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實用射擊之-M1加蘭德與M1卡賓戰術測試!

實用射擊之-M1加蘭德與M1卡賓戰術測試!

原標題:實用射擊之-M1加蘭德與M1卡賓戰術測試!


和眾多愛好射擊的朋友,互動交流


技術教學、射擊秘籍、射擊視頻


射擊論壇、射擊新聞、帥哥美女


隨著經濟的騰飛,眼界的開闊,現在除了中國軍警的戰術訓練越來越和世界接軌外,民間軍迷的步伐也開始大踏步地跨進世界頂級的戰術訓練範圍。近的菲律賓,泰國IDPA,IPSC訓練就不說了,遠的甚至結合俄羅斯,以色列的特戰訓練都有人開始玩了,最近還聽說連IDPA的訓練國內都快開始有了。如此發展下去,類似美國的高手出民間的事情說不定哪一天也有可能出現在中國。

從國內日漸濃厚的戰術氛圍說回一切戰術的根源,也就是實戰武器的發展。可以這麼說,世界上任何廣受歡迎的實用武器都不是哪個天才坐在象牙塔里想像發明出來就可以受到粉絲追捧的。大名鼎鼎的卡拉什尼科夫,AK47之父,不但是個工程師,還親身參與過蘇德之戰,即便如此,AK47誕生的過程中,除了不斷的改進,測試,他還參考過不少當時領導潮流的德系,美系槍械的設計。這其中,就包括了我們這次要講的主角之一,美系的二戰王牌攻擊步槍霸主--M1加蘭德。


M1加蘭德,M1卡賓,AR,AK同場PK,到底是姜老更辣,還是後浪拍是前浪?



同樣,任何一套實用的戰術動作,都是通過大量的實戰應用和前人的經驗積累,結合使用武器的特點,千錘百鍊精鍊而成。 從實用射擊的角度出發,我們要掌握的並不是高人們演示的炫酷動作怎麼才耍得帥氣,而是搞明白這套動作是如何演進而來,背後的理論指引是什麼,隨而結合自己的實際,演練出真正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當然,第一步肯定是要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才能知道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的方向。


長江後浪推前浪,是不變的定律。一戰結束以後,美國軍隊就發現旋轉後拉式M1903主戰步槍火力不夠猛烈的問題,研究替代的半自動突擊步槍也提到了日程。1932年,出生與加拿大,任職於春田兵工廠(SpringField)的槍械工程師約翰加蘭德自1920年起開始研發的半自動步槍被美軍選中進行各種對比測試,最後以優良的性能勝出,並與1937年開始投產裝備美國陸軍,這把槍就是江湖人稱大八粒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這把內置彈倉,使用八發漏夾供彈,口徑7.62x63毫米的半自動步槍,是世界上第一把大批量裝備部隊的半自動步槍,比1945年開始服役的蘇聯SKS(中國的56半)早了8年!


當美軍開始全面捲入二戰的時候,面對主要以旋轉後拉式步槍為主的軸心國步兵,性能優良,火力兇猛的M1加蘭德簡直是碾壓過去一度威風八面的K98和三八大蓋。據說太平洋戰爭期間,有美軍兩把M1加蘭德就壓制住一個班日軍的記錄。隨著二戰結束,M1也捲入了中國的內戰,甚至後來的朝鮮戰爭。作為主戰步槍,在實戰應用的各項性能指標上面一路高歌猛進,未逢對手。直到越南戰爭,信心滿滿的美國大兵拿著升級開掛版的M14 (其實就是全自動加蘭德加個二十發彈匣啦),遇上了卡拉什尼科夫的驕傲,AK47!熱帶叢林的氣候和地形地物,對於美系以精密加工出名的M14並不友善,而習慣粗魯抗造的俄系武器反而沒有影響。其次,M14那5.2公斤長1126毫米的笨重槍身叢林近戰確定比不上靈活輕便只有4.3公斤長870毫米的AK47,美國大兵們7.62x51毫米NATO子彈的攜帶量也不比攜帶7.62x39毫米AK彈的越共游擊隊。於是,M16系列應運而生,在以後的日子裡,這兩大槍系幾乎壟斷了世界各地出現的各種武裝衝突。


