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就應該叛逆嗎?
我的一個朋友夫妻在宿遷有一個經營不錯的企業,身家也有數千萬了,孩子在英國留學。按我們大多數人的標準,在宿遷這樣一個四線城市,他們是這個城市中的成功人士,他的孩子與我的侄女是閨蜜。可每每跟朋友在一起酒過三巡的時候,談到孩子就流淚不止。孩子很聰明,上高中的時候考入了當地最好學校——宿遷中學。按我朋友的說法,高中的時候孩子開始進入所謂的「青春叛逆期」了,不再聽父母的話,甚至對著干,高考的時候考入了一個本省普通高校,大二時朋友花大價錢把孩子送去了英國,認為對於孩子自己的責任盡到了,可是孩子每次回來仍不願意跟他們交流,當著同學的面就表現出對他們的厭惡,這讓我的朋友很痛苦,也不知道為什麼?甚至朋友的愛人經常跟我侄女電話打聽孩子的情況。
我周邊熟人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中學的學生了,談到孩子的教育,不少家長都說孩子現在很不聽話,說幾句就跟家裡賭氣,甚至有的高中生家庭,父母跟我說只要談起學習,孩子就說家長不懂,即使孩子學習不好也聽不進家長的意見,最後家長總結出來就是青春期叛逆,隨他(她)去吧。我不知道是哪個科學家發明了「青春期叛逆」這個詞,家長把對孩子教育的無奈都歸結為青春期叛逆,說的如此心安理得、說的如此坦然,好像這是孩子必須經歷的過程,好像孩子跟家長吵架、對著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的家長因為這個詞對孩子也就放棄了干涉,認為只要過了這個階段自然就會好,其實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未來會不會像我朋友這樣!
青春期是孩子形成初步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階段,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正確與否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未來發展。青春期年齡階段為大概在14-18歲之間,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之前對世界的認識都來源於家庭。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長、身體的變化,父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天天跟著,孩子也不會像小時候那樣什麼都找爸爸媽媽,孩子有更多的機會獨立接觸外界,同時自我閱讀、自我了解外界的能力也在不斷增長,所以這個時候的孩子會形成自己初步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所以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時期,處理好的話,孩子將一生受益。
那麼為什麼會有「青春期叛逆」這個詞呢?其實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出現這種現象,叛逆的根本原因是父母在這個時間段的「缺失」造成的。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大了,有自己想法了,我們只要把生活起居照顧好即可,特別是高中孩子,家長更是說不得,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其實孩子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中,會有很多的模糊點和矛盾點,這個時候如果家庭不及時發現及時介入,孩子會走很多彎路、甚至是有很多內心掙扎痛苦的過程。比如:成績下降了、在中學暗戀了、被人欺負了、與一些不好的人交往了、被學校處罰了、甚至對每天發生的各種新聞事件的自我判斷等等,這些看似小事,如果父母不注意觀察孩子思想波動情況,不及時介入的話,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時間久了,孩子心理上缺少關愛、缺少溝通、不好的情緒得不到發泄,而父母只在孩子發生某件事情的時候去關心、過問甚至指責的話,可想而知孩子是什麼情緒了。比如一個從來不知道孩子在校學習情況、也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如何生活學習的家長,因為孩子成績不好,去直接要求孩子,孩子不跟你懟才怪。所以青春期叛逆實際上是孩子對家長平時情感上漠不關心的抗議。
到這裡我想家長朋友們也知道該怎麼辦了,青春期叛逆沒有介入遲早問題,關鍵是我們父母該如何堅持去做?
首先「青春叛逆」這個詞非常不好,我跟自己的孩子在交流的時候從來不承認有「青春期叛逆」這樣概念,也不容許孩子以此為借口跟我撒潑耍賴,無論什麼事情必須就事論事。
「陪伴」是最好的方式,即使你一句話不說。我的另一個朋友有了「二毛」後再加上工作忙,對大的孩子疏於關心。大的高二了,成績一般,他非常著急,給孩子報了一對一輔導,但效果不好,給孩子花了數萬買了一套央視推薦的高中學習產品,孩子就是不用,後來他跟他孩子就說了兩句話「兒子,平時我陪你少了,這幾天我過來陪你用這個產品,試一下也沒什麼壞處。」後來結果不用說了,這次期末成績提升很快。
「理解和溝通」是另一方良藥,不要盲目責怪孩子,要容許孩子犯錯,但是我們父母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多想想自己學生時代的表現也許就能更好理解孩子了。理解是與孩子溝通的前提,理解了才能有效的進行溝通,多溝通才能讓孩子情緒有一個發泄的方式,很多家長都跟我說孩子不聽他的話,讓我來跟孩子談,後來我接觸了他們孩子,其實並不像家長說的那樣「叛逆」。更多的原因是家長把自己當「家長」了。
好了,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不是幾句話能說完,不是家長不懂,關鍵是我們怎麼堅持做下去。孩子的教育是最大投資,即使你一貧如洗,但是孩子教育成功了比那些腰纏萬貫孩子不成功的未來要幸福的多!
※拚命讀書,是為了以後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迫謀生!
※細數你一定不知道的大學之「最」!
TAG:宿遷金鑰匙教育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