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相見歡》

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相見歡》

GIF

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其代表作之一。

這首小令分為上下兩片。上片寫景,下片抒情。

詞作開篇即寫「無言獨上西樓」,「無言」,可以作兩種理解:一是無話可說;二是並非真的無話可說,而是無人可以對話。

究竟哪種說法有道理呢?換句話說,「無言」該如何解讀呢?

我們來看兩條史實。

第一條:

從開寶八年(975)的春天到冬天十一月,大宋軍隊連續九個月圍困南唐都城金陵,等待總攻。

金陵城內李煜請求退兵不成,外圍援助徹底無望,城中士氣低落,百姓生活陷入危機。大宋戰前總指揮曹彬下發了最後通牒,但李煜仍拒絕投降,遲遲不肯歸順。為什麼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手下大臣的蠱惑。

李煜手下有兩個堅決主戰的實權人物:陳喬和張洎。

城陷之時,兩人一起去見李煜。陳喬勸李煜背城一戰,言外之意是勸他自殺殉國。李煜只哭不應,陳喬最終自縊殉國。

與陳喬相約同赴國難的張洎,只是嘴上說說,實際上並沒有自殺的念頭。陳喬自殺後,張洎對李煜說:臣子我與陳喬共同掌領國家中樞要務,照理應該一起為國捐軀。但想到陛下要到中原朝廷,誰能夠幫助陛下說明江南的事情,只有我啊。最終,張洎跟隨李煜降宋。

大宋滅南唐的總指揮曹彬在李煜降宋之後,一再交代李煜:歸順朝廷後,俸祿賞賜有限,你平素花費那麼多,多帶一些宮中的財寶物品吧。如果經官吏造冊登記後,一件物品也不能再動了。他讓李煜回宮,隨意拿取南唐宮中的物品,盡量多帶。

李煜國破家亡,內心的滋味極不好受,哪兒有心思蓄積財物,他利用最後這次機會,把大量黃金賞賜給近臣,自己所取極少。

降宋後,張洎經常去拜訪李煜,但不是去看望他,而是去索取錢財。李煜離開江南時,心灰意冷,宮中財物幾乎一無所取,入宋後生活本來就很苦,手頭也緊。張洎來的次數多了,李煜無奈就把自己的一個白金臉盆給了他,張洎仍覺得不滿足。張洎的表現讓李煜非常難受,自己的臣子降宋後,竟然也敢到自己住處來搜刮財產。

第二條:

伴隨李煜降宋的還有小周后。小周后的漂亮眾所周知,她姐姐還沒死,李煜就和她有了肌膚之親,並且還寫了香艷的詞作,傳遍大江南北。宋太宗對小周后也上了心,經常召喚她入朝,一去就是好幾天,每次回來,小周后都會大罵李煜,李煜只能忍氣吞聲,任憑小周后怒罵。這顯然是趙光義強幸了小周后,宋代因此還產生了一幅名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宋太宗趙光義喜歡小周后,李煜心知肚明,卻無能為力,實在是苦不堪言。

根據上面兩點,大家可知,李煜的「無言」,應該是二者兼有,既有無話可說的意思,又有無人可說的意思。南唐的堅城、利兵,一無所用,國破家亡能說些什麼?昔日的近臣欺負到主子的頭上,最喜愛的女人也被當今皇上欺負了,他能向誰說?

如今,他邁著沉重的步履,孑然一身,獨自登樓,想起過去的鳳輿鑾駕,香車寶馬,隨從列隊,宮女如雲,有何可言呢?向誰可言呢?怎能不「無言」呢?

抬頭仰望,一彎殘月,照著蕭索的瘦影;低眉俯視,清秋鎖住了梧桐,鎖住了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的恨。這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了「梧桐」這一意象。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梧桐」往往與「秋」相伴,表達凄涼悲傷的情感。李清照的《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就是用「梧桐」這一意象渲染了秋天的悲涼和自己內心的凄涼。

這首詞的下片抒寫離愁: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本來,離愁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情,而且對於不同的人,離愁的傷害也各不相同。對於敏感的李煜來說,離愁的傷害更深更重,也更難消除。

但是,李煜是一位高明的詞家,他將離愁比作「絲」。再亂的絲,再難理的絲,都可以剪、可以理。但是,自己的愁思卻不能理,也不能剪。

由於李煜用具體可感的比喻,將摸不著、看不見的離愁寫得真切、感人,十分貼切,「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三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最後一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道出了這位昔日南國國君,今日北地囚徒的極為複雜的心情。

昔日的自己,身為南唐國主,每天都是車馬喧闐,正如他自己的《望江南》其一所寫: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昔日是「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好不氣派,好不熱鬧。今日卻運交華蓋,踽踽獨行,凄寒孤寂。這種強烈對比的滋味不是人們常說的酸、甜、苦、辣、咸五味,而是一種難以言傳又不可言傳的滋味;是自己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是自己能夠說得清,但又不願向他人傾訴的滋味;是自己明白,卻無法讓別人理解的滋味。是嘆,是恨,是悔,這種深愁長恨讓人感到它竟如此纏人,如此折磨人。

摘自《賞詞如風: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 Ⅰ》,王立群著,大象出版社2018年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錄 的精彩文章:

名人評述汪曾祺

TAG:文史精華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