個小時。然而,如果你只需要6小時的睡眠,那麼你就會有兩小時是在輾轉反側,並且感覺自己已經開始失眠。

另外,食物也會影響睡眠。中午吃富含碳水化物的食物,比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更想睡覺。

BBC記錄片《睡眠十律》有個失眠治療的方案,方法非常的簡單:控制自己的睡眠時間,比如6小時,為期一周左右。睡眠專家給患者制定了一個方案,每天只能在卧室呆6個小時,並且在卧室里的時間只能睡覺。其餘時間不管多累也必須保持清醒。

這種方法目的是為了打破患者原來的作息習慣,重新建立健康的作息時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視頻觀看。

睡眠循環周期

民間總有傳說,不可以叫醒夢遊的人。

我沒有找到這方面的資料,但是你確實不應該隨便叫醒正在熟睡的人——當然,你很難判斷那個人到底是不是在熟睡。

一個人睡眠不足,或者睡眠周期經常被打斷(睡眠剝奪),會發生一些輕度的心理紊亂,例如焦慮、易怒、產生幻覺以及無法集中精力,食慾可能增加。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則會產生更大的問題。

那什麼是睡眠循環周期?我們可以簡單的將其劃分為快速眼動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動睡眠兩個階段,非快速眼動睡眠又包含淺睡和深睡。每個周期約90分鐘,人的睡眠都在這個周期中循環,每個周期都會在各個睡眠階段中輪流發生。

如果沒有認識到睡眠周期的存在,我們可能每天都在有意無意地剝奪自己的睡眠——因為你的入睡時間不固定,卻總在同一個時間被鬧鐘叫醒。

睡眠循環周期已經在很多方面被用於提高的睡眠質量,治療睡眠障礙。

有一本書叫做《睡眠革命》,作者是尼克.利特爾黑爾斯,英國睡眠協會的前任會長。裡面提到的R90睡眠方案就是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來的。很多體育名將都採納了他的睡眠方案,也得到了商界頂尖專業人士的一致認可。

以下是書中提到的核心內容。

合適的睡眠環境

受現代生活各種光線的影響,人們在夜間的褪黑素分泌減少,久而久之就影響睡眠。

因此第一個就是要控制卧室的光線,特別是電子產品的藍光。可以的話,買一個可以模擬日出的自然喚醒燈,睡覺前拉上窗帘。他會根據你設置的時間,提前30分鐘模擬日出,慢慢喚醒你。

胎兒睡姿

也就是側卧,並且是側向你平時使用較少的一次。如果你習慣使用右手,就向左側卧。反之亦然。

合適的床墊

選擇的方法:用嬰兒睡姿側卧,把枕頭拿走,如果你的頭部,頸部和脊柱連成一條直線,說明這個床墊適合你。

R90睡眠方案操作

以上我們講過,8小時睡眠其實指的是人均,不適合所有人。R90方案意思就是以90分鐘為一個周期。一般來說,成年人每天需要4-5個睡眠周期,也就是6-7.5個小時。首先確定你的起床時間,然後倒推你的入睡時間。

假設你在6點起床,5個睡眠周期7.5個小時,那麼入睡時間就是10點半。

關鍵的地方來了,如果你因為應酬等原因,不能在10點半睡覺怎麼辦?

很簡單,往後推遲一個周期,也就是90分鐘再睡。這樣的好處在於,不管怎樣,你都有完整的睡眠周期,而不會在中途被喚醒,剝奪了你的睡眠。

睡眠前後的安排

1 睡眠前至少提前半個小時做睡眠準備,比如整理東西,做家務,輕微的身體活動,或者拿出紙筆做一份今天和明天的事項清單。不要看手機,iPad和電腦等電子產品。

2 睡覺時用鼻子呼吸。

3睡醒第一件事情不要看手機。剛睡醒時皮質醇(感受到壓力後身體分泌的激素)水平是最高的,一早就看到各種信息,會讓皮質醇水平降不下來。建議至少15分鐘後再看手機。

4 醒來第一件事情可以做點運動,散步,瑜伽,或者聽聽學習的音頻,美文朗讀等等。

有時候我會想,我們是不是太過於依賴理論,科技產品或者專家的建議了。我不否認科技進步帶給我們的便利,我也歡迎這些改變——事實上我對電子產品是非常迷戀的。

但是,什麼時候該睡覺,什麼時候醒來,我們的身體是知道的,也是最清楚的。你只要聽從它就可以了。

關於睡眠,我們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是:該睡的時候,假裝自己不想睡;該醒的時候,假裝自己起不來。不管是睡是醒,一「賴」了之。

希望每個人,每天都能好好睡覺,睡個好覺!

聲明:筆者不是專業人員,本文相關資料均整理自網路,所述內容只是筆者對資料的整理和思考。請理性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子深藍 的精彩文章:

TAG:簡子深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