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庸國探秘——電視記錄片腳本

古庸國探秘——電視記錄片腳本

第二集伏羲畫卦

30妙廣告。

接著音樂起,伴隨多幅鏡頭畫面:

浩蕩澧水,巍巍崇山,幽深的天門洞,燧人氏取火畫像、庸成氏畫像、伏羲氏崇山畫八卦圖、顓頊畫像、驩兜畫像、屈原流放圖、鬼谷隱居畫像、外形像庸字的江埡興國寺內古代大鐘、市歷史文化研究學會、採訪本地史學者李書泰、金克劍等等。

唱主題歌曲:

《古庸國之歌》

詞:李康學曲:

你的起源是那麼神秘,

大地已很少留下你的跡痕。

只有巍巍崇山能夠見證,

你古老的國度就在這裡誕生。

啊,古庸國,古庸國,

你是中華大地的第一輪文明。

你的起源是那麼悠久,

連權威的字典也還沒注清。

彷彿那只是遠古的傳說,

但你的存在卻誰也無法否認。

啊,古庸國,古庸國,

你是中華大地的第一輪文明。

21日·外崇山及古代伏羲圖像畫面。

美女導遊主持: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繼燧人氏之後,還有一位伏羲氏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三皇之首的人文始祖。而伏羲究竟出生何時何地,又在何處畫卦?何處得河圖並發跡稱帝?歷來的史籍記載也說法不一。

22日·內《補史記·三皇本紀》文字畫面。

伏羲裝扮者:「老夫就是伏羲。關於我的身世,史家記載不一。」

畫外音解說: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載:「太皞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包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

23日·內《太古河圖代姓紀》及《太平御覽》、《路史》、《荒史》文字畫面。

畫外音解說:與此說法相同的還有《太古河圖代姓紀》及《太平御覽》等書,這些史籍都說伏羲是燧人氏之子,並繼其皇位。而宋·羅泌著《路史》和明·陳士元著《荒史》,雖也認定伏羲是華胥氏踩巨人跡所生,但卻並不認為伏羲是燧人氏之子,燧人氏之後是庸成氏,伏羲是在距燧人氏16代的無懷氏之後。

24日·內《荒史》載文字畫面。

畫外音字幕解說:如《荒史》載:「無懷氏沒,太皞伏羲氏作。姓風,······母華胥,······生於讎夷,長於起城。龍身牛首,······繼天出震,聰明睿智。」

畫外音解說:顯然,關於伏羲出生的不同說法,使得後人也很難搞清誰對誰非。就是伏羲的形象,一說蛇身人首,一說龍身牛首,兩者的形容都不同。所以,至今全國尚有很多地方,也都各爭相認定伏羲出生在其地。

25日·內崇山全景及楓香崗等地畫面。

美女導遊:張家界本是古庸國所在地,本地歷史學會的一批專家、學者等,根據諸多古籍的說法分析,認為伏羲氏也應出生或發跡在張家界市的崇山。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田奇富:我認為此地有楓香崗地名,在古代是風氏的集聚地,而風氏正是伏羲出生的族源之地。

26日·外崇山全景及雷公坪、雷公山、雷公溪、雷公洞、雷公咀、雷公泉等地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張家界還有與雷澤相似的六大地名,即雷公坪、雷公山、雷公溪、雷公洞、雷公咀、雷公泉,這六個地名都在今市中心的三角坪一帶,並且還有千古傳名的「天門雲夢澤」。

27日·外桑植縣華胥灣村莊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田奇富:在今桑植縣還發現有華胥氏的故里華胥灣(民間俗稱華玉灣)。

28日·外永定境內馬鬃嶺、龍尾巴山崗、仙人溪村的腳印山、神堂坪簡灣四處巨人足跡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金克劍:另外在本境發現了四處巨人足跡,分別位於天門山西麓的馬鬃嶺、永定區楓香崗巫山西南側的龍尾巴山崗、永定區仙人溪村的腳印山、慈利縣金岩鄉土溪村的神堂坪簡灣。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田奇富:我認為伏羲發明的八卦還有兩個最基本的核心,即地球「子午線」核心和八卦之「正南乾一首」核心,這兩個核心都合符於張家界。而西部的甘肅天水、四川的閬中、陝西的渭南、北部的河北新樂、中原的河南淮陽和東方木神都與這兩個核心沒有任何關係。

29日·外「子午台」、官黎坪、且住崗、大庸溪、伯庸坡、三角坪、楓香崗、小河坎景觀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田奇富:張家界市北側的靠山自古就稱「子午台」。張家界以天門太極為核心,向它的四方和四維一一辨認,就可發現,正南方是天門山,正東方是官黎坪,正北方是且住崗,正西方是大庸溪,東南方是伯庸坡,東北方是三角坪,西南方是楓香崗,西北方是小河坎。如果將這些地名綜合起來,就是一幅天然的伏羲先天八卦圖。這種天生太極風水,正是成就伏羲氏演八卦,創造中華遠古無字文明的先機。

