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山文明的專屬於哪個民族?

紅山文明的專屬於哪個民族?

漢韓滿蒙學者都主張對紅山文明的專屬,但客觀理智的推斷應該是:

漢藏語系民族的羌人在鄂爾多斯(河套地區 黃河中上游)形成夏人

夏人游牧到中原(河南等地平原沒開發前肯定是草原),這個時期是夏時期(後人所稱)

紅山人應該是後來所稱的山戎,游牧的貊和耕種的穢(從兩個字的字形上看,禾字旁和豸字旁)形成,以貊佔主導的民族,(這一地區草原多,森林少,所以貊成分是主導)山戎的領土在河北北部、內蒙古中南部、遼寧西部(正好是紅山文明圈),紅山骨骼基因同時擁有C和O就是證據。

山戎雖然是游牧民族,但也耕種,最出名的就是大蔥和戎菽等農作物(這應該是從祖先紅山人傳承的耕種技術)

山戎是未南遷的紅山人 殷人是南遷的紅山人

殷商把農耕技術帶到內地,夏人最初在中原由游牧轉為農耕(這裡的農耕技術不包括長江流域)

戎和狄形成斯基泰-匈奴(突厥-蒙古系前身,因共有狄成分,突厥和蒙古都有浪崇拜),狄就是突厥-蒙古系的斯基泰等民族成分

未融合狄(斯基泰等成分)的戎民族與穢貊系形成東胡(因此東胡人不崇拜狼)

貊也是阿爾泰語系民族,後來與穢形成穢貊系,穢更接近東亞大陸內地人(不能說漢人,那時候漢人還沒形成,也不能說哪一種基因是漢人獨有的,所以不能動不動就說「漢人基因」,只不過某一種基因後來成了漢人基因的主流)的基因,這種基因很可能就是後來的O2B,越南人、日本人、韓國人、滿洲人、達斡爾人都有,某些人拿O2B往漢人身上套是沒道理的,不能因為如今漢人的O多就認為O的成分來自漢人,而是最初很多民族共有,只不過一些民族的O不是主流,或後來其它基因稀釋。穢貊系的O成分來自穢,穢的O成分是沿著海岸線北上的,但停留在了森林和海洋集中的地方,與貊廣泛分布在草原不同,(這就解釋了南通古斯與北通古斯區別的原因)因此,達斡爾人(相對蒙古人)和南通古斯人從外貌上接近今天的漢人,很多人認為滿洲人的外貌接近漢人是因為入關後混入了漢人血統,實際上,更早北上的O基因才是主要原因,因此俄羅斯的烏德蓋人外貌看上去也和今天的漢人接近,俄羅斯的學者也證明烏德蓋人有來自東亞南部的基因

沒有融合亞洲南部O基因的就是原始的貊人,比如俄羅斯的科里亞克人,之所以科里亞克人和朝鮮民族有淵源,就是因為朝鮮人的祖先底色民族本來就是貊系

沒融合在貊和其他民族裡的穢人,其實就是後來滿洲地區的原住民之一,後來和貊形成穢貊,有些貊成分多,如後來的扶余,有些穢成分多,如後來的靺鞨,O基因很可能是北上的穢人攜帶的,有一種可能:蒙古、靺鞨(讀MOGI)的族名源於最初的共有成分貊

貊和穢形成的穢貊共同體,融合了其它未南下的戎,也就是最初的東胡-鮮卑系(因為和後來的漢人共有穢基因和紅山文化,所以鮮卑相比匈奴,與漢人更接近)

因為共有穢的成分,達斡爾人、滿洲人、朝鮮人、南方漢人和東蒙古人都與鮮卑有淵源

而又因為共有貊的成分,達斡爾人、滿洲人、朝鮮人、北方漢人和西蒙古人與鮮卑有淵源

契丹就是融合了其它民族後的鮮卑的延續,而且契丹很可能貊的成分更多,因為從森林到草原,融合的游牧貊相比漁獵穢更多,因此,契丹相比鮮卑再次接近蒙古,契丹後裔達斡爾人顱骨數據最接近紅山人,因為達斡爾人一直居住在森林草原交界地帶,相比蒙古人,貊的成分沒那麼多,相比南通古斯人,穢的成分沒那麼多,恰好是以貊為主導並有少量穢成分的民族,與紅山人(戎)一致,而且達斡爾人的生活方式至今也是農牧兼具。

