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口碑不亞於《紅海行動》,可惜你們很多人都看不到

口碑不亞於《紅海行動》,可惜你們很多人都看不到

也許,今年的春節檔最終可能會破90億票房大關,是的,這很振奮人心,國產票房這麼能掙錢,充分說明了我國電影市場的消費潛力。

但說實話,這個月真正讓我掏錢走進影院的電影並不多,一部是之前在過年期間熬夜去刷的《紅海行動》,還有一部,也就是這周末上映的新片——

《愛在記憶消逝前》


The Leisure Seeker

需要說一下,這部電影此次引進後並不是大範圍公映,而是在國內的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進行小範圍放映,一般的商業影院,很難看到它的身影。

至於票房,自然也沒法兒和春節檔幾部「現象級大片」相提並論。

儘管排片量遠低於商業院線片,不過論上座率,它可不比後者低。

而且,這部電影的口碑一經上映就表現得非常強勁,2月的國內院線只有兩部電影在豆瓣評分破8,一部《紅海行動》,一部就是《愛在記憶消逝前》了。

別看它在國內「遇冷」,實際上該作曾獲去年威尼斯金獅獎提名。今年海倫·米倫之所以出現在了金球獎紅毯,有一個原因是她憑藉該片拿到最佳喜劇片女主提名

而既然提到主創陣容,除了海倫·米倫,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當然就是和她演對手戲的男主唐納德·薩瑟蘭了。

光說名字你們恐怕覺得陌生,那就上圖吧。

《大腕》中那個「泰勒」都還有印象的吧?嗯,就是老爺子本尊。

由他擔當綠葉的戲不要太多,而這,絲毫不影響他實力派演員的名號。

至於剛剛提到的海倫·米倫相信就不用我再多說什麼了,這位在影壇混跡多年的老江湖,說起她飾演過的經典角色,伊麗莎白女王肯定要算一個。

介紹完兩位大牌,讓我簡單說說我對《愛在記憶消逝前》的印象。

總體而言,這是一部溫暖但同時又略扎心的電影

電影聚焦的是已處於人生末期的一對夫妻約翰和艾拉,丈夫身患阿茲海默綜合征,妻子則身患直腸癌晚期。為了擺脫無意義的治療,且避免成為後輩的負擔,艾拉決定在和丈夫自殺前,用旅行的方式走完在世上的最後一程。

說這部電影溫暖,是因為你發現艾拉和丈夫約翰幾乎可以算得上是所有夫妻中你能想像到的最幸福的一對。

二人結識之初的感情就很穩定,其後的生活儘管沒有大富大貴,但知足常樂的夫妻倆一直都彼此恩愛,直到病痛降臨也不忘相濡以沫。這種彼此攜手前行的夫妻關係,對於如今對婚姻越來越淡漠的年輕人而言,多少看起來像一個遙不可及的神話。

也因此,去年日本旬報評選的No.1《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才會想辦法告訴年輕人,再失意也要想辦法活下去,只要活著,就有機會找到塑造神話的另一半。

但我們都知道,生活中的真愛,畢竟屬於少數人

大多數,都在長輩一年又一年的逼婚攻勢下,最終走完「到一定年紀做一定事」的流程,然後共同開啟同床異夢的餘生。所以,《愛在記憶消逝前》中二人那種相依相知的美滿,對於不幸的大數多而言,多少有些拉仇恨。

不過看著看著,你會發現這個沿路撒狗糧的故事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美滿。而這,就是電影接下來變得扎心的原因。

是的,不要忘了,約和翰艾拉都是身患重疾之人,一個意識陷入混沌,丟失自我後已經和死人無異;一個身體備受絕症摧殘,癌細胞擴散全至身不說,丈夫也因為病情惡化出現認知障礙、嗜睡、失禁等系列問題等待自己去照顧。

但即便這樣,艾拉仍舊不放棄和丈夫待在一起的每一天。愛,讓她選擇了和這個與自己相伴幾十年的老頭子待在一起,而不像其他人,把老伴送進養老院。

旅途中,妻子嘗試通過放幻燈片的方式,幫助老伴找回被遺失的曾經,儘管冰冷的事實一再證明,這麼做毫無意義。

一時陷入絕望的艾拉也曾失望地表示,我想要從這具熟悉的驅殼中找回那個我愛的男人,但很顯然,她和約翰那殘存的一點意識都知道,這不可能。

《愛在記憶消逝前》的大部分時間,差不多就是在這種淡淡的憂愁與溫暖並存的狀態下走完整個故事主線,直至迎來主人公自殺的終局。

在前面的腳本鋪墊下,結尾原本應該看起來很憂傷的Ending似乎也有了合理的說辭。透過艾拉留給後人的那封信,更加印驗了這一點,而這似乎也是原著的觀點:有時候與其痛苦苟且不如在珍惜彼此的情況下學會放手