210日·內市歷史文化研究會辦公室尋找《連山易》文字記載並拍攝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田奇富:據最早的文獻《三墳》之《連山易》載,64爻卦大象的首卦即是崇山君。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田奇富畫外音:第二至第八組首卦分別是伏山臣、列山民、兼山物、潛山陰、連山陽、藏山兵、迭山象。其中有四組即崇山君、伏山臣、列山民和連山陽均在張家界境內,這種不可思議的卦象組合排列,只能說明以崇山為首的「南一」是八卦的領袖,而以崇山為首的「君位」則是六十四卦的統帥。

211日·內《連山易》記載文字轉崇山全景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田奇富:張家界「本境有一句俗話:說『祖』必說『崇』,祖山即『崇山』。而演『卦』為演《易》,無『三』不成『卦』,亦是對《易》的解釋。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田奇富畫外音:凡《易》有三類,曰《連山》、曰《歸藏》、曰《周易》;而卦有三種,即伏羲之先天八卦、神農之中天八卦、文王之後天八卦。」。可見,伏羲所演八卦,時間也是最早的。

212日·內《山海經》記載文字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另據《山海經》載:「伏羲氏得《河圖》,夏後氏因之曰《連山》。」這句中的夏後氏應是指夏禹。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田奇富:最早的古籍《連山易》(文字畫面)又載:「連山者,重山也,故『重艮以為首』。」此句中的「重山」,也即指崇山,康熙字典解釋:「崇,重也。」崇山就在張家界境內。這些文獻證據鏈接起來,都充分印證說明,伏羲不僅出生在今張家界市的崇山,而且生活於崇山,演卦於崇山,又稱帝於崇山。伏羲應該就是地地道道的大庸人。

213日·內美女導遊:以上多條重要論據,也代表了張家界本地諸多歷史學者的共同觀點和看法。至於伏羲出生地的最終認定,究竟要到何時才能弄清,看來還得等待有關權威部門的考證來結論吧!

214日·內美女導遊:與伏羲同時代,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女媧。民間傳說中,有將她和伏羲說成是一對親兄妹的故事。

215日·內畫外音解說明·《荒史》一書載:「太昊氏沒,女弟女皇氏作。以雲紀行。一曰媧,又曰女希。出於承匡之山,生而神靈,無景無韶。少佐太昊,禱於神祇而為女媒。」

216日·內畫外音解說關於女媧的出生地和陵墓,全國共有9處遺址傳說地。其中與古庸湖湘地區相關的就有4處,即女媧娘娘洞、媧皇埡、女媧廟(今張家界市)、煉補亭(今益陽市)。其餘5處分別在山西永濟縣、陝西潼關縣、河南閿鄉、山東濟寧縣等地。這些傳說遺址地也難分清誰是誰非。不過,窮搜古籍,中國的女媧神話其實最早源於《山海經》和屈原所寫的《天問》篇中。而早期的女媧還只是用黃泥造人而已,到後來這個神話不斷擴展,才有了女媧鍊石補天的故事。綜合《淮南子·覽冥訓》、《列子·湯問》、《漢書》、《帝王世紀》、《路書》、《史記·補三皇本紀》等書的記載,後來民間大致形成的傳說故事是: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用頭去撞世界支柱不周山,導致天柱折,地維絕,四極廢,九州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洪水泛濫,大火蔓延,人民流離失所。女媧看到她的子民陷入巨大災難之中,遂即到東海天台山堆巨石為爐,取五色土為料,又借來太陽神火,歷時九天九夜,煉就了五色巨石36501塊。然後又歷時九天九夜,用36500塊彩石將天補好。剩下的一塊遺留在天台山中湯谷的山頂上。天補好後,可是卻找不到支撐四極的柱子。女媧只好將背負天台山之神鱉的四隻足砍下來支撐四極。可是天台山要是沒有神鱉的負載,就會沉入海底,於是,女媧將天台山移到東海之濱的琅邪。所以,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媧補天台,補天台下還有斬了足的神鱉和補天剩下的五彩石,後人稱其為太陽神石。

217日·內美女導遊:關於女媧補天的這一神話,現在看來似乎是很荒唐的,因為天又不是石頭做的,怎麼能用石頭補呢?東漢的王充在《論衡·談天篇》中即評論說:「天非玉石,豈石能補?女媧高不及天,如何補天?龜體巨大,天地難容,膚堅似鋼,女媧難以擒殺,砍龜足做天柱之事不可能。」那麼,後人又是怎麼理解和解釋女媧鍊石補天這事?

218日·內畫外音解說明清的學者的解釋是:上古時代,人們茹毛飲血,不知用火。女媧鍊石取火,使原始人能吃上熟食,夜裡能照明,取暖,實際上彌補了天力的不足,故謂之補天。但這種說法與燧人氏祝融取火雷同,沒有什麼新意。

而現代也有科學家分析,女媧補天的神話,其事實依據可能來源於距今五千餘年前的一次隕石對地球的撞擊,這次撞擊造成了巨大的自然災害。女媧補天其實是對這次自然災害被逐漸平復後的神話表現。還有的現代學者認為,女媧補天的五色石,實際是指青、黃、赤、白、黑五色,應該含有金屬礦物質。女媧識別了它們,並用火鍛造,製成堅硬的原始器物,開創了原始鍊石、焚土、燒瓦、制陶、冶金業先河。這是了不起的功績,以人力補天之不足,故曰「女媧補天」。

