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龐統和落鳳坡的一個腦洞

關於龐統和落鳳坡的一個腦洞

各位晚上好!新聞就不說了,你們在朋友圈裡應該看得夠了,聊點別的閑天。

今天發現中央八台在重播老版《三國演義》,正好看到龐統身死那一段。

電視里演得很有意思:龐·小心眼·統以為好基友諸葛亮怕他搶了攻打西川的功勞,沒有聽從我亮的勸阻,並且無視了預示此行不利的種種異象,執意要領軍取雒城。結果走到山間小路,看見石頭上刻的有字,命軍士上前查看,原來說此處地名「落鳳坡」。龐統一驚說:「我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於我不利。」正要令軍後退,卻有亂箭飛蝗般射來,就此領了便當。

不得不說,這段情節非常生動,並且含有命定和讖兆的意味,作為小說和評書的材料那是極好的……

然鵝大概大家也都猜到,這並不是史實。在《三國志》里龐統的死只有簡潔的一句話:「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眾,卒,時年三十六。」這殉國殉得也平鋪直敘了一點。

于是之前我看每到這裡,就會琢磨落鳳坡是哪兒來的。直到高中買了本講孫臏的書,看到裡面寫了龐涓的死法——

龐·小心眼·涓(對,怎麼又是個姓龐的)嫉妒好基友孫臏的才幹,對他實施了一系列非人道的殘酷迫害,從此成為死敵。在最後一站中,孫臏用減灶之計迷惑龐涓進兵至馬陵道的埋伏圈,砍了棵大樹橫剝了樹皮,上書「龐涓死於此樹下」,跟齊國軍士們說看到這樹旁邊點起了火就進攻。傍晚時分,龐涓果然走到該處,點起火燭來讀上面的字,還沒讀完,齊軍萬箭齊發,龐涓感慨自刎。

看到沒有,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妥妥的藝術來源於現實生活。

由是,則不得不替龐統喊兩句冤。三國的民間故事裡為了拔高諸葛亮的形象真是不遺餘力,把龐統黑成了什麼樣子,不論從外貌到氣量都很差勁。人明明是並稱「卧龍」「鳳雛」的好基友,結果「卧龍崗」就可以是我亮騰飛的起點,而「落鳳坡」之後龐統就壓根沒戲份了。如果再考慮到落鳳坡是從馬陵道來的靈感,和龐涓作比擬,這居心就實在太……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腦洞,沒有經過任何考據。如果各位讀者有任何別的想法,歡迎留言和指正~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垠子 的精彩文章:

TAG:無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