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外兼修鑄就高品質公眾銀行

內外兼修鑄就高品質公眾銀行

農商銀行應以多創效益為核心,以擴大規模為基礎,以合規經營為保障,以科學創新為動力,揚長避短,在做好風險管控的前提下實現穩健可持續發展

作為農村金融改革的先行者、全國首家登陸A股的農商銀行,近年來,江蘇江陰農商銀行深刻體會到只有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支持實體經濟,才能不斷增強自身發展活力。農商銀行既有自身優勢,但也存在著諸多短板,要想在順應經濟結構調整方向、響應國家重大戰略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必須以多創效益為核心,以擴大規模為基礎,以合規經營為保障,以科學創新為動力,揚長避短,在做好風險管控的前提下實現穩健可持續發展,通過「內外兼修」鑄就高品質的公眾銀行。

發揮優勢:關注中小企業融資「痛點」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關鍵是要提升服務的「質」與「效」。農商銀行在轉型發展中應充分發揮網點多、人緣地緣好以及地方法人機構組織架構機制靈活、管理半徑小和決策鏈條短的優勢,時刻關注中小微企業融資的「痛點」,通過持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企業減負,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血液」。

針對貸款難、貸款慢的「痛點」,充分發揮獨立法人決策鏈條短、反應速度快的優勢,設立專門機構,優化信貸審批流程,開通網上審貸平台,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一方面,設立專門機構。例如,為了滿足國家高新區企業的融資需求,江陰農商銀行在江陰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臨江經濟開發區設立了專門支行,為開發區的254家製造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設立專門服務小微企業的「快貸中心」,由專業團隊負責運作,研發專項信貸產品,小微貸款資金一般在2個工作日內即可發放到位。截至2016年年末,累計服務微貸客戶5962戶,用信餘額15.45億元,戶均貸款餘額25.91萬元;另一方面,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持續完善信貸管理機制,合理調整授信制度,對國家鼓勵的新興產業,優化信貸流程,實行限期服務,即每筆貸款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受理、初審、審批、放款等程序,對於一般流動資金貸款,前台調查部門審批時限不超過2個工作日,後台審核時限不超過1個工作日,提高授信效率。同時,借鑒互聯網金融思維,搭建「輕鬆貸」網上申貸平台和以微信銀行為平台的小微貸申貸系統,優化線上申貸流程,方便客戶申貸。

針對擔保難的「痛點」,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服務優勢,加強銀企合作,加快研發業務產品體系。例如,江陰農商銀行是江陰市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主要合作銀行,以「1?10」的比例放大信貸配套規模,實行全流程服務和名單制管理,實行貸款利率優惠,實施風險共擔機制,形成創業類、創新類、科技類、外匯類等5個大類30多項產品。與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合作,創新推出「企業公積金貸款」,創新渠道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與保險公司、第三方監管機構密切合作,積極探索「信貸+保險」「信貸+保險+監管」等擔保新模式,進一步解決企業融資難、擔保難問題;聯合其他商業銀行創新銀團合作模式,強化合作共贏理念,建立「銀銀」聯盟機制,創新開展「小銀團」業務,通過抱團融資新方式調整企業融資結構,幫助中小企業有效化解多頭信貸的風險。同時,加快業務產品體系研發。不斷完善本外幣一體綜合授信服務,成立信友聯盟,推出「信友貸」「稅信貸」「拍賣貸」「外貿融資寶」等產品,推出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股權等在內的新型權利質押貸款業務,運營大額存單和公司專項理財等業務,滿足製造業客戶的各類需求。加快開發微貸產品,形成「三通」「三類」等10餘項產品,助力「三農」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此外,江陰農商銀行直接與美洲、歐洲、亞洲等區域內的多家銀行建立賬戶行關係,並與全球近千家銀行建立代理行關係,受理美元、港元、日元、歐元等全球主要結算幣種業務,不斷加大對重點配套系統的開發升級,為外貿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針對融資成本高的「痛點」,多措並舉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例如,江陰農商銀行針對小微企業臨時資金需求較急且用款比較頻繁的特點,創新推出可一次授信、循環使用的「銀貸通」「抵貸通」等卡類信貸產品。採用隨借隨還、按天計息的還款方式,企業可以根據資金使用情況隨時還款、隨時借款,按實際使用天數計息,不僅降低了小微企業的信貸准入門檻,也節約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了融資效率。