219日·外張家界本土史學專家李書泰:我認為,古庸地區遠古就有燒石灰、燒瓦、燒陶器的習俗。

220日·外李書泰畫外音燒石灰,即用火燒白石灰石,使它變成生石灰。這種白色的石塊澆上水,就成了熟石灰。生熟石灰有多種用途,白色石灰摻上草末抹在房屋牆壁的外面,使房屋變得防雨、防風、保暖,居住條件大為改善。在武陵山區,又到處都是燒制石灰的碳酸鈣礦石,就地取材燒制石灰十分便宜。所以,這種「白石灰」被廣泛地用於建築材料,應是遠古人類發明的第一種人工製造的建築材料,而且很可能是女媧發現了用火燒化的石灰可以用來殺蟲防病、改良土壤、粘合加固、混泥築牆的用途。

221日·內畫外音解說用火燒瓦、燒陶器是古庸地區的又一古老習俗。張家界一帶有句老話是:「三寸的椽木(過),四寸的路(啦),五寸的瓦兒蓋天下。」這也可看作是歌頌女媧為後人造福的不朽功勞。因為女媧煉五彩石補天,象徵的意義或就是燒瓦以蓋房。所謂五彩石,也可能是古人將泥質瓦胚胎燒制變得像石頭一樣有硬度後的轉稱或雅稱,而且那時燒制的火候或工藝還不是很成熟,燒出的瓦各種顏色都有。還有用泥土製成的胚胎,燒製成各樣顏色的陶器,也是作多種生活之用途。這些泥質胚胎燒製成器物後,不就是一種「五彩石」嗎?所以,女媧也應該是第一個瓦匠之祖,或曰陶瓦之祖。

同時,女媧也是冶煉之祖。在先庸時期,人類也可能已進入冶煉青銅的時代。熔煉銅礦,可以得到黃銅。熔煉鐵礦,可以鍛造成鐵器;熔煉金礦,還能提煉黃金。而用火之後的剩餘物也是有用的,一撮柴灰就能治療角鬥士的青腫和擦傷;木炭混以蜂蜜還能醫療炭疽病。所以,

222日·外李書泰先生:「很多專家懷疑關於黃帝、禹鑄鼎的文獻記載。但從冶金學的原理上考證,黃帝和大禹時代完全具備鑄造青銅大鼎的客觀和主觀條件。

223日·外李書泰先生畫外音女媧補天的神奇傳說之所以口口相傳流至今日,就是我們祖先有意要把這些歷史發現告知後世子孫。從這個意義上說,遠古庸國時期的陶器和青銅器的發現遠遠超過我們猜測、推定的時間。陶器發明、青銅冶煉和石灰的燒制使用是古庸國人的三大發明,比後世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的貢獻更早、更巨大,其影響也更加深遠。

224日·九溪外古鐘鏡頭屏幕展示庸字與鐘的形象

畫外音解說:庸國是鑄鼎、鑄鐘大國。至今,在慈利九溪衛唐朝梅花殿內保存有一口大鐘,據說撞一下,其聲能傳30里之遠。

225日·外株洲炎帝陵全景及炎帝雕像。

美女導遊:繼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之後,接下來相傳的又一個影響最大的氏族是炎帝神農氏族。

226日·內《路史》記載相關炎帝文字畫面。

畫外音解說:據宋·羅泌《路史》記載:「炎帝,神農氏,姓伊耆,······炎精之君也。母安登,感神於常羊,生神農於烈山之石室。」炎帝長像如牛頭人身。

227日·外美女導遊:神農氏與連山氏又有何關係呢?

畫外音解說:明·陳士元著《荒史·禪通本紀》(屏幕顯文字畫面)載,炎帝神農氏「命司怪主卜,巫咸、巫陽主筮,通變極數,以成天下之務。謂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於是重艮為首,所謂連山易也,故亦號連山氏。」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這段話表明,神農氏很重視繼承伏羲太皞發明的八卦之崇(重)山君的卦象,並自稱連山氏,說明炎帝其實也就是古庸國之君王。而神農氏後一代炎帝又稱「柱」,可謂「柱炎」,亦可稱「柱庸」、「祝融」。

228日·外仿古代炎帝故事畫面。

畫外音解說:神農炎帝3歲即知稼穡。他在位時,官師時事悉以火紀,故又稱炎帝。神農氏炎帝一生主要的貢獻有:教民播種,教民桑麻,教民制鋤耨農具等。此外,神農還上山採藥,嘗過各種草藥,一天中曾中毒七十次。是個為百姓治病的神醫。故天下號曰皇神農。

229日·外仿古代炎帝採藥故事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傳說神農炎帝最後是因採藥嘗葯中毒而「崩葬於茶鄉之尾」,即今株洲市炎陵縣(原稱酃縣)。因其地曾屬茶陵縣「茶山之陰」,故曾命名茶陵,後改稱炎陵。

230日·外株洲炎帝陵及炎帝像畫面。

美女導遊:炎帝神農氏死後,人們都很懷念他。因為他在位為百姓做了那麼多好事。他在農耕、醫藥等方面做出的貢獻,就足以使他的功德流傳千秋!