這種價值觀多少賦予了影片一絲善意和希望,因為它用一個從古至今被反覆論證的主題嘗試感化如今已變得冷漠的年輕人,愛,同樣需要能力。你活著時,有一個能分擔你喜悅和痛苦的人是一種幸福的回憶。

但與此同時,《愛在記憶消逝前》因為對愛情過於浪漫的放大和對現實的過於美化,又讓人很難對這個原本應該顯得苦澀的主題感同身受

是的,至少我不認為一個涉及老年人,尤其是負病老年人的電影最終應該變為鼓勵人人去戀愛的宣教片。儘管約翰和艾拉的愛很偉大,但實事求是的講,看完我總覺得還少了點兒什麼。

在逛評論的時候,我留意到不少人拿這部作品和邁克爾·哈內克的《愛》作比較。

的確,某種程度上,兩部作品都有對老年人情感的動人寫照。但相較《愛在記憶消逝前》,《愛》的手法顯得更加冷峻克制。

面對失智且癱瘓在床的妻子,受過良好教育的丈夫喬治因不堪妻子發病時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最終忍痛悶死了自己的愛妻。

在那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中,導演從始至終就沒有給觀眾一個從兩人關係中獲得治癒的假象。整部影片一直用大景別的長鏡頭,逼視老年人患病後的脆弱現實,讓影片具有相當的現實與哲思意義

我想,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人,當看到失去耐心的丈夫無奈揮下去的那一巴掌,都能真正明白什麼叫「打在手裡疼在心裡」。

然而,你又無法否認丈夫喬治的立場。因為但凡一個正常人,都很難長期在一個病態的環境中選擇忍受一個人的失常,更何況,這個對象是他的愛人。

這是生活留給進入圍城之內的道德困境,西方婚禮誓詞有云:

無論富貴貧賤,無論健康疾病,無論人生順境逆境,你能不離不棄終身相伴到老嗎?

很顯然,現實是,無論過去如何轟轟烈烈,當中的部分人,最終也許也難免相忘於江湖。那些在病痛中彼此折磨的老伴,因為跨不過道德對自己的最後一道束縛,而選擇繼續在煎熬中信守當初的諾言,但喬治跨出了這一步,他成全了只剩下空殼的妻子。

這,何嘗不是一種愛?

而在《愛在記憶消逝前》,這種對現實思辨和觀察,卻被片中時時迸現的幽默給沖淡,讓整部電影原本應該晦暗的基調強行變成挑逗路人眼淚的煽情片,自然,也就難逃被人diss套路的命運。

其實除了《愛》,《愛在記憶消逝前》中關於出軌的探討還容易讓我聯想到另一部電影,《45周年》。且相對於前者,也許後者給出的答案更接地氣。

就像我剛才所說的那樣,《愛在記憶消逝前》一個最大的毛病,就在於它過度美化了夫妻間的矛盾。它一方面對艾拉和約翰的衝突有捕風捉影的側寫,但另一方面,又僅僅是在覆蓋到以後淺嘗輒止。

相較而言,同樣是老夫老妻的凱特和傑夫,他們倆的故事也許是更多人的寫照:再長的陪伴,也許終究抵不過人自以為是的直覺

《45周年》講述的不過是一對行將跨過45年婚姻的夫妻,因為丈夫對前女友的執念,而面臨信任危機的故事。

生活的戲劇性就在於,有時候,毀掉兩人關係的恰好不是既定的事實,而源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人。

不過,這一切,在《愛在記憶消逝前》的詮釋下則顯得超然不少。雖然我們到頭也不知道約翰說的是不是實話,但艾拉仍舊選擇了原諒。這,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既然錯誤無法挽回,向前看,總比一味糾纏過去的傷疤更聰明

不過別忘了,這種智慧,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和沉澱。

不信?

要不然,你回頭告訴你對象你背著TA偷過人試試?你看看TA會給你上述反應的哪一種?

本 月 熱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專訪《拜見宮主大人》製片人田川:有人寫400條評論有人寄刀片
欣鑫像蓉、戲精誕生、精神股東……2017年10大娛樂新成語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