溫故而知新,我們的測試從M16系列的AR15對戰AK開始,今天的大家常見的長短槍互換戰術動作,其實並不稀奇,二戰時期的美軍已經應用的爛熟了。主要原因據說是那個大八粒特有的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叮的射擊套路,讓敵人很容易找到火力壓制的弱點而反擊。在短兵相接的時候,美國大兵摯愛的點45口徑1911手槍成了保命的武器。至於長短槍互換的戰術動作,最早的實戰應用可以追溯到美國南部德克薩斯獨立之戰中,身披一長兩短善於騎射,擁有彪悍戰力的德州遊騎兵。


所以說,戰術動作都是有傳承的。我們這次的測試是想感受一下使用M1加蘭德做出基本戰術動作和使用現代武器有什麼不同,再對比之前做的二戰五大王牌旋轉後拉式步槍戰術PK,得出最直觀的親身感受。


除了M1加蘭德外,這次我們還玩了一把戰術的M1卡賓。作為小表弟的M1卡賓其實和表哥M1加蘭德沒什麼血統關係。1941年由溫徹斯特連發武器公司研發出來的這把本意是取代手槍和衝鋒槍的小卡賓,主要是非主戰陸軍步兵的其他軍人使用的武器。在二戰中被大量採用,產量達到600萬支。朝鮮戰爭時期,嚴寒的氣候貌似大大影響了這把卡賓的可靠性。之後的越南戰爭,美軍主要用來裝備南越部隊,當然,在和越共PK的歲月里,口徑點30卡賓 (7.62x33毫米)威力相當於手槍彈的小卡賓在對方威力強大的7.62x39毫米子彈的暴力壓制下,確實有點弱爆了的感覺。難怪當美國人提議實戰測試剛研發出來的M16的時候,飽受卡拉什尼科夫欺凌的南越特種部隊首先大膽採用,結果出來的實戰效果大大滴好,於是,橫空出世的M16正式踏入歷史的舞台,開始了半世紀以來世界各地各大派系之間M16系列和AK系列的PK大戰。


北美槍友之間的AR黨和AK黨永遠爭論不休。


無論俄系AK還是美系AR,都有長短槍互換的戰術動作,不過1911配AK,有點那個啥,哈。



我覺得在北美和風細雨的環境里,AR是佔了優勢的。




我的格洛克G17配AR。



主角登場。


八發漏夾。



上子彈。




保險開關。




開打。


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叮之後,1911就是救命的手段。



M1加蘭德後坐力比56半,AK都來得大,比起二戰五大旋轉後拉王牌步槍來說,當然沒什麼。






今天各種PK,讓子彈繼續狂飆吧。








左起:點45,9毫米手槍彈,。30卡賓,.30-06春田彈,5.56毫米NATO彈。



越戰美軍M1加蘭德升級外掛版M14,其實基本就是M1全自動化再帶個彈匣。



可是M14精密的機械設計到了越南叢林水土不服,而且近戰不敵AK系列,導致後來的M16橫空出世。


可是由於精度不錯,到了今天,美軍依然在使用。




M1卡賓,其實和M1加蘭德沒有多少血緣關係。






▲保險

二戰美軍海軍陸戰隊裝備M1卡賓,太平洋海島戰場上和日軍PK,還是有優勢的。




開國大典的解放軍手裡的自然是老蔣送的美國貨。



到了朝鮮戰場,兩邊都拿上M1卡賓PK起來,不過貌似朝鮮嚴寒的冬天,大大影響了M1卡賓的可靠性。



到了越南戰場,美軍直接把M1卡賓裝備了南越軍隊。當然,在M16出現前,美軍自己拿把M1卡賓和拿AK的越共游擊隊PK,幾乎被碾壓。


▲小巧玲瓏的小卡賓


後坐力很小,操控性能極佳,行進中射擊穩定性非常好,是把適合近戰的武器。



可惜子彈威力太小,相對5.56來說,殺傷力嚴重不足。



不過卻是把非常好玩的老槍。



— THE END —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訂 閱 射 擊


長 按 二 維 碼

識 別 圖 中 二 維 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射擊 的精彩文章:

【槍械之美】製作精美的槍械拆解及功能模擬
【槍械講堂】不老的經典--美國M1911手槍

TAG:射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