那麼神農氏之後,古庸國又傳承了哪些帝王,待下集我們再作分解。

音樂起,唱主題歌《古庸國之歌》。插入廣告第二集完。

第三集顓頊登庸

30妙廣告。

接著音樂起,伴隨多幅鏡頭畫面:

浩蕩澧水,巍巍崇山,幽深的天門洞,燧人氏取火畫像、庸成氏畫像、伏羲氏崇山畫八卦圖、顓頊畫像、驩兜畫像、屈原流放圖、鬼谷隱居畫像、外形像庸字的江埡興國寺內古代大鐘、市歷史文化研究學會、採訪本地史學者李書泰、金克劍等等。

唱主題歌曲:古庸國之歌

你的起源是那麼神秘,

大地已很少留下你的跡痕。

只有巍巍崇山能夠見證,

你古老的國度就在這裡誕生。

啊,古庸國,古庸國,

你是中華大地的第一輪文明。

你的起源是那麼悠久,

連權威的字典也還沒注清。

彷彿那只是遠古的傳說,

但你的存在卻誰也無法否認。

啊,古庸國,古庸國,

你是中華大地的第一輪文明。

31日·外美女導遊解說:傳說神農炎帝傳了許多代,到最後一代炎帝在位時,因蚩尤作亂,參盧炎帝無法控制局面,只好禪讓給有熊氏。

32日·外畫外音解說有熊氏姓公孫,名荼,又名軒,字曰玄律,本系少典氏之後代,與參盧炎帝是同為一祖的子孫。其母叫附寶,因見雷電纏繞北斗星,把宇宙照得通亮而懷孕,並孕育了25個月後,在壽丘這個地方生下了軒轅黃帝,所以,黃帝又是主雷雨的天神。

黃帝在繼少典氏之國後又更為姬姓。並謀兼智而開國於熊,即是有熊氏的首領。現代有學者認為有熊氏的家鄉在河南新鄭,故其地應是黃帝故里。但也有學者認為,黃帝出生地在壽丘。

32日·外畫外音解說《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歷山,澧水所出。」說明這壽丘就在桑植的澧水河畔。同時,黃帝繼少典氏之國,但他又開國於熊,是有熊氏的首領,有熊氏居於熊山,而古庸國的崇山在苗語中又稱熊山,今崇山之南還有「熊羆洞」、「熊羆岩」等地名,崇山之北麓有「熊溪」、「熊館」、「熊娘嘎婆洞」等地名。所以,黃帝的故里也很可能就在崇山或桑植一帶。關於黃帝故里的多種說法究竟誰是對的,似乎都還有待考古的權威來作出定論。

32日·外畫外音解說炎帝參盧禪讓後,黃帝率風后、力牧、神皇、鄧伯溫之徒與蚩尤轉戰,最終打敗蚩尤,而後登位,再以土紀德,其色尚黃,故才以黃帝之名開始號令天下。又因其登位時見雲氣環繞,是祥瑞之兆,故黃帝的百官師長俱以雲名。其部屬官職也比較完備,有四輔、三公、六卿、三少、二十四官、一百二十職等。黃帝是車的發明者,所以又號稱「軒轅氏」。此外,黃帝還鑄過寶鼎、鑄過十二大鐘等等,有過很多發明創造。

32日·外畫外音解說黃帝的龍圖騰在世界也很聞名。而龍圖騰的起源又來自什麼?一般人也許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

33日·外本地史學者李書泰:我認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實際源於先庸時期澧水流域農桑民族的蠶蟲圖騰。龍的原型是蠶蟲。伏羲從蟲獲得靈感,找到宇宙的秘密。

34、日·外桑植縣桑樹坪桑樹畫面。

美女導遊: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桑植縣桑樹坪。在各種草木植物生長旺盛的武陵山區,過去曾有一種神話傳說中的大樹十分聞名,這種大樹就是桑樹,而桑樹坪就曾是盛產桑樹的地方。

35、日·外《搜神記》卷十四載相關文字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搜神記》里有這樣一個故事,原文(顯屏幕畫面)寫道:「太古之時,有大人遠征,家無餘人,唯有一女。牡馬一匹,女親養之。窮居幽處,思念其父,乃戲馬說:『爾能為我迎得父還,吾將嫁汝。』馬既承此言,乃絕轡而去,徑至父所。······父亟乘以歸。」

美女導遊:這故事我也看過,書中描寫那匹馬有非常之情,其父搞清原因,將這匹馬射殺,將馬匹掛在庭內,其女兒戲說它「你是畜生,怎能娶人為婦?結果,這馬匹將此女捲走了。

36、日·外《搜神記》卷十四載相關文字畫面。

畫外音(顯屏幕畫面)解說:「後經數日,······女及馬匹盡化為蠶,而績於樹上。其蠶綸理厚大,異於常蠶。鄰婦取而養之,其收數倍。因名其樹曰桑。桑者,喪也。由斯百姓種之,今世所養是也。」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從這則「蠶馬」神話傳說,我們可以分析到古人命名桑樹的由來,桑者,即喪失之意。原來取這名字是為紀念這個傳說中的「馬頭娘」的蠶女。

38、日·內《山海經·東山經》載相關文字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山海經·東山經》又有一段這樣的記載:「又東三十里,曰雅山。澧水出焉,東流注於視水。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畫外音:其中有大魚,其上多美桑,······又東五十里,曰宣山,淪水出焉,······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葉大尺余,赤理黃華青柎,名曰帝女之桑。」

美女導遊:在「蠶馬」的神話傳說中,我們知道了桑樹取名的來歷,那麼,「帝女之桑」是怎麼回事?桑植之名又是怎麼來的?

