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催婚催生會成為85-95一代人的獨家記憶嗎?

催婚催生會成為85-95一代人的獨家記憶嗎?

按照傳統,年要到元宵才算過完。按照現代工作制度,前天就已經是結束了年了。過年對於85-95這十年左右出生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一個話題就是被催婚、被催生。這幾年,關於30±5的這個年齡段的人過年過節被催婚催生催二胎的故事段子層出不窮而且愈演愈烈,已經成為一種現象級的社會活動。

長輩催婚催生催二胎,邏輯其實很簡單的:人在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事;像以往所有的人那樣。

這是一種只考慮人的共性而無視人的個體差異、人的個性的邏輯。這種邏輯是集體主義教育下的必然產物。集體主義最重要的就是消滅個性、突出共性。在一個集體主義觀念支配下的社群或群體中,有個性就意味著不合群,就意味著異類,就意味著對集體有威脅,就要被攻擊、修正、消滅。

應該說,現在30±5的這批人的父母,大部分是出生在集體主義大盛的年代,成長於個性逐漸出現、增長的時代,但共性仍然成為他們生活的主流。因為他們的上一輩則是完完全全的在人生最重要的時間點上都被灌以了集體主義的教育。因此他們這一輩人,很少有出現對這種理念的反抗,即使有,也有很多在半路就屈服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30±5的這批人是真正的轉型期的人。他們中很多人意識到了一件事:我的人生怎麼過,我為什麼沒有發言權?我為什麼非要在幾歲的時候做那件父母要求我做的事?他們有了這個疑問,很多人開始想要去選擇終身不婚、不要孩子、最多只要一個孩子。

於是他們必定會遭受狙擊。

如果他們認為婚姻是必須找到相愛的人過一生,而不是因為今年30歲了就必須把婚結了;他們的父母會給他們講婚姻是親情、婚姻是日久生情、婚姻是陪伴諸如此類的故事乃至親身經歷。如果他們認為自己其實並不想要締結婚姻,他們的父母可能以「那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為核心展開控訴、勸說,或者帶子女去看病:一個不想結婚的人,要麼腦子有問題,要麼身體有問題,他們就這樣認為。

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常見得不能再常見的老生常談。但是我的疑惑是:是不是這一代過去了,等到現在30歲左右的這一批人成了社會的老年人,成了五六十歲的父母的那一天,那時候的30歲左右的人,還會遭遇催婚逼婚催生逼生的狙擊戰嗎?也就是說,現在30歲左右的這批人,會把他們年輕時候的痛苦傳遞給下一代嗎?

如果我們朝著思想現代化的道路往前走,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尊重個體、尊重個性、承認人的個體差異的基本價值,那麼這種痛苦的傳遞應該是不會出現。今日的日本社會中長幼的倫理關係,很可能成為我國二十年後的一個模板,或者說方向。反之,如果我們回到那種集體主義教育,試圖消滅個性,把異見者歸為異類以除之而後快,那可以預見的是,這種痛苦必將傳遞,甚至生產出更為強大的痛苦。

走什麼路,的確是影響至深的選擇。社會要選,個人也要選。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道義,其實也是個人對自身生命的歷史使命:創造歷史的力量永遠寄居在一個一個具有鮮活生命個性的主體上,而不會是一群組織起來的烏合之眾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儲殷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琅琊榜2觀影心不得:好好學習有多重要?

TAG:儲殷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