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除草劑藥害原因分析

除草劑藥害原因分析

除草劑的防除對象是與作物本身很相近的雜草,不同於殺蟲及殺菌劑,在農業生產中施藥技術要求較高。隨著除草劑應用範圍及施用面積擴大,由於不合理的施用,導致雜草抗藥性不斷增強,為了提高防除效果,農民盲目增加用藥量,導致除草劑對當季和後茬作物產生藥害事件時有發生。藥害是指使用農藥不當而引起植株產生的各種病態反應,常常表現為組織損傷、生長受阻,植株變態、甚至死亡等一系列非正常生理變化。農藥藥害的現象在生產中屢屢發生,輕則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重則造成嚴重減產。藥害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藥劑本身原因:

(1)農藥的化學性質:通常水溶性強的、無機的、分子量小的、含重金屬的藥劑易造成藥害。植物性藥劑和有機磷製劑相對來說較安全,不易發生藥害。

(2)產品質量問題:藥劑變質,雜質過多,添加劑、助劑的用量不準,影響了乳化性能或噴霧質量,甚至理化性狀改變,也是造成藥害的一個原因。以及某些農藥銷售點沒有按照農藥廠家要求推薦銷售,在推薦過程中擅自擴大使用範圍,或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銷售不合格或含有禁用成分的產品。

2、藥劑使用過程中的原因:

(1)用藥的時間不適宜。對除草劑來說,作物處於不同的生育期,對除草劑的敏感程度差異較大,一般來說,作物生育的每一個轉折期都是對除草劑敏感的時期,如玉米的大喇叭口期、大豆的花蕾期、蔬菜瓜果的花果期均對除草劑敏感,用藥後易造成藥害,引起減產。

(2)用藥量過高。每種除草劑都有其使用量範圍,有的農民誤以為量越大,效果越好,盲目擴大濃度、重複用藥或不均勻噴葯,超過作物對除草劑的耐受範圍,造成不同程度的藥害

(3)混用不適當的藥劑。農藥之間混用不當也是造成藥害的一個因素。如大豆田的雜草防治,用精喹禾靈可防治禾本科雜草,用三氟羧草醚可防治闊葉雜草;但如混用,會對大豆產生傷害。

(4)施藥環境。溫度、濕度等常常是作物受藥害程度大小的重要因素。

氣溫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農藥的活性,在高溫環境下農藥的活性高,作物的新陳代謝加快,耐藥力減弱,而導致有些農藥產生藥害。另外低溫條件下施藥,雖然農藥活性低但作物抗性也低,也易產生藥害。濕度過大,水分過多是引起藥害的原因之一

防止藥害應本著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的原則。因此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預防在先,一旦發生及時做好藥害的補救。

如果企業關於新《農藥登記資料要求》任何問題,可通過以下兩個途徑進行詢問:

(1)文章下方的【寫留言】

(2)平台首頁會話留言

我公司將由專人負責問題收集,與行業專家、農業部相關負責人直接溝通後,整理成文並發布在網聯登記快訊,以便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聯登記快訊 的精彩文章:

TAG:網聯登記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