39、日·內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山海經·東山經》的這個記載已很明白的告訴了幾個重要信息。其一是提到雅山,那裡有澧水之源流出,這肯定是在桑植了。其二是提到宣山,那裡距雅山不過五十里,應該也在桑植境內。其三是說宣山之下的淪水(澧水的支流)兩岸,有一種高達五十尺、葉片有尺余大的樹叫桑樹,那就是「帝女之桑」。

310、日·內《太平御覽》卷引《廣異記》載相關文字畫面。

畫外音解說:《太平御覽》卷引《廣異記》載:「南方赤帝女學道得仙,居南陽崿山桑樹上,正月一日銜柴作巢,至十五日成,或作白鵲,或女人。赤帝見之悲慟,誘之不得,以火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從這則神話可以看出,原來帝女是指炎帝的女兒,此女因學道成仙后,化作白鵲築巢,居住在南陽崿山桑樹上,炎帝見愛女變成這摸樣,心裡很難過,叫她下樹,她就是不肯。於是,炎帝用火燒樹,逼她下地。帝女在火中焚化升天。這棵大樹遂被命名為「帝女桑」。

美女導遊:《廣異記》將帝女之桑的來歷說得很明白,這個帝女就是炎帝的女兒,而這種桑樹生在南陽崿山。但據《山海經》的記載,「帝女之桑」生長在距雅山和宣山不遠的澧水之源,也就是應在今桑植境內。顯然,這兩書記載帝女之桑樹的地點是不同的,但《山海經》是最早的古書,「帝女之桑」源出桑植,應該是更可信的。

311、日·內桑植縣桑樹坪桑樹及《山海經》相關記載文字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從《廣異記》的這則神話中,我們還可得知一重要信息,那就是炎帝的這位女兒化成了白鵲或白女。這使我們又可聯想到《山海經》中的另一傳說:

畫內解說:「東海之外,甘泉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羲和,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於甘淵。」

312、日·內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屈原在《離騷》中說:「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無迫。」這說明羲和是當時的司時之神,即神話中太陽神的名字。而羲和又是帝俊的妻子,與帝俊生了十個兒子,都是太陽,住在東方大海的扶桑樹上,輪流在天上值日。羲和也是她兒子們的車夫——日御。

313、日·內仿羲和神話中故事畫面。

美女導遊:因有炎帝之女化為白鵲的緣故,羲和之國的司時之神據此又稱白帝。再後來,在春秋戰國時,楚康王將伯庸所轄的古庸國核心地區又定名為白縣,其含義原來也都是為紀念這個遠古的「帝女」。而「帝女之桑」和「蠶馬」的神話傳說在武陵地區一直流傳不衰,民間至今也還有祭奠馬頭娘的習俗,這些都足以說明古庸國歷史文化故事在民間的傳播充滿了迷人的魅力。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至於桑植這一地名,在歷史上的出現究竟在何時?我們可以分析,遠古的桑樹在澧水之源生長旺盛,位於今澧水之北源的芭茅溪鄉的桑植坪即包含了桑植兩字,這應當是最早的桑植之名。故「桑植」之地名的出現,有可能比北宋時始設桑植土司要早得多。

314、日·外桑植坪桑樹及《史記·五帝本紀》相關文字畫面。

美女導遊: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帝女之桑」的傳說源出桑植,還說明遠古的桑植有可能是炎帝、黃帝和高陽帝、堯、舜、禹等帝王曾經出生長大、曾經耕作生產、曾經統領部族或家族居住過的地方。

315日·內《水經注》與《史記》相關文字畫面。

畫外音解說: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註解:「歷山,澧水所出」。至於前面所說生長桑樹的「雅山」,也即在今桑植境內的雅雀洞所在之山。這些記載都說明,舜年輕時有可能在桑植和大庸都居住過。同時還說明壽丘有可能也就在歷山附近,而壽丘也正是黃帝出生的地方。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史記》中亦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的明確記載。嫘祖從西陵嫁來壽丘,成了黃帝的媳婦,她在盛產蠶桑的澧水之源——桑植髮揮特長,成為養蠶治絲的創始人,這也就不難理解了。

316日·內美女導遊:由此我們推論,桑植作為「帝女之桑」的源頭,這「蠶桑」的傳說來歷是如此不凡,其意義當然就很重大了。如果古代炎帝、炎帝之女與黃帝、堯帝、舜帝、禹帝等都與桑植、大庸等地有關聯的話,那麼,遠古之庸國及以今永定、桑植、慈利等區域為中心的張家界的人文歷史,自然也就顯得更加清晰和厚重了。

317日·外桑植各地桑樹及養蠶桑葉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從桑植的桑葉來追溯推理,我認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實際也源於先庸時期澧水流域農桑民族的蠶蟲圖騰。

