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時期地主老財對僱工怎麼樣?

明清時期地主老財對僱工怎麼樣?

眾所周知,古代地主、財主僱傭工人幹活,往往非常刻薄,給最差的伙食和最少的工錢,干最重的活,像牛馬一樣驅使僱工。

事實上,自明朝萬曆年間以來,僱工的身份有所變化,其人身自由度增加,與僱主的依附關係減輕。反映到勞動市場上,僱主主要依靠「勸」的方式激勵僱工努力幹活。

明清時期,江南一帶商品經濟發展比較快。僱主怎麼「勸」呢?「非酒食不能勸,比百年以前,大不同矣」,就是用好吃好喝來「勸」。

明清時期地主老財對僱工怎麼樣?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東家吳蔚文。

根據記載,明中期供應僱工飲食的規矩是夏秋一日葷二日素;春冬一日葷三日素。到清前期,因人口減少,僱工的伙食待遇水漲船高,夏秋一日葷一日素,重活累活連日葷;春冬一日葷二日素,重活累活多加葷。到清末,忙碌時節僱工每月吃葷日數又增加了五天。

明朝萬曆高官龐尚鵬在其留下來的《龐氏家訓》中說: 「僱工人及僮僕,除狡猾頑惰斥退外,其餘堪用者,必須時豐其飲食,察其饑寒,均其勞逸。……欲得人死力,先結其歡心, 其有忠勤可托者,尤宜特加周恤,以示激勸。」

明清時期地主老財對僱工怎麼樣?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織布局及工人。

這也是告誡家人要關心僱工的意思。曾經流傳的舊社會地主老財對僱工的盤剝無所不用其極的說法(以周扒皮的形象為代表),可能與歷史事實相距較遠。

僱主出於維護僱工生產積極性的考慮,不能不關心僱工的體力,「口惠無實,即離心生;夙興夜寐,即朝氣作」的道理並不難理解。

晚清蘇州的陶煦在其著作《租覈》中算過一筆賬,一個農業僱工一年的工錢和飯食費為33200文,他在這一年裡所創造的財富約值61000文。由此可見,僅工錢和伙食就佔去一半多的比例。

明清時期地主老財對僱工怎麼樣?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學徒。

清朝時期,在僱傭工人很普遍的江南,有一句俗語:「做工之人要三好:銀色好,吃口好,相與好;作家之人要三早:起身早,煮飯早,洗腳早。」

這「三好」「三早」是僱主總結的對待僱工的經驗。「三好」是給僱工的工錢銀子成色要足;伙食要好;態度要和藹。「三早」是僱主先早起,以便叫僱工起床;做飯要早,不讓僱工餓肚子幹活;晚上早早燒好洗腳水,讓僱工早洗腳早休息。

明清時期地主老財對僱工怎麼樣?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東家沈四海(左)。

「三好以結其心,三早以出其力,無有不濟」,可以說僱主為調動僱工的勞動積極性也是挖空了心思。

這些史料說明,明清時代僱工不是賤民,與僱主之間存在著權利義務的關係。為了做好生產,僱主對他們的基本權利是放在眼裡的。

參考資料:張研《18世紀前後清代農家生活消費的研究》,陳學文《明契約文書考釋選輯》,馮爾康《古代農民家庭經濟研究法淺談》,張履祥《補農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武昌起義街頭景象 房倒屋塌到處都是廢墟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20年清朝才開始近代化,全靠這個「鬼子六」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