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化殘缺為美:以金修繕,用鋦補瓷

化殘缺為美:以金修繕,用鋦補瓷

破鏡能否重圓?回答是,不能。

一切破碎的東西最終都只有一個結果,

就是被扔掉,

更別說是碎得不能再碎的瓷器。

不管是祖上幾代的傳家寶,

還是平日里最喜歡用的青花碗,

最終歸宿只能是廢品處理中心。

但智慧的中國人學會了化殘缺為美。

中國有句老話叫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這說的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

ju

ci

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再修復起來的技術。

在宋朝名畫《清明上河圖》里,

就可以看到街邊鋦瓷的場景。

《清明上河圖》中鋦瓷匠人

所用的工具金剛鑽小巧精緻,

鋦釘-—完全用民間絕活鍛銅工藝加工而成,

美妙絕倫,

有花釘、素釘、金釘、銀釘、砂釘等等。

當鋦子在器物上成為裝飾,

與器物融為一體的時候,

別有一番韻味,

讓瓷器彷彿擁有了新的生命。

和傳統瓷器修復技術鋦瓷類似,

金繕源自日本的傳統瓷器修復技術,

本質上是中國漆藝的範疇,

用作於瓷器和紫砂器居多。

要說鋦瓷、

金繕的本意就在於

面對不完美的事物

用一種近乎完美的手段來對待。

雖然用金不是太多,

但是金代表一種姿態,

一種態度,

用世上最貴重的物質來面對缺陷,

精心修繕。

鋦瓷工藝歷經六朝,跨越千年。

這門傳統瓷器修補藝術流傳了下來,

並添加了符合現代審美的新元素,

使鋦瓷技藝變得更為靈活和美妙。

現如今,鋦瓷不光是一門技藝,

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審美多元化,

是對美的另一種詮釋。

就像

觀復貓屋金繕仿古汝窯品茗杯

這般,

在不同器物上修飾不同的鋦子,

完全就是一種藝術再創作的過程。

釉色灰白古樸,

釉面深沉厚重,厚如堆脂,溫潤如玉。

自然開片,變化豐富細膩。

手工鋦瓷過程

出自有多年鋦瓷經驗的老師傅之手。

用手繪描金模仿金繕效果,

再以金繕效果的裝飾形式

結合傳承千年的鋦瓷工藝,

詮釋不同以往的陶瓷之美。

惜物惜福

是人們的普遍觀念。

起初,

或許只是為了維護

或保持某件物什的實用功能,

後來漸漸增加了

其本身的紀念意義、藝術價值、商品價值。

如今這樣的作品

更是向我們展示了

面對缺陷不去試圖掩蓋,

欲蓋彌彰,

坦然的接受生命中的這份不完美,

在無常的世界中恪守心中那份對美的嚮往。

所以,

這樣理念的鋦釘金繕仿古汝窯品茗杯,

更是代表著一種態度,

是對美的嚮往,化殘缺為美。

加上鋦釘、金繕,

品茗杯的文人氣息似乎就更足了,

泡上一壺好茶能把玩一整天。

茶事不就是這樣嗎?

喝的不僅僅是茶,

更重要是別有一番情趣在裡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許昌 的精彩文章:

2018年起這些通通免費,目測許昌人要省一大筆錢!
建盞之美,在物亦在心

TAG:掌上許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