畫外音解說:龍的原型是蠶蟲。李書泰先生認為,伏羲從蟲獲得靈感,找到宇宙的秘密。許慎《說文解字》中解釋,龍「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蠶短暫一生也多次變化,為偏陽,而龍為陽剛之身。古代有『龍馬』負河圖傳說,也有『蠶馬』傳說,龍馬代換蠶馬,『龍』就是『蠶』。蠶是古庸先民最早、最原始的圖騰物。

318日·外桑植各地養蠶桑葉畫面,養蠶特寫鏡頭。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蟲是典型的象形字,活像剛從蛋卵中浮化出殼的那個小小的生命。我認為蠻是蠶的初文,會意理解為吐絲的蟲。『蠶』這種天降神蟲,每到日神遠歸、天氣轉暖的春季,它就破卵而出,不停地採食桑葉讓自己一天天長大,直到能為人類吐出備冬禦寒的絲來,以致最後作繭自縛,成為一隻蠶『融』。為人類獻出它寶貴的一生,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

319日·外蠶桑、蠶蟲及養蠶畫面。

畫外音解說:然而,這麼一隻無私奉獻、福佑人類的神蟲怎麼會死呢?天遂人願,它沒有死。它不會死。它終於羽化成娥聽從日神召喚飛回了天空。這一神奇的生命現象,讓古人感到十分好奇,他們十分虔誠而又隆重地築下神壇,請來部落最高首領主祀,向這隻『大融』屍而祝之,期望這隻神蟲來年春天再回人間,為他的子民再賜生命之絲,古人最早的圖騰也許就是這樣誕生了。

320日·內(顯屏幕文字)《周禮註疏》卷三十《夏官·馬質》鄭玄引《蠶書》解釋:「蠶為龍精,月直大火,則浴其種,是蠶與馬同氣」。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古代傳說中,因伏羲也是最早學會養蠶的人,大禹則是最早馴服和使用馬的人。所以,蠶馬也好,蠶龍也好,在龍的圖騰形成之後,就都暗含代表了一種以蠶為原型而轉化的龍馬精神。此外,龍的圖騰又像一條蛇,故龍就是蛇,蛇即是蟲,一條很長很長的「長蟲」,這長蟲也即是變化無窮的蠶所形成。

美女導遊:關於龍圖騰的正式形成,另一傳說是在黃帝於河北涿鹿打敗蚩尤之後。其時黃帝已坐鎮中原,統一了中華。並在有熊召集了九州諸侯開會,專門論證舉旗的圖騰問題。

321日·內仿古代各部落諸侯會議畫面圖。

畫外音解說:與會的各部落諸侯原都有虎、蛇、猴、魚、獅等不同的圖騰,因黃帝是有熊氏首領,而有熊氏是以「熊」作圖騰的。故此,這此的會上,眾人多數都建議以熊作圖騰。但主持會議的黃帝,因怕傷害各部落感情,另提出了以蛇(也像蠶)的形象為主體,再以魚鱗為蛇鱗,以魚尾為蛇尾,以獅頭為蛇頭,以鹿角為蛇角,以鷹爪為蛇爪,這樣的龍,能騰飛,能下水,能抓人,本身集合了多種動物之能量,其構成的圖騰就定名為龍圖騰。

322日·內仿古代龍圖騰旗幟特寫畫面。

畫外音解說:各部落諸侯聽了黃帝的提議,覺得這個圖騰真還不錯,於是都很贊成。隨即,這鑲龍圖騰的龍旗就這樣敲定了。從此後,龍圖騰即成了天子皇帝的代號。皇帝即是真龍天子,皇帝上朝,穿的衣服也是龍袍,是龍的象徵。皇帝所住的宮廷被稱為龍廷;皇帝的子孫被稱龍子龍孫。直到清朝結束,皇帝的這一龍的化身及寶座專利權才終被廢除。

323日·內故宮攝影圖及皇帝住所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作為真龍天子的皇帝雖被請下了台,但中國的龍圖騰卻一直保留著,而且這龍圖騰還越來越就得到了國人的敬重和崇拜。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畫外音: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中華龍圖騰的含義本來就是多義的,除了皇權之外,這個圖騰更多的意思已是一種雄性陽剛的龍馬精神的象徵。所以,皇帝被廢除之後,這龍圖騰雖沒有了皇權的意思,但這個圖騰作為一種鼓勵人們勇往直前,不斷上進的民族精神的標誌物,它必將還會永遠留存而不會消失。

324、日·內故宮攝影圖及皇帝住所畫面。

美女導遊: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歷經數千年的傳承,早已約定俗成。只是,龍的圖騰起源於原始蠶馬圖騰的真相,也許知道的人還不多。為此,我們有必要將這原始的歷史圖騰脈絡現象解析清楚,這樣即可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華夏歷史,而不至於數典忘祖,特別是把上古庸國的遠古歷史也生硬丟掉。

325、日·內河北逐鹿廟宇中和湘西、貴州等地供奉的蚩尤像畫面。

美女導遊:與黃帝同時代的蚩尤,在古代歷史記載中是一反叛首領的形象。同時,在苗族人的心目中,他也是一位受崇拜的創世先祖。

326、日·內古籍《初學記》、《荒史》等書的畫面。

畫外音解說:《初學記》引《歸藏》載:「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明·陳士元《荒史·卷之六》載:「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兄弟八十人。」

