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裕為何弒殺禪讓之君,並將晉宗室屠戮殆盡

劉裕為何弒殺禪讓之君,並將晉宗室屠戮殆盡

文|小河對岸

南北朝之前的禪讓,皆能厚待前朝禪讓之君。而自南北朝起,王朝之間的禪讓便陡然血腥,不但禪讓之君的性命罕能保全,前朝宗室也多被殘害。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南朝宋武帝劉裕,那為何劉裕要首開惡例,弒殺禪讓之君、並將晉宗室屠戮殆盡呢?

劉裕為何弒殺禪讓之君,並將晉宗室屠戮殆盡

其一,晉司馬氏雖已淪為傀儡,但仍受到士族們的擁護,其政治號召力不容低估。在晉室南渡之後,有兩次權臣篡國不成,皆與此密切相關。一次是東晉初年的王敦之亂,王敦為丞相王導的堂兄,其與王導共同輔佐晉元帝司馬睿建立東晉,而長期擔任大將軍一職。東晉初期的實權,完全掌控在琅琊王氏的手中,時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

劉裕為何弒殺禪讓之君,並將晉宗室屠戮殆盡

其後,王敦以清君側為名,率軍攻入建康(今南京),得以專擅朝政。但王敦卻圖謀篡位不成,皆是遭到其他北方流亡士族的反對,最終王敦身死軍敗。另一次是桓溫篡國未果,桓溫可以稱得上是東晉的「曹操」,戰功赫赫,滅成漢而收復蜀地,並多次北伐,進入關中並收復舊都洛陽。桓溫獨攬朝政十餘年,操縱廢立,但圖謀帝位不成,也是受制於朝中王謝等勢力。桓溫死後約三十年,桓溫之子桓玄起兵於荊州,並率兵進入了建康,逼晉安帝禪位給自己,並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但桓楚政權,最終卻被劉裕所滅。

劉裕為何弒殺禪讓之君,並將晉宗室屠戮殆盡

劉裕弒殺晉朝禪讓之君,並屠戮晉宗室,應是受了王敦、桓溫的失敗啟發。

其二,司馬氏乃北方大士族出身,又享國一百五十餘年,根系龐大。司馬氏能從曹魏的手中篡得天下,一則是因司馬懿父子的戰功與威望;二則是司馬氏本就為大士族出身,宗族繁盛、世世為官,而有堅實的統治基礎。而今,司馬氏又享國一百五十餘年,其根系就更為龐雜。

劉裕為何弒殺禪讓之君,並將晉宗室屠戮殆盡

而劉裕雖雲是漢宗室劉交之後,卻出身貧寒,既缺乏名望,又無宗族根基。故而,雖然權力在手,卻對司馬氏頗為忌憚。

其三,司馬氏得國不正,而引來的痛恨。歷代權臣篡位,司馬氏的篡國行徑是最遭人鄙夷的。據《晉書》記載:明帝(司馬紹)時,王導侍坐。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業之始,用文帝末高貴鄉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劉裕為何弒殺禪讓之君,並將晉宗室屠戮殆盡

即是司馬懿的子孫,都為司馬懿父子得天下的手段而感覺到羞愧,並感慨道:倘若如此,晉朝的國祚也不會長遠。司馬懿是腹黑心狠的形象代表,為篡位奪權而行詭詐之術,並公然背棄誓言,大肆誅戮曹爽及其黨羽,誅戮太重、牽連過廣而令當時的名士都為之減半。而司馬師鴆妻廢帝、司馬昭弒殺魏帝,也都臭名昭著。雖其事已遠,卻難以令人泯忘,故而,給其子孫帶來了。

參考史籍:《宋書》、《三國志》、《晉書》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史右理 的精彩文章:

項羽為何要出賣,為自己通風報信的曹無傷
劉裕首壞禪讓規矩,其曾孫一言卻令聞著莫不涕淚

TAG:左史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