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足麻冷(二):不加以重視而引發的嚴重後果

手足麻冷(二):不加以重視而引發的嚴重後果

各位看官,感謝瀏覽我寫的手足麻、冷第二篇,筆者十分的感謝。

下面,我們來回顧下上篇手足麻、冷中提到的重點。在上篇中點明了,治療手足痹要靠昇陽氣、補陰血以養筋,筋緩則四肢無恙,才算真正治好手足麻痹。

而人的體質各有不同,有的陽氣偏盛,僅僅感覺四肢麻;有的陽氣偏弱,會感覺又麻又冷。針對體質造成的癥狀差異,這次,我們來認識下其中一種手足麻、冷的情況——手足痹兼肌肉痙攣。

手足麻、冷(二)

理論時間:

出現該情況後,四肢會經常感覺肌肉痙緊,通常以一條(塊)肌肉整體一併酸麻為最明顯癥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樣的情況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通常是初起階段不注意,沒有及時遏制病情,導致病情進一步加深的結果。通俗來講,就是在手足麻冷的情況下加深變成了手足抽筋。手足抽筋後,通常會有活動受限,影響伸展的情況。

而在這個階段,用推拿、針灸理療配合內服中藥最為合適,為什麼呢?

明代醫家楊繼洲曾云:「病在腸胃,非藥餌不能以濟;在血脈,非針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不能以達。」

病程延久(否則也不可能進一步發展稱痙攣嘛)則易致虛,第一篇中也已說明,該症需益氣補血,而脾主四肢(脾胃相表裡),故病在腸胃必以藥餌濟之。

四肢氣血全憑血脈維持(血行於脈,氣載於血,氣血流通靠血脈),氣血不至則無氣血濡養溫煦,故病在血脈,針刺以及。

其病症誘因則為肌肉腠理受寒,加之本身羸弱虛寒而發,故病腠理則以熨達。古人治病,從表病到里病,井井有條,秋毫分明,可是有一套咧。

實用時間:

有肢端肌肉痙攣的人,一般的描述都是:「哎呀,手臂這條肌肉一直酸酸軟軟的,提東西都沒什麼力了,還經常感覺身體、手腳冷冷的。」

這個時候,要重點推拿那條肌肉所屬的經絡和穴位,特別要在那條肌肉上找到痛點(阿是穴),用揉法漸漸滲透,最後再配上熱敷,能立即緩解癥狀。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患者自覺患肢酸脹無力,不可觸碰。這時侯從關節肌肉全息關係來看,找出對應關係後取穴、推拿,效果往往立竿見影,這是個很方便的查灶除病方法。

舉個例子,酸痛在左側手前臂小腸經走循的地方,那我就會在同側小腿胃經循行上尋找痛點(上病下取,前臂對應小腿,肱對應股,肘對應膝……),邊按揉痛點配合患肢活動,能有極好的緩解效果。

那麼在方葯上,古人又有什麼好的選擇呢?

在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對轉筋病的治療中用了藜蘆甘草湯——藜蘆一兩(3g)、甘草二兩(6g)。該方專治療轉筋病並見手指臂肌肉顫動、舌淡苔薄白脈滑的情況,具備上述癥狀的朋友可以立刻準備藜蘆、甘草煎藥啦(取量跟辯證上還是要諮詢專業人士)。

在《金匱要略》中,治療筋痙病的諸多方劑,如治療柔痙的桂枝湯、治療剛痙的麻黃湯、葛根湯,多有6g左右甘草,這是因為甘草有非常好的緩急止迫的功效。

最後,個人得出結論,在手足痹出現的階段,應飲用甘草水,或常含甘草片,既能治痙也能解毒。記得魯迅小時候在百草園,也是經常含甘草片,因為甘草能解百毒嘛。

好啦,本章內容即到此,側重講解了手足麻冷發展至手足無力、痙攣的情況的成因及其治療,在下一篇會筆者會分享治療經歷,我們下期見!

文章內容屬原創,侵權必究!圖片選自網路,如有冒犯可後台聯繫刪除。

感謝您的支持,歡迎點贊與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讓堂 的精彩文章:

手足麻冷(一):預示著一個你不知道的卻很嚴重的問題

TAG:五讓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