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離不開的小城市,逃不掉的北上廣

離不開的小城市,逃不掉的北上廣

新年開工。

這幾天,很多人將重新啟程奔赴大城市,開始新一年的漂泊。當然,另一大撥人,會繼續留在家鄉或鄰近的小城市,在早就設定好的人生軌道上繼續前行。

春節的短短几天,他們相聚在一起,出於真心的艷羨,或者變相的炫耀,各自憧憬著「假如自己在對方的城市會如何」的別樣生活。

但現實是殘酷的,改變也必是牽一髮動全身。小城市和北上廣孰優孰劣,借著觥籌交錯間微微的醉意逞一逞口舌之快也就罷了,真要搞什麼「用腳投票」那是萬萬使不得的事。

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里。要知道,按虛歲論,最年輕的80後,過了這個年也得老老實實「奔四」去了。

小城市和北上廣,既安放了我們的青春,也承載著內心的不安,無論你是作何選擇。

春節,當你從大城市榮歸故里的時候,等待你的除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套路,可能還有你父母的三連問:

為什麼不回來發展?為什麼不回來考個公務員、做個老師?為什麼不趁假期好好相個親早點結婚生孩子?

這「愛心三件套」,件件砸在你的命門上。比如我的本科舍友D,畢業後北京工作了7年,回到雲南老家和父母的話題還是逃不出這三連問。

放心,在家鄉的堂弟堂妹表姐表哥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們早就在家裡人設定好的「正確軌道」上疾馳而過,甩你這個大城市歸來的大齡白領三十條街有餘。

這種轟炸,從臘月三十踏進家門的那一刻,可以持續到正月初六送你上火車。

沒人在意你每天出入的是何等高檔的寫字樓,每天優雅地喝著多少錢一杯的咖啡好讓你熬夜醒來的早晨精神抖擻。在這些長輩眼裡,除了老家的公務員、老師和銀行這三兩樣選擇,其他做什麼都透著股不正經。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長輩目光短淺。經歷過上個世紀的動蕩和不安,體制內當差才能給他們真正的安全感。特別是對普通工薪家庭,家長自然希望這份安定在子女身上能儘快實現。

畢竟在小城市,階層的差異一點不亞於在北上廣這些大城市。

這幾年春節返鄉,胡吃海喝之外,喂肥了身材,喂蠢了腦子。不過,倒是看明白了幾個事情:

A. 在小城市的年輕人,有人活在天堂,有人活在地獄。

B. 讀書好沒辦法讓你開上寶馬車。

當年在老家讀小學、初中的時候,課間會看著那些平時成績墊底的同學,不安地想到,成績這麼差,以後會不會餓死呀。

如今,回到家鄉,看著他們開著寶馬、住著別墅,回想起當年自己的擔憂,諷刺地竟然讓我笑出了聲。

更諷刺的是,曾經讀書好的那些同學,反倒是一直在生活的泥潭裡掙扎,沒了銳氣。

S是我小學初中同學,當年墊底的學生。畢了業跟著父親做工程,靠著家裡的關係走上了發家致富的快車道。當你聚會時滿口高數有多難、亞里士多德有多哲學,S早就買房買車買房車了。

Z是我高中同學,大學進了專業TOP3的院校,剛畢業去了家外企,工資拿的是美元,折下來每月接近兩萬,成為同齡人中的翹楚。後面選擇回到老家後一直適應不了,除了工資待遇還有發展平台,「要去大城市」喊了幾年都沒停過,只是一直未見行動。

M是我高中同學,當年去北方讀了一所TOP10的大學,畢業後去了深圳,後回了老家所屬的地級市,最後回到了老家的縣級市。

頭幾年,老家工資低一直是他的主要話題,好在這幾年憑著過硬的技術在一家外企站穩了腳跟,只是每年要有100多天在外出差。去年買了房,業算是立下來了,又得應對家裡的逼婚,於是這兩年相親相到麻木。

