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息分形宇宙三——真空不空

全息分形宇宙三——真空不空

那麼有沒有證據表明真空其實是充滿(能量)的呢?

你們知道嗎?我當年是在一個露營麵包車中做這些研究工作的。因為我是在獨立的研究這些,這能讓我可以擁有我自己的思想。所以我必須自己資助自己,我做了很多年的職業登山、滑雪者,我的預算是每年2500美元,大部分都拿去買了汽油。所以我吃的並不多。(譯註:在另一個視頻中Nassim Haramein說,他16歲就輟學了,他熱愛運動和親近大自然。開始當了幾年的滑雪,登山,潛水教練。忽然有一天覺得自己得去把物理問題搞明白,於是就住在自己的麵包車中五年,自學物理,自己研究。在這段時間裡他吃的很少,睡的也少,他發現當他集中精力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身體似乎能自己產生所需的能量。在這段時間他還有兩次睡覺時發生了懸浮現象,也就是他睡著了之後自己身體飄起來了一點。)

最終我有了第一個資助者。我的第一個資助者們說,我們會幫助你,我們會給你租個房子,給你買吃的,但條件是你必須得去參加物理學會議。所以我就去了,我並不怎麼高興,因為我和物理學界之間已經有了一些困難。但我還是去了一個在亞特蘭大的會議,我帶了這本書,書名叫做《重力理論》。它就像是相對論領域的「聖經」,是由幾位大物理學家寫的,例如John Wheeler等。你們可以看到這是一本挺厚的書,當你嘗試將這書拿起時,你就會知道關於重力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了(段子,哈哈)。

在這本書的719頁是如下這幅插圖:

我在這個會上一直問著一些基本的問題,而這煩擾到了與會的很多人。這是一個小的非公開會議,有物理系主任,和另外一些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參加。我在嘗試回到物理學最基本的問題上,而這在討論高級物理的會議上是不大允許這樣的。在那兒的每個人都已經接受了物理學的基礎,你不應該再去把它們翻出來。而是應該去談論240維卡拉比流形,超弦理論,和複雜的數學等等。

但在某一刻,我暫停了所有人,因為我有一個問題。他們說,好吧,你的問題是什麼?於是我打開了這本書,翻開了上面的這719頁。圖上的氣球代表宇宙,氣球上粘的硬幣代表星系,這個圖是在說明,宇宙(氣球)的膨脹會導致星系(硬幣)之間的距離增大。而我有點困惑,我對他們說,我一直在讀這些物理書籍,我已經研究物理有段時間了,我在各處都找了,但我就是找不到一個方程,你們能告訴我這個方程在哪嗎?我一定是看漏了這個方程,如果你們能夠給我指出這個方程在哪,我就閉嘴了。他們說,什麼方程?我說,我想明白上圖中那個吹氣球的人是誰?(台下觀眾哈哈!)(譯註:也就是在問宇宙膨脹的動力是什麼。大爆炸理論並不能解釋宇宙膨脹所需的能量源是從哪來的。現在的主流物理學對這個,對重力到底是怎麼回事,對自組織是怎麼回事都還很糊塗。)

要知道,當初那個會議上眾人的反應可不是這樣的。房間瞬間安靜了,有個博士生正在喝咖啡,結果他嗆到了,咳咳。我能看到物理系主任的額頭都開始冒汗了,因為我想他可能認為我會說「God」這個詞(哈哈)。似乎他在想,噢,不要啊,千萬不要在物理學會議上說出「God」這個詞。

我接著說,聽著,我們可以把這個插圖上的人畫完整。如果氣球膨脹,那麼這個傢伙的肺就必須收縮。「對於每個作用力都必然存在著一個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這是當你還是個孩子時就會學到的最初幾個物理學定律之一,不是嗎?守恆定律。最近我在網上有個爭論,這也算不上是爭論,因為我根本不屑去應答。有人說我沒搞懂這個例子,讓我們再給你舉個例子——葡萄乾麵包。宇宙就像是個葡萄乾麵包,葡萄乾比喻星系。當麵包發大時,葡萄乾(星系)就會遠離彼此。你看,這樣就不需要守恆定律了。他們寫到:膨脹是麵包的自然屬性。我說,真的嗎?哇奧,這些傢伙得去上烘焙課(哈哈)。我希望他們沒在家烤麵包,因為如果你只把水、麵粉和葡萄乾放在一起,它們是不會自己變成麵包的。你得用酵母去讓它發,酵母會導致化學反應,其中也有著熱力學平衡,它會產生能量,讓這個東西發大,你得需要能量。另外你還得把它放進烤箱里,更別提的是,你還得需要一個麵包師去做這些。(譯註:任何物理現象都是有原因的。宇宙膨脹也是有原因的,是需要能量的。我們不能用「膨脹是宇宙的自然屬性」這樣的話來解釋宇宙膨脹,啥叫「自然屬性」,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就和不能用「隨機」來解釋任何事情的原因一樣。既然都「隨機」了,「自然」了,那我們還要研究個啥?)