戎、狄融合形成的匈奴-斯基泰,與北亞貝加爾湖的游牧貊形成柔然,也就是突厥-蒙古系的共同體,只不過契丹融合的狄成分少,因此,契丹後人科爾沁蒙古人(東蒙古人),相比衛拉特蒙古人(西蒙古人)基因上與突厥更遠,因為西蒙古人與突厥有共有的狄成分。

後來,蒙古一直向西和向北擴張,增多了西部的匈奴-斯基泰和貊成分。

匈奴-斯基泰逐漸形成突厥,匈奴-斯基泰與穢貊形成蒙古,突厥和蒙古分化

女真在文化等各方面相對後來的滿洲,更接近蒙古,因為那時候的女真貊成分多,穢成分少,女真最初同樣起源貝加爾湖區域,和布里亞特等民族共有貊成分

以貊主導的女真,成分與室韋接近,室韋是東蒙古人的族源之一 室韋就是未南遷的鮮卑

後來女真南下,融合了南部的穢成分(靺鞨等),形成滿洲

高麗的族名一種說法是來源於蒙高麗、一種說法是來源於九黎(韓語中,「九」的發音是「Gu」)

九黎就是融合了東夷成分的O系族群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有九黎成分,苗族和朝鮮人共有東夷-九黎成分,因此同樣崇拜蚩尤,韓國很多地名和湖北相似,韓國的薩滿假面舞和江西的贛儺很類似,韓國人也把張家界視為聖山,這很可能是因為最初的三韓中的辰韓就是源自九黎

韓國南部最初的原住民是三韓(其中的辰韓是講漢藏語系的)

後來被北方的Chusun民族滲透,也就是朝鮮,朝鮮的發音和女真(Jurchens)很相似

也就是說,朝鮮人的chosun成份,是來自阿爾泰的貊系,(滿洲和朝鮮共有穢成分,所有後來的靺鞨人是滿洲人和朝鮮人共同的族源)從讀音聽起來,chosun就更接近阿爾泰系語言,當然,有些人會說」朝鮮」這兩個字是中國皇帝封的號,只能說,漢人根據chosun的發音,取了相對應的兩個漢字而已,滿洲和朝鮮共有的穢成分,形成靺鞨,女真(注意,不是滿洲)和朝鮮共有的貊成份,後來在東北亞地區形成扶余,後來,扶余與半島原住民、遼東漢人形成高句麗

因為穢貊系本身就有戎的成份,而戎是紅山文化的主人,而朝鮮、滿洲、蒙古、達斡爾等民族共有穢貊的成份,因此都主張對紅山的專屬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顱骨數據表明東部蒙古人和紅山人更接近?就是因為東部蒙古人的穢貊成份更多

為什麼達斡爾人與紅山人最接近?因為達斡爾的穢、貊比例與紅山人接近,而朝鮮人混進了九黎等成份

紅山人,也就是戎,南下過程中(在河南河北地區)融合了繼續北上的穢,形成殷人,殷滅夏成為東亞內陸統治者

散落在東部沿海的穢,與北方未南下的戎(此時的戎在東北亞與穢貊形成通古斯系)和百越等民族融合成泛東夷系(泛東夷系成分較雜,既有阿爾泰的游牧貊,又有農耕穢,(另外,穢的語言可能是一種不同於阿爾泰和漢藏的語言,因此日韓人的語言是孤立語,在東北亞最初有這種孤立語系的),還有更南方的百越,靠北一些的東夷接近北通古斯,靠東一些的東夷接近南通古斯和日韓,靠南的東夷接近百越,因此,山東做為連接南、北、西的地帶,三者成分兼具交匯,今天的山東人,既有高大白皙的,又有矮小黝黑的,既有扁平臉,又有深輪廓,只不過後來的山東人因羌、周的東進而稀釋掉了東夷成分,只有在膠東保留