李書泰:部分學者認為蚩尤出自山東羊水。我認為,此「羊水」應為發源於張家界市山羊溪和羔羊泉(又稱高陽泉)的「庸水」,

327、日·外張家界市山羊溪和羔羊泉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蚩尤又曰「蚩庸」,應是出生祖庸之地,並繼位當了庸國帝王,亦自稱過炎帝。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畫外音:他在故鄉庸國發跡後才率軍東征九夷,開拓山東領土。故山東亦有了羊水地名,泰山亦被稱為「岱宗」,岱宗者,代崇也。即用泰山代替故鄉稱之為祖山、國山而予以祭拜。故至今人們還將岳父大人比作泰山。

328、日·外苗族人的圖騰崇拜,神木楓樹畫面等。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另外,在苗族人的圖騰崇拜中,有一種神木楓樹不僅與蚩尤緊密相關聯,它還是一種「龍樹」。

329、日·外鏡頭:《山海經·大荒南經》載:「······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桎梏,是為楓木。」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此文獻所說的赤蛇者,亦蚩尤所化,『赤』是『蚩尤血』的塗染或所化,更具可能。所以這赤蛇、楓木不但是一種『龍樹』,而且可以視為龍血之樹,蚩尤之樹。」

330、日·外楓香崗鄉3000多年樹齡的古楓樹及宋山畫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在永定區三個苗族方言區的傳說中,蚩尤還被稱作為「祖父」、「祖公」,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畫外音:永定區王家坪鎮橋邊河村還有「尤公坪」的地名,楓香崗鄉因有一顆3000多年樹齡的古楓樹而得名,該鄉宋坪之宋山又多有紅蛇出沒,這些信息與蚩尤史跡及神話傳說也都相吻合,證明蚩尤應是古庸國的一代先祖。

美女導遊:此外,在黔東南一帶的苗族史詩里,「妹榜妹留」,苗語指「蝴蝶媽媽」,是人、獸、神的共同母親,而「妹榜妹留」也是由「蚩尤之械」的楓香樹所化,可見楓木在苗族人的心中,已普遍被視作是蚩尤所化的神樹而被崇拜。

331、日蚩尤被苗民崇拜為樹神及戰神畫面。

畫外音解說:蚩尤不僅被苗民崇拜為樹神,更視其為戰神。蚩尤的形象是人身牛首,銅頭鐵臂。其兵器有冶煉的刀、劍、矛、戟等利器。蚩尤還是天上的星宿之一,併當過天文官,能知天象,指導過農耕。蚩尤之旗如箕,黃上白下,末有星雲,長達二三丈。蚩尤也很會領兵打仗。

美女導遊:蚩尤率其81兄弟組成的氏族集團,一年中就兼并了二十一個諸侯國,可見其戰鬥實力很強。

畫外音解說:有的史書說黃帝百戰,蚩尤佔七十二;而且,黃帝曾與蚩尤在河北逐鹿決戰三年,「九戰九不勝」。最後,黃帝問計於伍胥,(屏幕顯明·陳士元《荒史卷之六》文字)「乃設五旗五軍,具四面攻之,三日而城果下。蚩尤出走,相與轉戰,執蚩尤於中冀而戮之。」

332、日·外蚩尤被苗民崇拜為樹神及戰神畫面。

畫外音解說:黃帝聯合各路諸侯雖然打敗了蚩尤,但也打得十分艱苦。所以,蚩尤雖敗尤榮。他與後來秦末的項羽、明末的李自成、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等可歸為歷史上同類的失敗英雄。

畫外李書泰的聲音:不可否認的是,在民族的大融合、華夏族的形成以及文明的創造中,蚩尤的貢獻也是顯而易見的,其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作為一個失敗的英雄,歷史本應給予其公正的評價。

美女導遊:在黃帝和蚩尤之後,接下來要說說古庸國的高陽大帝顓頊。

333日·外美女導遊解說黃帝之後,緊接著與古庸國有緊密關聯的分別是青陽和高陽二帝。這兩個帝王又以高陽的事迹傳世較多。

334日·外畫外音解說屈原在《離騷》的開篇即道:「帝高陽之苗裔兮,臣皇考曰伯庸。」這兩句話,說明帝高陽顓頊即是苗裔的先祖,其實也就是古庸國之帝王。而且,高陽還是自黃帝之後一位比較有影響的上古中央天帝,在三皇五帝的五帝中排名第二,史稱人文始祖。

3—35日·外畫外音解說據《山海經·海內經》載:「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若水,按張家界本地史學家李書泰先生的解釋是:茹者,若之本;若者,茹之果;「茹」、「若」本一物也,今引申連讀為「如若」,即「如果」之意。所以,若水即是茹水,顓頊可能就出生在茹水一帶。顓頊在張家界民間又稱為黑帝,而本土天子山一帶恰有「黑兒埡」、「黑岩屋」、「上天子廟」、「中天子廟」等地名。這說明「黑兒」有可能就是指黑帝顓頊,並且就是天子廟中供奉的天子。

336日·外畫外音解說此外,顓頊即黃帝之孫高陽,而桑植縣芙蓉橋鄉和馬合口鄉分別有「高陽村」、「青陽村」等地名,那麼,位於澧水支流一域的這「高陽村」和「黑兒埡」,也有可能就是黑帝高陽的出生和生活之地。