所以我在這裡要表達的是,在氣球中有壓力推動著氣球的膨脹,其原因是肺的收縮壓縮了空氣,所以氣球中的空氣就有勢能讓膨脹效應發生。而這個機理並沒有很好的被理解。正是因為此,我們大部分的物理認識都是關於膨脹的、爆炸的,不是嗎?這是理解宇宙的男性方式,哦耶,我們可以把一些易爆的東西放進氣缸里,然後讓它爆炸推動活塞和輪子。然後我們說,耶,我們能把東西炸上天。

膨脹,爆炸這些都是方程(膨脹)的那一面。而必須存在在那兒的,好讓膨脹得以發生的收縮的那一面卻極少得到關注。例如關於空間旅行的高科技,這個星球上最高階的思考者和工程師,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他們會造個大圓柱筒子,放很多高爆燃料進去,在最上面放一個很小的太空艙,找幾個「志願者」進去,先退後再點火,希望這能成功。這就是實現空間旅行的男性方式。

但為了能讓這些燃料是如此的有活性、有能量,它必須得讓能量壓縮到其中。這些燃料曾在地球中被壓縮,被充能。而這些能量、能源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認識宇宙的方式就是,它全都是因為爆炸而存在的。但在物理學中我們從來就沒提到過,這個產生爆炸的能量是從何而來的。在輻射、離心這個面向之外,還有著向心,走向中心的造物女性面向。這個面向在創造,在滋養著輻射,讓其得以發生。這個面向在科學中的什麼地方呢?

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那麼空間就不可能是空的。如果空間是產生這一切爆炸的原因,如果空間是物質的源頭,那麼空間就必須是充滿的。那有沒有證據表明空間是滿的而不是空的?有的。還是在《重力理論》這本書中,有如下的一段話:

「...當今的量子場論『通過一個歸一化過程略掉了』一個存在於真空中的能量密度,而如果它沒有被歸一化略掉的話則將會是無限大。」

讓我再說一遍:「真空中的能量密度。」一般當你想到真空時,你會認為真空是空的。「如果不被歸一化略掉的話將會是無限大。」「略掉」是關鍵詞。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當你看進原子時,它就像是一個振動。而當你嘗試去發現在這個振動系統中的最小振動、最小能量層級時,你會發現你可以繼續細分,繼續細分,繼續細分……所以你會得到無限的能量。原子核內的真空結構正以無窮的能量振動著。所以你會問,既然它是充滿了能量的,那它怎麼看起來卻像是「真空」?

或許這是因為無窮多的頻率會完全的相互抵消,於是這在你看起來就像是「空」。而在它沒有完全抵消掉,在它有一點自組織的地方,你們就會把其看成是物質世界(Nassim又摸了摸桌面)。所以忽然間,物質世界就成了空間自身振動的一個功能,它只是實際存在中的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就好比想像真空是充滿的,而它有一點點泄漏的地方就是我們所見的物質世界。

那這個「歸一化」是什麼意思呢?歸一化就是一個把數量剪裁掉的方法。在物理學中有兩種的無窮量。一種是無窮小量,當你發現一個公式給出了無窮小量,你就可以忽略它。因為它是一個很小的東西,所以你就可以不去在意它。然而還有另外一種無窮量,在物理學中被稱作糟糕的無窮量nasty infinite。糟糕無窮量就是當你解一個方程時,它給了你一個無窮大的量。而當你得到一個無窮大量時,你就不能說我要把它忽略。這就是它被冠以「糟糕」之名的原因。

但當代物理學卻一直在這樣忽略,而我將向你們展示他們這樣做已經接近百年了。因為就是在大概不到一百年前他們發現了真空的能量密度是無限大的。而當他們發現像這樣的無限時,他們嘗試做的事情是找到一個常數去剪裁掉無窮大,這樣他們就能得到一個有限的數。而在真空能量密度這個例子中他們使用了普朗克距離1.616x10-33cm這個常數。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數,這是當前的物理學認為宇宙能做的最小東西。他們說這是宇宙的最小振動波長。你們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個光子穿越了它自身。他們所做的事情是計算在一個立方厘米的空間中能放下多少個這樣的小振動波長。這樣就能給我們在這一立方厘米空間中有多少個普朗克振動這樣一個有限的數字。由此我們就能獲得一個真空能量密度的有限數值。該計算得出的結果是,真空的密度為1093g/cm3。這可是一個非常大的數,10後面有92個。

這個數到底有多大呢,讓我給你們一個例子。如果你把目前所觀測到的整個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壓縮進一立方厘米的空間中,那你想像一下這個厘米見方的空間的密度會有多大呢?這個密度才有1055g/cm3。比上面的真空密度還差了39個數量級呢。所以說構成我們的真空密度,構成我們身體的每個原子中的空間里是有著不可思議的無限能量的,不說無限至少也得說是特別大的。

而你或許是可以接入這個能量的。人們一直在對我說,我在想像無限上有困難。那是因為人們總是在嘗試去想像無限大,而這是不大可能的,因為你外在的感官是有限的。你只能看幾公里遠,只能觸摸到幾尺的範圍。但是往內,卻有著可能,你可以朝向無窮小去接入無限。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一些曾在地球上行走過的最偉大的大師們一直都在嘗試告訴人們要把你們的感知轉向內在的原因。轉向中心,轉向真空,轉向凝定。因為在那兒你會連接到造物的基礎、你會連接到或許你會稱之為的「神」、零點、無限的潛能…或許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去這樣做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音悠揚 的精彩文章:

冒個泡,拜個年!

TAG:靈音悠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