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華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仿生石墨烯壓力感測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仿生石墨烯壓力感測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清華大學微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仿生針刺隨機分布結構的高靈敏度和寬線性範圍石墨烯壓力感測器》(Epidermis Microstructure Inspired Graphene Pressure Sensor with Random Distributed Spinosum for High Sensitivity and Large Linearity)的研究成果,由人體皮膚感知微結構出發提出相似的仿生結構,通過微結構和分布模式的結合解決了靈敏度和線性範圍之間的矛盾,為力學器件性能的綜合提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近年來,柔性力學微納感測器特別是在人體生理信息監測和檢測方面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同時也有大量相關產業公司相繼成立。相比於傳統的硅基器件,由於具有舒適性、貼合性和可穿戴性等方面的特點而廣泛應用於人體物理和化學活動的監測,但作為力學器件的兩個重要指標靈敏度和線性度之間的矛盾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通常製備出的器件都需要以犧牲一個指標而為提升另一個指標服務,這往往限制了其實際應用的範圍,解決這一矛盾成研究難點。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皮膚的微結構示意圖,皮膚微結構和仿生結構照片,線性度和靈敏度與前人工作性能對比,腕部脈搏和呼吸監測結果。

任天令課題組基於人體皮膚,特別是指尖對於不同大小應力的高靈敏響應特點,根據對其微結構的研究提出了相似結構的製備。通過砂紙作為模板倒模成型柔性的基底,利用氧化石墨烯在高溫下還原後作為力學敏感層,製備出具有針刺形貌和隨機分布的壓力感測器。該感測器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快速響應和低探測極限,實現了在更寬線性測量範圍的高靈敏度。其中針刺結構之間接觸面積突變主要貢獻出高的靈敏度,隨機分布主要貢獻寬的線性範圍,通過兩者結合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對矛盾。

正是由於該感測器高的靈敏度和寬線性範圍,課題組成功了應用於對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監測,例如脈搏、呼吸和聲音識別,還實現對走、跑、跳等走路姿態的監控,以及對走路步態的監測。利用可穿戴的高性能力學感測器對人體各種生理活動參數的獲取將會在個人健康和醫療方面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

該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和科技部項目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7b07613

來源:清華大學

(以上文章系轉載,並不代表本聯盟觀點,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我們以便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墨烯聯盟 的精彩文章:

光滑的三維石墨烯電子:為三鉍化物提供一個光明的未來
中科院物理所:二維與准二維材料的可控摻雜以及邊界構型識別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TAG:石墨烯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