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又不趕時間
吳老師:「根老師,如果你有時候沒有那麼驚慌,我肯定會追你。」
根老師:「我驚慌?」
就像現在已經不需要倒時差一樣,Family Jetlag 今年也神奇的消失了。要說最近最滿足的事情,毫無懸念的一定是跟微醺的爸爸在客廳聊到深夜,卧室傳來媽熟睡的鼾聲和偶爾的問候「你們爺倆怎麼還在說?」
「就真的邪門了,從日本交流回來,整個小孩就變了。跟老師吵架、逃課、家裡誰都沒法跟你正常講話,一點就爆炸。不服的老師就不聽課,誰都拿你沒辦法。」 而我這一叛逆,叛逆到整整三十歲。
高三的時候,在天津,從不給班主任一個正眼看,被插在倒數第二排,黑板都看不見,父母來解決。
大二的時候,非要退學做生意,沒理說服父母,關係一度緊張。
畢業來北京,對父母提出的落戶建議不屑一顧,職業規劃不考慮,而——
「我要買車」 「想好了嗎?」 「想好了。」
「我們要買房」 「想好了嗎?」「想好了。」
……
這些草率決定的爛攤子,從來都沒有做決定那般帥氣不羈。我是有些驚慌了。
別人偽造出的自我認知潛意識是「自己還算聰明,不需要太努力」,被潛意識欺騙的同時,不幸的是,我沒有那麼聰明,不努力就真的不行。
想逃脫「風險厭惡」的原生影響,貼上敢嘗試敢冒險的標籤,卻忽略了所期待的冒險是基於長遠並理性的分析,不幸的是,我有的只是衝動。
想做的事情太多,想維繫的關係太多,不幸的是,我並沒有一心多用還能做好的本事,傾盡全力為一件事也許也只能做到及格而已。
「爸,改是不是已經晚了?我第一次承認我的許多決定是錯誤的,而不是"走著瞧"。」
「一點都不晚,你還不到30,況且,你本來就慢,要算上試錯折返的時間。
謙遜尊重捨得,還有吃早飯。」
-------------------------------------
是有點著急,著急到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就什麼都想要,想方設法填補任何可能有的空閑。提前消費的項目大抵還沒有還清,不管是朋友、物質還是健康。
慢慢補個虧空,慢慢專註一件事,這是新一歲的新期許。不驚慌,56歲的爸爸說:「我們又不趕時間。」
可能是人生第一次打籃球.jpg


TAG:SocialSmok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