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我們依然堅守的年俗

那些我們依然堅守的年俗

小時候,過年是記憶里最美好的日子,可以穿新衣戴新帽、打燈籠放鞭炮、包餃子蒸年糕……如今,春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拜年可以通過簡訊微信,看春晚不如追新劇,連壓歲錢都改發紅包了,年味好像越來越淡。然而,有一些人家依舊保持著老傳統,那是一份兒時的記憶,也是一個家的傳承。

窗花也要貼起來

「春節前,媽媽買回各式各樣的窗花,有鯉魚圍繞的『福』字,有奔騰的駿馬,大聲喊著:『來,閨女,咱娘倆一起貼窗花!』我突然間感覺到,年真的來了。」和有些人家只貼對聯不同,住銀川市金鳳區慶豐街華雁湖畔的李女士,家裡年年都要貼窗花和年畫。

在窗花上輕抹一層水,拉平,貼到窗戶的中間位置貼正後,再用手輕輕地撫平。按著每年的習俗,22歲的李女士認認真真地貼完,家裡頓時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貼上漂亮的窗花和年畫,這也是媽媽的意思,她認為家裡只有貼上窗花才有過年的氛圍。

「媽媽還會買各種各樣的窗花,因為不同的窗花寓意不同。比如菊花、仙鶴寓意長壽,龍鳳寓意吉祥,喜鵲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門;還有倒貼的『福』字,寓意福到的意思。」李女士告訴記者,鎮北堡西部影城就有專門剪窗花的藝人,為此,媽媽專門跑去向他們取經。

多年的習俗紮根在李女士的內心,她說自己以後成了家也要把這個習俗保持下去,因為這是媽媽對新年的寄託和對家人的祝福。(記者 魏巍)

餃餡里包硬幣,吃到來年發財

「我家是地道的寧夏人,按照北方人的習俗,除夕守歲一定要吃餃子,而且餃子里一定要包上幾枚硬幣,全家老少一人一碗,看誰能吃到包著硬幣的餃子。」80後杜女士介紹。

除夕之夜,全家人一起包餃子,不一會兒,一個個形如元寶般的餃子便擺滿了案板。一口大鍋,餃子下鍋,一人一碗,澆上粉湯,一大家人圍在一起,看誰能吃到包了硬幣的餃子,這樣的餃子取「招財進寶」之意,吃到的人預示著來年會有好運氣,幹什麼都會順順利利。

如今,杜女士和兄弟姐妹們都已成家生子,很多過年的習俗也變了,但餃子里包硬幣的傳統卻仍沿襲著。「除夕夜裡,還是那口大鍋和那把大勺,而端著碗排隊等餃子的則變成了我的兒子和侄兒們。小傢伙們跟我們小時候一樣,圍在太爺身邊,巴巴望著鍋,說著各種吉祥話,就希望多得到幾個包著硬幣的餃子,好在兄妹間顯擺。」杜女士說。(記者 王婧雅)

除夕守歲,最溫暖的熬夜

子夜時分,隨著辭舊迎新時刻的來臨,歡笑聲、祝福拜年聲交織在一起,家家歡樂祥和。這一晚,家住銀川市興慶區康橋水郡的陳女士和往年一樣,與家人圍坐在一起,等待新年的到來。

陳女士說,除夕晚上吃完年夜飯,全家老少圍坐在一起,邊吃乾貨、瓜果,邊打牌、下棋,通宵不眠,守歲代表了人們對來年的美好願望和對豐年的期盼。

陳女士的媽媽王阿姨依稀記得70年前在家鄉守歲的一些情景。吃過一年到頭最為豐盛的年夜飯後,三代同堂一大家人,在下屋裡點起多根草油燈照明,圍著一大堆燃燒得旺旺的疙兜(樹根)火,開始守歲,那時鄉間叫「熬年」。屋外寒風颼颼,屋裡暖意融融。大人們擺古說笑,小孩子則不時到屋外放炮仗。「夜深了,困意襲來,祖父給我喝一小杯濃茶,說是喝了不打瞌睡,好不容易熬到第一聲雞啼,新的一年開始了。」

