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恐龍究竟是如何被滅絕的?

恐龍究竟是如何被滅絕的?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都是假說

公開發表的假說就有100多個,有些稀奇古怪,比如「嗝屁」論:食草類恐龍放的屁破壞了臭氧層,致使其暴露在紫外線下死亡。

最有影響力的當屬「行星撞擊」論

北京自然博物館介紹滅絕原因時也把「行星撞擊」放在首位,甚至一幅關於白堊紀的介紹文字不嚴謹地聲稱「白堊紀末期地球遭受小行星撞擊,恐龍、翼龍及許多大型海洋生物滅絕」。

探討「行星撞擊」論前,簡單回顧恐龍滅絕假說的發展

18世紀初,法國自然科學家居維葉(Georges Cuvier,1769-1832)研究化石發現地球上曾存在一個爬行動物時代,並提出導致這種爬行動物滅絕的「災變說」;

1842年,英國解剖學家理查德·歐文(Richard Owen,1804-1892)發表化石研究報告,首次杜撰「恐龍」一詞,有力地支持了居維葉的學說;

19世紀下半葉,英國地質學家查爾斯·萊伊爾(Charles Lyell,1797-1875)提出「地質均變說」,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說流行一時;

20世紀20年代,美國研究脊椎動物的古生物學家威廉·狄勒·馬修(William Diller Matthew,1871-1930)將恐龍滅絕歸咎於環境變化。他提出,在白堊紀與第三紀之交時期(即K-T界線[3]),地球從有利於恐龍生存的濕潤環境演變為有利於哺乳動物生存的乾燥環境;

1980年有新的理論出來,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行星撞擊」論。西班牙的阿爾瓦雷茨父子發現6500萬年前的黏土層含有遠高於地殼岩石的銥,而這種銥在行星上非常常見,認為極有可能一顆行星撞擊地球,引起全球環境變化導致恐龍滅絕。此後,世界各地發現越來越多銥含量異常的地點,如1991年發現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直徑180~200千米的希克蘇魯伯環形隕石坑,進一步支持了阿爾瓦雷茨父子的理論。

1981年,法國地球物理學家萬森·庫爾提歐(Venzon Kul Castillo,1948—)和格爾塔·凱勒等人提出印度德乾地盾[4]火山爆發論,認為是火山爆發引致全球環境變化讓恐龍滅絕。 注意,這些都是假說。因為無論哪一種理論都存在漏洞。拿「行星撞擊」論來說,它有以下缺陷:

假設「行星撞擊」論成立,那麼恐龍就是在短暫的時間內迅速滅絕的。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恐龍滅絕是個時間相對較長的過程。

行星撞擊引起的硅酸鹽塵埃在大氣層中滯留時間不長,只有短暫幾個月,能否能造成大規模生物在滅絕?

無論哪種假說都好,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6500萬年前肯定發生過巨變,而不是溫水煮青蛙的緩慢進程。後世發掘的恐龍化石,有大量的成批死亡案例。例如四川廣元河西晚侏羅世恐龍動物群集,已發掘的近100平方米範圍內,共發現各類恐龍約13個個體[4]。 又比如四川自貢大山鋪恐龍址,2800平方米範圍內,發掘出180多個恐龍化石個體,包括了3個綱飛11個目、15個科、18個種[5]。

緩慢的死亡過程,很難出現大批化石聚集的情況。因為化石形成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生物體能夠被迅速地埋藏,對於軀體龐大的恐龍這一點尤為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數據恢復大師 的精彩文章:

TAG:手機數據恢復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