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馬斯克究竟傳奇在哪裡,這是我見到過最好的回答

馬斯克究竟傳奇在哪裡,這是我見到過最好的回答

1972年,滿月下的土星五號火箭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夜晚,孩子們不會低頭玩手機,而常常是仰望星空。

朗月之下,一個孩子說:「哇,月亮離我們有100萬英里遠。」

話音未落,一個弱弱的小男孩就開懟:「不對,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238855英里,而且還和你自己所處的位置有關。

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自恃多學、懟人不倦的孩子。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孩子即便不挨揍,也很難有朋友。

這個弱弱的孩子也一樣。童年的他,幾乎懟到沒朋友。按常規劇情,這孩子是奔著宅在書齋里的學者或電腦前的極客發展了。

但誰能想到,在未來的十幾年中,天性不改的他竟交到了多路老鐵。

他們一起懟出互聯網金融的新工具,懟出電動汽車的新面貌,懟出新能源利用的新局面,並將懟出人類前往備份行星——火星的通途。

他是伊隆·馬斯克

1

「事實上,唯一有意義的事就是努力提高全人類的智慧。」

要把人懟得心服口服,必須實力夠足。

八、九歲,馬斯克就讀完了大英百科全書。

9歲的馬斯克

除了懟小朋友,小馬斯克還靠閱讀、學習醫治自己性格上的Bug。

他原來怕黑,通過讀書,知道黑暗是因為沒有可見光,從此不怕黑;十二、三歲的時候糾結於人生的意義,就去讀了一堆哲學書。

也是在這時候,他還讀了許多科幻小說,成為後來為人類謀生存的原動力

他最鍾情《銀河系漫遊指南》

這本書也是因獵鷹重型首飛成功而刷屏紅色特斯拉跑車的車載屏幕上那句Don"t Panic(不要恐慌)的出處。

Don"t Panic

「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我們應該努力擴大人類意識的深度和廣度,以便問出更好的問題。事實上,唯一有意義的事就是努力提高全人類的智慧。」

2

「我只信仰物理學」

隨著年齡增長,讀萬卷書已經滿足不了馬斯克了。

和父親一起生活在南非的他,決定去北美,在更廣闊的土地,覽更廣闊的世界,見更博學的人。

他先邊打工、邊在加拿大皇后大學讀了兩年,隨後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

這不僅讓他儲備了擔任首席執行官(CEO)與首席技術官(CTO)的基礎知識,還完成了思維核心的蝕刻。

他曾說:「我只信仰物理學

中科院院士、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曾評論道,「(馬斯克)其實是用物理學武裝的創新英雄。物理學不僅研究事物的原理、探究事物的本質,更能創新改變世界。」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快讀完大學的馬斯克,已無暇懟身邊的小夥伴了。

馬斯克(右)與創業夥伴在支付工具貝寶(PayPal)頁面前

因為他有新的發現——「互聯網將會顛覆整個世界以及人類的人事方式。互聯網的普及堪比人類進化出神經系統。」「互聯網將徹底地改變人類,這個趨勢在1994年就已經很清楚了。」

於是,馬斯克開始拉隊伍,以潛力無窮的互聯網(特別是互聯網思維)為武器,以自己和夥伴們迸發的創意火花為彈藥,向落後的生活、交易方式與產品概念,向阻擋新目標實現的權威開懟。

3

「極致的產品會帶來更好的銷售」

在做特斯拉的首個車型Roadster時,時任特斯拉CEO艾伯哈德希望在合作夥伴——英國蓮花的艾麗絲車型上稍加改動就行。

一型Roadster

這還得了?馬斯克可是將Roadster定義為超跑的,無論外觀還是技術都要有跨越,於是開懟艾伯哈德,直至特斯拉的CEO換成德羅瑞。

艾伯哈德的主張可以理解,投入這麼多,鋪開這麼一大攤買賣,早出產品意味著早回本,搶時機。

然而,如果不能一亮相就在全行業掀起一場風暴,特斯拉很可能和此前的那些電動車公司一樣,無法擺脫消逝的宿命

對於這點,可能馬斯克和艾伯哈德都看到了,但只有馬斯克守住了。他說「極致的產品會帶來更好的銷售。」

代價也很大。當時,特斯拉成本飆升、獵鷹火箭連射連敗、資金鏈將斷、社會輿論惡化等多重壓力一起撲向馬斯克。

他決定破釜沉舟,賭上全部家當。幾乎是在「最後一刻」,特斯拉、Space X雙雙迎來轉機。

獵鷹一號終獲成功

他贏了。

4

「地球終將毀滅」

與此前的任何一項業務相比,造火箭讓馬斯克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口水。

馬斯克與Space X的創業者們

以前,產品即便瀕臨失敗,也在手邊,可以全力以赴地「搶救」。

但火箭一上天,放衛星還是放煙花只在一瞬間,緊接著就是無盡的讚譽或無盡的詆毀,沒有中間項

Space X創建至今,特別是近幾年開展回收火箭試驗,獵鷹火箭爆炸和馬斯克與世界航天巨頭負責人、航天專家互懟的消息,隔三差五就要上科技版,甚至娛樂版的頭條。

當排山倒海的大浪襲來,孤舟勇進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

馬斯克看到的不僅僅是眼前的浪,還有更遠的危機。

「地球終將毀滅,人類能否在其他星球繼續生存;地球化石能源終將耗盡,人類要使用太陽能源。解決這些終極問題的第一階段,就是:將人送入太空,並登陸火星;將燃油汽車全變為電動汽車,並以太陽能提供人類所需電能。」

所以,他才會死磕創新這條路,在接二連三、驚天動地的失敗煙花中,駕獵鷹再戰蒼穹,直至半個多月前,代表人類這個物種宣布:我們重新具備了把60噸的東西送上近地軌道的能力。

獵鷹重型首飛

當人們僅憑馬斯克人生的幾個截面爭論為什麼「獵鷹重型」會成功時,我又翻開手中的這本《鋼鐵俠是怎樣煉成的——伊隆·馬斯克的跨界創新人生》,真正的答案就在其中。

市面上關於馬斯克的書最近又火了,可我仍然推薦這本來自中國宇航出版社的傳記。航天出版人的嚴慎細實令人踏實,畢竟我們其實不想花費精力去八卦他的故事,我們只想了解一個真實的馬斯克,了解他的傳奇人生從何而來。

「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異也。」人要「非常」,則需有解決非常之事的創新精神。馬斯克顛覆傳統的創新精神,正是此書論述的重點。

《鋼鐵俠是怎樣煉成的》不僅講述了馬斯克前半生的生存軌跡、創業歷程,道出了馬斯克為何能擁有懟天懟地的實力與毅力。

更可貴的是,它全景展示了當年那個遍地機遇的美國以及馬斯克那代創業者是如何抉擇的。再看看今天的我們,何其相似

機遇常有,創意可求,決心難下,恆心難得。

面對機遇,你和馬斯克,唯一不同的,也許就是這股磅礴的精神力量

這力量,引領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航天 的精彩文章:

TAG:微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