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聖雄甘地反對對日作戰,蔣介石為他聲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印度聖雄甘地反對對日作戰,蔣介石為他聲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丘吉爾即於翌日致電蔣介石,稱「英國與美國業被日本攻擊,我等向為良友,現則同對一敵共同奮鬥矣」,表明了中、英、美合作的積極姿態。蔣介石當即回電錶示「從此中英兩國人民並肩作戰,誓必摔除共同之仇敵」。共同的利益將中、英兩國緊密地聯合起來,但是,不同的出發點又使得中、英雙方各行其是,合作伊始就發生了尖銳的對立。

蔣介石自認為「英美以後則不能不集中全力先解決遠東之倭寇」,因而擬定了中、美、蘇、英、荷5國太平洋聯合作戰大綱,幻想立即依靠國際力量來打敗日本。他更希望英國堅守東南亞,尤其是緬甸,以保持中國海上通道的暢通無阻。然而,英國對於與中國共同作戰根本不感興趣,英國只是希圖藉助中國陸軍力量來延緩日本兇猛的攻勢,它沒有死守緬甸的信心和計劃。因此,在重慶召開的中、英、美聯合軍事會議上,英國駐印軍總司令魏菲爾對聯合作戰毫無興趣,硬要會議討論如何保衛緬甸問題,並提出3項要求:(1)調昆明美國空軍志願隊前往仰光協防;(2)從美國援華物資中撥出一批飛機、大炮、卡車和通訊器材供英軍使用;(3)中國軍隊派兩個師入緬作戰。

印度聖雄甘地反對對日作戰,蔣介石為他聲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此之前,英國軍方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便擅自將美國援華物資中的150輛卡車和大量軍需品調撥英軍使用,這次又毫不考慮中國方面的急需而要將陳納德空軍志願隊和美援軍火轉往緬甸,此種利己態度,無疑使中英矛盾公開爆發。何應欽在會上當即表示:「願將所有在緬甸的一切租借物資軍火全部退還美國,撤回在緬甸的機關與人員,停止中、英、緬間的一切合作。」後經美國代表麥克盧爾(Robert McClure)出面調解,英國正式道歉並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美國也訓斥了在緬甸掌管援華物資的官員,事情才得以平息。其次,中英在印度問題上也有齟齬。英國當時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正陷入深刻的危機之中。印度國大黨在甘地領導下,正進行不合作運動,拒絕支持英國對德、意、日的戰爭,而日本利用「亞洲是亞洲人的」口號,煽動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動搖英國在印度的統治。

印度聖雄甘地反對對日作戰,蔣介石為他聲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印度對於歐亞兩個反法西斯戰場均有重要作用,尤其對中國更為重要。為了調停英印衝突,蔣介石於1942年2月訪問了印度,並同印度國大黨領袖和英印總督多次晤談,但由於英國頑固的殖民主義立場和國大黨人堅決的獨立要求,使蔣介石印度之行未達成預期的目的。蔣介石因而對英國政府流露了不滿,回國後繼續向英政府施加壓力和影響。在英印矛盾全面爆發,英印當局於8月將甘地、尼赫魯等人逮捕入獄後,蔣介石反應強烈,多次召見英國駐華大使薛穆爾(Sir Horace Seymour),迫其釋放甘地等人,並呼籲羅斯福出面干預。8月31日,丘吉爾致函蔣介石,以嚴厲的措詞批評了蔣介石,認為他袒護國大黨人,干涉了英國內政,並暗示蔣介石如不停止這種干涉行為,將要承擔由此而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惠文王嬴駟一生:是誰繼承了秦惠文王的王位?
盤點歐洲十大恐怖刑法,慘劇人寰,恐怖至極

TAG: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