聚會時,M說,想去蘇州,想去大城市,待在老家是很舒適,但「太過安逸,久了人也會變得狹隘。」而且他深知,小城市過個日子沒問題,想大富是很難的。

不知道M最終能否成行。

對於一個讀書闖出去的人而言,選擇回到老家所在的小城市需要勇氣,但跳出去需要更大的勇氣。

除了家人,你自己也不清楚,重新回到北上廣的懷抱,命運會如何。

有多少營銷號勸你逃離北上廣,同時就會有多少人叫你留在北上廣。

似乎,北上廣的空氣,都要比小城市來得自由。

在小城市,所有的選擇都離不開家裡的意見和關係網路。

和誰談戀愛、和誰結婚家裡人拿主意;入學買房需要家裡的關係,生孩子、弄床位需要家人幫著疏通疏通;就連買個電冰箱都要打聽打聽有沒有熟人。

受過教育的知識青年當然受不了小城市無處不在的「潛規則」,毅然選擇無拘無束、公平透明的大城市拼搏。

但關係這個事,能觸摸到的大多樂於享受,觸摸不到的則是嘆其不公。所以小城市對很多人的便利,就成了另外一部分人的障礙。

大學同學T和她的姐姐先後都嘗試過結束北漂的生活,回到老家,但都因無法適應小城市的規則,也無法理解周圍人的想法,而選擇重新回到大城市。

說白了,你的那些見識和想法,方圓幾十里可能都找不到一個能說說的人。

但選擇在大城市的人,他們除了擁有驕傲的當下,還有看上去極不明朗的未來。

高企的房價、昂貴的教育、醫療成本,其實是工資賬面之外難以承受之重。特別是在北京和上海,可憐的入戶機會還把這種門檻抬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對一個沒有戶口的北漂而言,年入30萬在家鄉人眼中是一個體面得不得了的工作。但租個房、養個娃、上個學、看個病,能讓你年底賬戶少兩個0。

而這個問題,對80後已經成為一個現實得不能再現實的問題。

都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不容易,但80後似乎尤為壓抑。他們既無法享受按部就班過上好生活的政策,又沒趕上最早改革開放的機遇;既要尋找自己職業上的成長,還要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雙重擠壓。

所以,大城市的掙扎,最後也回到了小城市的困境上來——它也需要來自上一輩人的支持,無論是財富還是關係網路。大城市一套房背後,是多少個三四線小城或農村家庭的「愛的供養」。

研究生同學Y從入職央企的第一天開始,就在糾結要不要回到老家。看上去體面的工資,遇到天價的房子,讓他糾結要不要趁著現在「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趕緊回到老家周邊的二線城市打拚。

朋友X則似乎沒有退路,她學的廣告專業,回到家鄉的三線城市,大概只能幫人做廣告燈箱吧。

所以,北上廣不是你想留就留得下的,但也不是你想逃就逃得了的。

這幾年的返鄉經歷,見慣了小城市裡的兩種人:一種是認為世界唯我獨尊的土豪,一種是認為生活已到盡頭的普通人。

夠不上第一種的,要麼奮發以趨之,要麼鑽進體制的懷抱尋找安全感。

而大城市裡呢,到處都是催人奮進的雞湯,也到處都是毫無依靠的靈魂。

但是上一輩人或者單位的前輩還是會告訴你,會有出路的。

自己不是個過來人,但還是要告訴你,權當是安慰話來聽就是了。

這種人要麼是經歷過或者依然停留在國家安排、組織關心的傳統模式里,要麼從天道酬勤的樸素真理出發,覺得努力的人結局一定不會太差。

他們希望在充斥著不安全感的時代里,尋找一條確定的路徑。從心理安全的角度沒有問題,但這恰恰是這個時代的幻覺。如果你深信不疑,要麼是你雞湯喝多了,要麼是你腦子瓦特了。

我想,離不開的小城市,逃不掉的北上廣,應該是這個時代炮製的最悲傷的命題了吧。

到底是該選擇小城市,還是北上廣,站在今天誰也沒辦法給出一個答案,但五年、十年之後可能就有了。

這代人,成為時代的寵兒或是棄兒,或殺出一條血路,改變了這個時代,都有可能。

世上本無路,走出來便是你自己的路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作者)【出品】識廣 編輯部【本期編輯】斯汀 一個年輕的80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識廣 的精彩文章:

TAG:識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