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在」扮演「父母嗎?

你在」扮演「父母嗎?

(圖片來自於網路)

本文是關於《P.E.T.父母效能訓練》的第二篇分享文章。

在進入親子溝通技巧的學習之前,《P.E.T.父母效能訓練》先談論了一個話題:你在「扮演」父母嗎?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在有了孩子以後,對自己身為父母這個角色有很高的期望。

比如,我們要求自己:百分百地愛孩子、不能對孩子發脾氣、不能顯露出負面情緒、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激情高漲和全情投入。

當我們沒有做到這些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愧疚或者自責,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父母。

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要求真的是太高了,以至於無論我們怎麼努力,就是達不到這個要求。

因為,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是凡人一枚,並非神仙!

只要是人,就會犯錯。

只要是人,就有局限性。

只要是人,就擁有真實的情感。

但是,在成為父母之後,我們卻很容易忘記這個事實,只因為我們太愛孩子。

努力扮演好父母,不對嗎?

努力去扮演一個好父母,這有什麼不對嗎?

單從意圖的角度來看,這並沒有什麼不對,反而是好的,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被這個世界善待。

但是,當我們因此而認為自己必須表現出——

「從不改變情感;

時刻保持情緒穩定;

在任何時候都要愛孩子;

必須無條件地接受和容忍孩子;

拋開自己的各種需求;

為孩子做出犧牲;

必須一直保持公平公正」——的時候。

我們就是在努力做一件違反客觀事實的事情。

那麼,等待我們的,除了挫敗,別無其他。

試著做一個真實的父母吧

托馬斯.戈登博士說:「儘管這些良好的意圖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讚賞的,但是它們通常會損害而不是有助於提高父母的效能。

為人父母最大的錯誤就是忘記了自己是凡人,只有讓自己成為實實在在的人才能成為高效能的稱職父母,孩子也會很喜歡他們的父母表現出來的真實性。

孩子們喜歡自己的父母是真實的人,而不是跟演員似的去扮演某個角色,假裝成某個不符合他們本性的人。」

我自己曾經就是一位自我要求很高的媽媽,自打孩子出生以後,就開始看一些育兒書,聽一些育兒講座。

這些書和講座,往往都是告訴父母:你應該好好對待孩子,你應該理解孩子。

那個時期的我,常常自我壓抑,對孩子有火也要努力憋著,明明不開心卻要強顏歡笑。

在成為全職媽媽以後,我和孩子的相處時間,從原來的上班前和下班後,變成了一天二十四小時朝夕相處。

我發現,時刻自我壓抑、時刻憋住火氣、時刻強顏歡笑,是無法做到的事情。

這讓我極度懷疑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媽媽。

但是,在多次自我審視之後,我接受了自己。

我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就如同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一樣。

同時,我也學習到了,做一個真實父母的重要性。

在此,我想分享我的故事和體會。

真實的父母,會有一個真實的孩子。

在我家姐姐小的時候,我給她買了一套巴巴爸爸的故事書。

其中有一個故事講到,有一天,巴巴媽媽在做蛋糕的時候,把麵粉撒了。

書上的原話是:「原來媽媽也會犯錯呀!」

當時,姐姐對這句話特別感興趣,跟著說了好幾遍。

我說,是啊,媽媽也會犯錯啊,每個人都會犯錯,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後我舉了一系列自己犯過的錯誤給她聽,她聽得入神。

關鍵是,聽完以後,她很開心,還帶著一絲興奮。

那個時候的她還小,在她的眼裡,媽媽是萬能的。

她沒想到,萬能的媽媽也會犯錯,而且還犯過那麼多錯誤,甚至還有那麼搞笑的錯誤。

這些信息讓她覺得和媽媽在一起是很安全的,她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犯錯。

這也讓她成為了一個真實的孩子。

真實的父母,讓孩子覺得放鬆。

有一次,妹妹晚上發燒,恰逢爸爸出差。

於是,夜裡照顧妹妹的任務就落在了我一個人身上,我幾乎徹夜未眠。

早上根本無法早起送姐姐上校車,恰好那天學校只上半天課,於是我給她也請了假。

給她請假以後,我就一直在想,我怎麼跟姐姐說她不上學的理由呢?

