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極臭氧洞癒合,別高興得太早

南極臭氧洞癒合,別高興得太早

圖片來源:網路

在很大程度上,南極被媒體當成全球臭氧層的風向標地區。因為南極有形成臭氧洞的平流層極渦中低溫的必要條件,會出現「空洞」,科學研究和媒體樂於聚焦在這一個點上。

即便在衛星能夠進行全球任意區域觀測的今天,其他地區也容易被忽略。一些科學家另闢蹊徑,把視野從南極轉移到人口密集的中緯度地區。在NASA數據出爐數天之後,這群科學家在《大氣化學和物理》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就表明,中緯度地區平流層下方的臭氧層非但沒有修復反而變得更加脆弱。

圖片來源:網路

另一方面,在人造化學物質越來越多、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當前,很多化學物質因為排量小、存在短、上升高度不夠等原因,容易被忽視。

例如,這兩年,一些科學家開始發現人造二氯甲烷(一種溶劑和脫漆劑成分)能夠消耗臭氧,認為它會減緩《蒙特利爾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簡稱《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行動效果,但因為這類物質僅有數月生命,輕易「逃過」了國際公約的監管。

《蒙特利爾議定書》歷經4次修改2次調整,還沒有禁止過二氯甲烷,甚至沒有掀起關注熱潮。

有人覺得,這些新研究只是「視角不同」,是在給臭氧保護「潑冷水」。理性想來,科學發現總是在變動之中,監測設備不斷完善,分析大氣化學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而現有的關於臭氧層修復情況如何、哪些化學反應影響臭氧等科學問題尚不十分明確,不正是因為一些化合物釋放量很小、很難被測量、研究程度還不夠嗎?此時應該更加重視新的科研成果給出的信號,不能輕言臭氧層修復勝利在望。

圖片來源:網路

我們絕非否定國際公約治理的成效,但應當認識到,儘管南極臭氧層空洞在癒合,全球範圍內修補臭氧層的運動遠未結束。我們需要抽絲剝繭的科學研究,形成科學共識,並關注其在實際中的運用。屆時,材料科學或許能找出更加環保的替代品,或者更新升級《蒙特利爾議定書》,讓保護臭氧的行動更加行之有效。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作者:本報記者 孫楠

圖片來源:網路

責任編輯:張小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氣象報 的精彩文章:

全國大部晴冷為主,14日開始氣溫回升,請你耐心的等等等下去……
未來24小時受雨雪和霧影響的路段都在這裡了

TAG:中國氣象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