直面短板:「三重約束」制約服務質效

基於服務「三農」、服務地方經濟的目標定位以及本土化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特點,農商銀行難以成為全國性、全能型商業銀行,也難以成為提供專業服務的專業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農商銀行既有自身優勢,也存在著諸多短板。

受業務創新能力約束,難以滿足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江陰地處經濟發達地區,企業的金融需求日趨多元化,隨著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和金融脫媒加速,市場直接融資比例大幅提高,金融競爭比較激烈。一直以來,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農商銀行在產品和業務創新方面存在短板,第三方託管、基金銷售、金融衍生品等金融牌照申請資質受限,業務發展受到諸多限制,業務品種較為單一,難以全面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

受資本金和集中度約束,難以滿足成長型企業後續融資需求。經濟發達地區的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科技型企業,通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逐步成長為大型或集團型企業。在這些中小企業的初創期,農商銀行給予了支持和培育,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其資金需求越來越大,農商銀行受資本金和貸款集中度的約束,難以及時滿足其後續的融資需求。

受人才儲備約束,難以滿足轉型發展需要。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總部基本都位於中心城市,營業網點多在大中城市,在人才積聚、人才儲備等方面有著先天優勢。縣域農商銀行人才吸引能力相對較弱。目前,農商銀行尤其缺乏高素質的決策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強大的科技網路隊伍,缺乏具備銀行、證券、保險等綜合化經營知識的產品創新能力強的專業人才。

揚長避短: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實現穩健可持續發展

面對複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態勢,農商銀行應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不忘服務地方經濟的初心,甘做服務地方經濟的本土銀行;不忘深耕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服務社區居民的初心,甘做「小而美」「小而精」的銀行。

以爭取金融牌照為突破口,加快綜合化經營。隨著居民消費升級及金融需求的多元化,農商銀行在不斷鞏固傳統業務競爭優勢的同時,應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在獲取相應金融牌照上下工夫,探索設立金融租賃、金融消費公司,發展信息諮詢、財富管理、資產託管等高附加值業務,使傳統業務與新型業務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為實體經濟和轄區百姓提供多層次的金融服務。

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研究制定審慎多元的資本補充和管理規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需要農商銀行克服資本金的約束,滿足大、中、小各類客戶的資金需求,在客戶數量和市場規模方面再上新台階。為此,農商銀行應以新資本協議為準則,明確各階段資本管理的目標,研究制定審慎的資本補充和資本管理規劃。在充分尊重廣大股東和投資者意願、充分考慮本行業務轉型對資本需要的基礎上,順應市場需求,通過上市、發行可轉換債券、公開或非公開增發、配股、優先股、二級資本債等一系列融資手段補充資本。

通過市場化用人機制,培育和引進各類人才。農商銀行應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為目標,進一步實施人才戰略,建立和完善市場化用人機制,圍繞自身發展戰略規劃,制定符合農商銀行發展特點的人力資源規劃,改革人力資源績效考核制度,建立「待遇吸引人、感情留住人、文化凝聚人、事業激勵人」的良好氛圍。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強化金融科技建設。農商銀行應緊扣當前數字化、信息化趨勢,加大科技投入,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不斷提高經營管理和客戶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大力推進移動金融、智能終端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和民生服務、消費金融等領域的產品創新,為客戶提供綜合化的金融服務方案。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優化信貸流程,加快建立和完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和客戶信息系統,提高放貸效率和精準度。(作者:江蘇江陰農商銀行董事長孫偉,來源:《中國農村金融》2017年第18期)

美編:王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農村金融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三星網點」背後的「三把利器」

TAG:中國農村金融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