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獻忠火燒荊王府,留下大量的珍寶封存在地宮內

張獻忠火燒荊王府,留下大量的珍寶封存在地宮內

明朝秉承藩屏王室,大興分藩之制。

明朝共有藩王266位,而湖北境內共有藩王44位,先後累計受封藩號12個。

在湖北的藩王內,鍾祥的梁庄王因其墓室中出土的大量隨葬品而廣為人知。

相對而言,地處蘄州的荊藩王受到的關注較少,

然而,荊藩王卻是湖北藩王中傳承世系最久的。

首位荊王朱瞻堈,是明仁宗朱高熾庶六子,永樂四年出生,永樂二十二年封荊王,宣德四年八月就藩江西建昌府,府治在今江西南城縣。

正統十年,荊王將藩地遷至湖北蘄州。

蘄州位於長江中游下段,左控匡廬右接洞庭,以吳頭楚尾、荊揚交會之區稱之」。

朱元璋滅元後,改「蘄州路為「蘄州府洪武九年,降府為州。

雖然級別下降,但蘄州的地理位置卻頗有優勢。

而荊王宗室遷至蘄州後一直延續到明末。

崇禎十六年(1643),張獻忠攻破蘄州城,火燒荊王府,結束了荊藩宗室在蘄州198年的歷史。

198年里,荊王世襲十代,荊王之下又分封郡王11支,郡王之下又有將軍、中尉數十人,可謂枝繁葉茂、繁衍昌盛。

富麗堂皇的荊王府雖因張獻忠的一把火而成灰燼,但那些精緻的王室用具卻被封存在地下宮室內。

明清兩代的蘄州地方志上詳細記載荊藩王室的墓葬所在地。

此外還有朱氏後人所編宗譜《荊藩家乘》也為考古人員尋找荊藩墓葬提供了許多線索。

當地文物工作者實地考察發現,大泉山脈是荊王宗室成員墓葬的集中區域。

大泉山是蘄春、武穴兩地相連最長的山脈,全長約26千米。

實地調查已發現的大泉山地區荊藩宗室墓有49座,包括荊王、郡王、將軍、中尉等各個等級,

但部分墓葬因歷史上的盜掘、開荒、農耕、水利等種種原因遭到毀壞。

明代金鑲寶石摩利支天挑心,蘄春縣蘄州鎮雨湖村都昌王朱載塎墓

雖然不少墓葬受到擾動但仍出土大量珍寶,

這些文物目前分別保存在蘄春縣博物館湖北明藩王博物館以及湖北省博物館中,

此次展覽,匯聚三館所藏明荊藩墓葬文物精品 130餘件(組),

以金銀器為主,少量玉器及瓷器,其中不少文物是國內首次展出。

戴「珠子箍」的明人容像圖(局部)

富貴華麗的金銀首飾是展品中的一大亮點,種類齊全,包括頭飾、耳飾腕飾等,

幾乎囊括明代首飾的全部品種;

題材豐富,花卉、鳳鳥、宗教題材等都成為裝飾紋樣。

輝煌璀璨之間流轉著明代宮廷藝術與皇室品味。

以下為出土金銀器欣賞:

金鳳簪(一對)

「嘉靖三十四年」銘杏葉金壺

金鑲寶鈿花鸞鳳冠

金鑲寶龍首鐲

金鑲寶雙獅戲球紐扣

金鑲寶蝶趕菊紐扣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第一收藏 的精彩文章:

從盲目收貨到大膽割肉,你都經歷哪些階段?
鑒別:宋代的五大名窯和八大窯系

TAG:華夏第一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