百越成分佔主導+東夷形成吳越

東夷+南蠻形成九黎

殷和夏形成最初的華夏

華夏和東夷形成最初的中原漢人

周是就在西部的羌和斯基泰等民族的混合

周滅殷商,傳承了殷商文化,卻自詡華夏正統

周的諸侯國燕國,就是殷和夏的混合

此時的東夷文明最強盛,因為繼承了殷文明

周時期出現諸子百家的文化繁榮,大多因為東夷的貢獻

斯基泰、羌融合的周,與融合了百越南蠻的東夷九黎,進一步形成後來的漢

秦人同樣來自西部,但相對於周人,秦人更多是戎狄成份而非羌,因此秦人外貌上更接近阿爾泰人,因為秦人和東夷共有戎狄成份,因此更接近

鮮卑統治東亞大陸北部時,與羌系、周人等原始戎狄等民族混合,又主動漢化,在晉地形成晉人,因為晉人有原始周人成份,原始周人有斯基泰成份,突厥同樣有斯基泰成份,因此晉語有突厥語痕迹

明朝時,內地漢人大量北上,晉人漢化加劇

殷統治內地時,原始羌系的夏人南遷,與南部百越等民族混合,形成福建等地區漢人

畲族很可能沒有混入太多異族成份的夏人,因此畲族雖然分布在華南,但外貌上更接近納西、獨龍等羌系,而非壯傣系

後來,保留夏成份的中原人南遷,稱為客家人,因為畲族與客家人共有夏的基因,因此客家人與畲族很接近

沒有融合太多百越成份的夏,在東南形成潮汕人

原始的百越,也就是今天壯傣等民族

苗族和部分瑤族融合了來自北方的東夷成份,因此相對壯傣民族皮膚更白

九黎形成最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漢人

後來一部分遷往朝鮮半島形成三韓中的一部分

東夷語最初有阿爾泰特徵,因此與東夷接壤的吳地吳語有阿爾泰成份

因為是平原,東夷的阿爾泰成份後來被東進的周人稀釋

後來,有著前殷人和後周人的燕人統治朝鮮,半島再一次混入後周人的羌系成份,也是半島以的貊(最初的戎,也就是紅山文化)為主的北部文化和以東夷-九黎為主的南部文化受到周文化的衝擊,但最初的周文化是繼承了殷商文化,所以也可以說半島開始受到融合了周文化的殷商文化衝擊

融合夏較少的原始周人(注意,原始夏以羌成份為主,原始周除了羌成份還有戎狄和斯基泰成份,後來周人自詡的華夏就是羌,但文化上卻繼承了殷商),形成後來的甘肅等地西部漢人,甘肅某地的漢人長得像白種人,實際上是接近融合了斯基泰成份的原始周人