337日·外高陽帝裝扮者:我在少年時候就有治國才能哦,十五歲輔佐西方天帝少昊治理國家,二十歲繼中央天帝位,統領四方天帝。我根據進步的天文觀察與測算,又改革了黃帝頒行的《調歷》,以初春元月一日黎明之時為立春,以此類推,定下了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從而基本上吻合了自然規律,對農牧業生產起到了科學的指導作用,這些成就都是對人類所作出的很大貢獻。因此,後人還將我推戴為「歷宗」。到秦朝統一中國後,以我顓頊之名命名的《顓頊歷》還在全國頒行通用,其歷是一種四分曆。一回歸年為365又1/4日,一朔望月為29日又499940日。以十月為歲首,閏月放在九月之後,稱後九月。《顓頊歷》一直沿用到漢武帝時為止。

338日·外仿製《顓頊歷》等農曆書鏡頭

339日·外外高陽帝裝扮者:本帝在位時,共立有五官管理國家。《荒史卷五·顓頊臣》載:「帝顓頊高陽氏,立五官以正五位。少昊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乃命重為句芒,主乎春,木正也。該為蓐收,主乎秋,金正也。修及熙為玄冥,主乎冬,水正也。厥孫曰黎,實能火,乃命名為祝融,主乎夏,火正也。炎帝器之孫,祝庸之子曰句龍,實能土,乃命為后土,主乎中央,土正也。是謂五官。」

340日·外外高陽帝裝扮者:朕自身也有盛德,能處靜淵以有謀,並善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教化治理都有方哦。故朕在位時疆域擴展很大。《史記·五帝本紀》載,「北至於幽靈,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此轄地其實就是我古庸國最盛時期的疆域。因為,當黃帝統一後,開始以龍為圖騰並紀曆,其它的小國依舊被分封,古庸國作為祖宗之國,這時雖然還存在著,只是其實力變弱了。後來到朕繼位時,庸國才又強大起來。原因是,本帝本是在庸國崇山澧水長大並發跡,也是靠承襲庸國的分封而再繼承黃帝之位的。所以,朕當政後,國家又等於成了庸國的天下,本人也就是庸國的首領。其時,追隨我庸國的小國就多了,庸國的疆域也就是在這時達到了鼎盛之時。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顓頊是古庸國最鼎盛時期的一個偉大皇帝。古籍《淮南子·時則訓》載:「南方之極,自北戶孫之外,貫顓頊之國,南之委火炎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里。」

341畫外音解說:《山海經·大荒西經》中還有七處提到顓頊的名字,並指出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顓頊死後葬於洞庭下東南西澤之鮒魚山陽地等。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山海經》中所提到的「南方東海」及《淮南子》中提到的「南方之極,委火炎風」等都在古庸國東邊的洞庭湖之內。

342、日·外古庸城天門山下的甘溪,陽湖坪,溫塘,湯雞峪、北正、官黎等地外景畫面。

畫外李書泰聲音:《山海經》中所提到的甘水即古庸城天門山下的甘溪,羲和指今陽湖坪,湯谷指溫塘,湯雞峪等地,火正即南正,它與北正、官黎等地名均在張家界市城區。可見這顓頊國就是古庸國的前身。

343、日·內《今本竹書紀年》載:「顓頊高陽氏,元年,即居濮。」畫面。

畫外李書泰聲音:《今本竹書紀年》的這段文字也說明顓頊之國的國都就在桑庸古濮之地,而且自開國第一年就居此地,故曰「元年,即居濮」。

344、日·內畫外音解說:古籍魏曹植《帝顓頊贊》(屏幕引文畫面)曰:「昌意之子,祖自軒轅。始誅九黎,水德統天。以國為號,風化神宣。威鴻八極,靡不祇虔。」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顓頊在位時,一統天下而威鴻八極。

345畫外音解說:《山海經·海內北經》(屏幕引文畫面)曰:「倭國在帶方東大海內,以女為王,其俗露紟衣服,無針功,以丹珠塗面。」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日本古代民俗,尊女為王,崇尚太陽,認為『日出本土』,『本』字在漢字解釋中,意為『中央』,所以日本之漢譯應是『中央之國的太陽』,也即日本祖先源自中國。

346、日·內展示《荀子·大略》屏幕引文畫面。

畫外音解說:(屏幕引文畫面)《荀子·大略》曰:「欲近四方,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

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而古庸都所在地的張家界市境內就有「中央仙山」地名、碑文,據學者湯錦程先生考證,還有相關日本人到過崇山尋根,這說明日本大和民族源自中國也是有歷史依據的。

347、日·外崇山外景畫面。

李書泰畫外音解說:顓頊作為庸國之帝而一統天下,威震八極。其後他或曾坐鎮中原,所以在河南等地也有顓頊故里遺迹之地的說法,但崇山之地仍是他發跡的祖山,庸國也依然是他的領地。他當皇帝即為庸國之帝,後來的皇帝每逢舉行繼位儀式,亦都被稱為登庸。

音樂起,唱主題歌《古庸國之歌》。插入廣告第三集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莫雷這次真沒騙人,他只是騙了自己!
女人可悲的是,進入婚姻,丟了自己!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