我的腦中浮現出這些理由:「你也有點鼻塞,在家觀察吧。」、「今天只上半天學,所以不去算了。」、「妹妹生病了,在家陪妹妹玩吧。」

但是,這些理由,都是不想承認自己早上起不來的這個事實。

說明我的內心,仍然是沒有接納自己的真實感受——不想早起。

當我有了覺察以後,我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說了。

姐姐醒來的時候,我告訴她,今天不上學,我給你請假了。

她問,為什麼。

我說,因為昨晚妹妹發燒,我照顧她沒怎麼睡覺,早上起不來送你上校車。

沒想到,姐姐聽了以後哈哈大笑。

邊笑邊對我說:「媽媽,你太搞笑了!」

那一刻,我也不自覺地和她一起哈哈大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我不能不說,真實的父母,會擁有一個心情放鬆的孩子,因為孩子知道,你不會說假話。

真實的父母,將擁有一個體貼的孩子。

這是發生很多次的事情了。

在忙了一天以後,當姐姐妹妹準備洗澡睡覺的時候,往往是我覺得最疲倦的時候。

有很多次,我覺得頭疼。

姐姐聽說我頭疼以後,就會很關切地讓我躺下來休息,還會抱抱我和親親我。

也有時候,我會覺得背痛。

當我說自己背痛的時候,姐姐就會過來給我捶捶背。

那些時刻,我都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了。

倘若我沒有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我又如何有機會體會到這等幸福的感覺呢?

倘若我沒有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姐姐又怎麼有機會表現她的體貼呢?

真實的父母,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最近,我的母親幫我到巴林帶孩子,倒時差對老人家來說是一個挑戰。

在和母親視屏的時候,母親告訴我,她感覺挺好的,沒什麼不舒服。

但是當我回到老家,和父親聊天的時候,父親告訴我,母親倒時差的時候,牙齒都是痛的。

那一刻我是什麼感覺?

我的第一反應是心裡不舒服。

我問自己,為什麼心裡不舒服?

因為,我覺得自己和母親之間有很深的隔閡。

當然,我知道,母親不告訴我她的真實感受,是因為她不希望我擔心。

但是,如果換做孩子的話,他們不會知道,母親有時候說的謊言是善意的。

於是,她會相信自己和母親之間是真的有隔閡的。

當然,這並不代表,我們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告訴孩子。

只是我們無需在孩子面前刻意隱瞞自己的真實感受。

當父母願意和孩子分享真實感受的時候,無論這個感受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是在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因為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值得父母信賴的,那會讓他覺得幸福。

寫在文後的話

因此,試著成為一個真實的父母吧。

拋棄那個「要成為好父母」的思想枷鎖,從做真實的自己開始。

真實,意味著不完美。

比如,我是一個急性子的媽媽,有時候會脾氣暴躁,有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的嗓門,有時候會威脅孩子,有時候會犯傻,有時候會傷心難過,有時候會被貓嚇一大跳半天緩不過神來,有時候想躲著孩子玩一會兒手機,有時候覺得自己很討厭孩子。

不過,與此同時,我也擁有一顆超級愛孩子的心,我樂意花很多時間在她們身上,我做她們喜歡的食物,我讀她們喜歡的故事,我帶她們去喜歡的地方,我給她們買喜歡的衣服。

這就是真實的我。

但是,做真實的自己,也並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縱容我們那些不好的行為,那樣會讓我們變得面目可憎。

只是,我們要先從認識並接受真實的自己開始,才能夠談論成長,才能夠談論成為更好的自己,其中包括了學習P.E.T.的親子溝通技巧。

當我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那麼,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這段人生旅程里,自然能夠水到渠成地做得更好。

記住,真正至關重要的是,不要試圖去「扮演」父母,而是需要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是一切的前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然於行的女子 的精彩文章:

TAG:安然於行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