南下的羌系與原始百越混合形成雲貴等地民族,還有一部分進入緬甸等地

另外一部分與青藏原住民形成青藏民族

一部分鮮卑進入青藏後,與當地人混合成藏北人,因此藏北人的游牧等特徵也和鮮卑有關

藏地最初原住民(未混入羌和鮮卑),是從南亞北上的,另有一部分到達西伯利亞和日本,極少部分融入到通古斯

來有一部分中途與原始羌結合,形成巴蜀人,原始羌可能來自中東,所以巴蜀文化有中東痕迹

巴蜀人後來成為四川湖北等地原住民,後來被周人融合

還有一部分成為彝族

原始藏地原住民,還有一部分從西伯利亞被戎等民族的祖先排擠東遷,途中融合了戎的成份到達美洲大陸,因此一部分通古斯人與印第安人共有原始藏地原住民和戎的成份

因為遷往美洲大陸的原住民途中融合了戎成份,因此文明中有類似殷商文明的痕迹,因為和殷商人共有紅山文明成份

最早帶著紅山文明與原始藏地文化的原住民南遷,形成南美印加文明

之所以印第安人中有些外貌接近通古斯人,有著接近原始藏地人(如阿伊努人),就是因為有些戎人成份多,有些原始藏地人成分多

最初的原始藏地文化與南下的紅山人與原始夏和百越形成東夷文明,以及南島文化等,共同形成最初的日本文明,最初的日本文明的游牧成份同樣來自貊系

所以,東方文明和印第安文明,共同的源頭是紅山文明

最初的紅山人文化中主導的是猛禽崇拜和猛獸崇拜,分別以貓頭鷹和野豬為代表,紅山玉豬龍實際上是野豬形象,後來也才逐漸藝術化演化成龍的形象,所謂的蟒、鱷魚說都站不住腳,因為從紅山到殷商再到周,再到漢,龍的形象從野豬到龍,從抽象到具象,是有銜接的

後來猛獸和猛禽崇拜分化為虎崇拜、熊崇拜、狼崇拜、鹿崇拜、鷹崇拜等,甚至存在諸多崇拜現象,比如朝鮮人,虎、熊和鳥崇拜共存,鳥崇拜成為東夷文明的主導,狼崇拜成為突厥-蒙古文明的主導,熊崇拜在原始穢貊民族中都存在,野豬崇拜演化成龍崇拜,鳥崇拜演化成玄鳥(燕子)、雉、三足鳥、.鷹、鳳凰等,龍和鳳凰實際上都是具象文化符號,越是具象的,形成越晚,越是抽象的,形成越早,龍和鳳凰崇拜恰好印證了華夏文明是在紅山文明基礎上演化形成的

某些人用象形甲骨文字往漢藏語繫上套毫無道理

首先:紅山時期和殷商時期,尚不知道有沒有形成和分化出各個語系,那時各個語系正在分化和過渡過程中;

其次:象形文字不是單音節語言民族的專利,古埃及人和鮮卑人等民族也有過象形文字,不要因為今天的漢字(準確說是殷字)是單音節文字,就想當然的認為殷商甲骨文屬於漢藏語文系統,當時的甲骨象形文只是簡單的表達,沒有嚴謹的主賓謂等語法,這種簡單原始的文字更像圖畫,只是記錄和表達,哪種語系都可以用,只是人們看到象形文字會想當然的與漢字和漢語聯繫在一起;

第三:殷商甲骨象形文字是殷商人以及更早的紅山人(紅山出土的陶文與甲骨文字可對應,而且甲骨文中的「龍」字和紅山玉豬龍(實際上,龍的最早期形態是野豬)一樣,呈C形))創造的,後來殷商人滅夏統治了東亞內陸(那時候不叫中國),被統治者是講原始漢藏語系的原住民,後來他們把統治者殷商人創造的象形文字與自己的語言結合,傳承至今。當初的漢藏語言還是多音節的,後來演化成一字一音,實際上,最初的殷商象形甲骨文字也並非全部一字一音的,不要看到一個象形文字就本能地認為和今天的漢字一樣一字一音;

第四:文明可以同源異流,也可以殊途同歸,因氣候、戰亂、地理等各種原因,同一文明起源的民族也會因各種因素分道揚鑣、漸行漸遠,所以某些人不要拿「阿爾泰民族不用象形文字」做為論據,同樣,漢藏語系的其他民族也並非全部使用象形文字。不同民族也會因為統治、同化、地理等原因逐漸趨同、相互融合,夏和殷本來不是同一個民族和同一種文化,但殷做為統治者把青銅器(已證明紅山已有製造青銅器的技術)和象形文字等文明傳播給夏,後來雖然周滅了商,卻發揚和傳承了殷商文明。

作者成都六中趙璐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作品僅代表作者觀點。發表為大家分享與互相學習和討論,不代表本平台觀點。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洲人的特別裝備:順刀
元順帝北回蒙古帶走的寶藏之謎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