她說,如今到了午夜新春來臨,待到春晚落幕,她和老伴兒也就進卧室休息了。或許有人覺得如今的年味越來越淡,但王阿姨仍覺得舊貌總要換新顏,只要親情在,傳統在,人們對新年美好的寄托在,年也就在。(記者 李輝)

燎疳節的狂歡

「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燎疳!在鹽池老家,這一天結束才能算真正過完了年。」說起年俗,張先生記憶中最揮之不去的就是正月里的最後一場狂歡——燎疳節。

據說「疳」是一種十分頑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燒燎才能驅毒滅病。30歲的張先生是鹽池縣青山鄉人,他的記憶中,正月二十三下午,家人就早早開始準備燎疳的柴草,晚飯過後,開始點火,這時候村子裡家家戶戶門前都是火焰閃動,一堆堆的火把院落乃至村落照得紅彤彤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從火上跳過去,把身上的病災全部燎走。

在火最旺、最高的時候,膽子大的男孩子最為活躍,他們助跑衝刺,縱身一躍,跳過高高的火焰。等到火勢稍小,老人、婦女和小孩才逐一開跳。

等到火焰將熄滅,父親就會用鐵鍬把燃剩的帶火星的灰燼輕輕揚起,在半空中灑下,並根據火星的形狀類似於農作物的花來判斷今年種植什麼農作物會豐收,祈禱一個豐收年的到來。而四落的火星,孩子們會用腳踩滅,這時「燎疳」才宣告結束,新的一年開始,大地即將解凍,人們也要開始忙著春耕了。(董靜怡)

你家的垃圾「破五」嗎?

「現在有的年輕人對於老習俗甚至沒聽過,但由於我公公家族龐大,且家裡老人都在,因此家中還延續著很多習俗。」家住銀川市興慶區麗景湖畔的劉女士說,結婚9年的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正月初五那天才能扔垃圾。

劉女士仍清楚地記得,她第一次在公婆家過年,初一吃完晚飯,幫婆婆收拾完桌子後本想將垃圾提出去扔了,卻被公公攔住。「公公說,我來處理,你別管了。後來,我才知道公公家依舊保留著『破五』的講究。」劉女士說。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間講究「破五」前的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比如從正月初一到初四,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雖然可以掃地,但也只能在屋裡掃,垃圾要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不倒垃圾能夠聚財,否則就倒了「福氣」。可到初五這天,一定要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並把家裡的垃圾全部扔出去,這也叫「送窮出門」。

「當然,除了扔垃圾,初五這天,婆婆從清早起來就會給我們包餃子,初五吃餃子也叫『填窮坑』,因此這天要吃得特別飽。」劉女士笑著說,公公說「破五」的習俗反映出人們希望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記者 王婧雅)

不能忘卻的磕頭禮

春節磕頭是一種舊時禮節,也是拜年的一種形式,主要是小輩給長輩磕頭。「過年了,給老人磕頭拿壓歲錢,這是我家必不可少的習俗。」家住鹽池縣的王女士說。

「磕頭一般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年長的、輩分高的在前面,小輩兒在後面。」王女士還記得奶奶在世的時候,每逢正月初一都要提前在地上鋪上墊子,以防來磕頭的晚輩弄髒了新衣服。晚輩要先說一句「給您磕頭啦」,而後雙膝跪下、雙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然後起立側身站著。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後,必須做兩件事,一是及時說:「好,起來吧。」二是要給孩子來點「賞賜」,例如糖果、煙、瓜子等,或給個零錢,「頭」是不能白受的!

「在過去,磕頭還講究方位要正確,後背要衝著門,長輩要坐在兩邊,無論人在哪裡方位一定要正確,磕頭不能對著人磕。現如今,規矩已經沒有那麼講究了,磕頭大多是走個過場,磕完就走。」王女士遺憾地說,現在很多老人也阻止孩子磕頭,說人到了就行,但在她家,年必須是要拜的,這既是一份孝心,也是一種流淌的文化。(記者 張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夏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勇士燃爆西北賽場
童安榮:傳承中醫為健康護航

TAG:寧夏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