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唏噓!才子佳人的童話終不敵殘酷現實

唏噓!才子佳人的童話終不敵殘酷現實

提要

在美術和文史界,大家都知道林風眠與林文錚(1902-1989)是 「四同」:同宗、同鄉、同學(梅州中學和留學法國)、同事(杭州藝專時期)。但客家人林文錚究竟是哪裡人,美術界和文史界一直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據百度百科的介紹,是「出生地在梅州市梅縣區」;而經來自我市基層的文史研究者梁德新多年的不輟努力,並與林文錚女兒林征明、林文錚妹妹的孫子林懷義取得聯繫,才了解到林文錚是一個歸僑,祖籍地在惠州博羅縣公庄鎮,1902年出生於印尼雅加達。林文錚既是梅州中學的知名校友,也是民國教育部長蔡元培先生的女婿。作為我國近現代著名美術理論家和評論家,今日客都文譚繼續推出《客籍美術理論家林文錚》連載三,敬請垂注。

國難家難痛失愛妻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在金山衛登陸,侵略者的炮聲宣告杭州的陷落。林文錚帶著家人離別了馬嶺山房,跟隨杭州藝專的師生內遷到湖南沅陵。

1938年12月,教育部下令北平國立藝專和杭州藝專合併,改名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廢除校長制改為委員制,林風眠為主任委員。

兩校合併後出現了嚴重的派系糾紛,此時身居高位的張道藩暗中作梗,先把林文錚迫走。林風眠失去了得力助手,最後只得辭去主任委員之職。林文錚和林風眠從此天各一方,再也沒有見過面。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林風眠辭職後,於1938年冬到了重慶,先在政治部第三廳任職。1942年國立藝專遷到重慶沙坪壩,學校請他回去藝專上課;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隨學校回杭州任教,與家人團聚;1951年中央美術學院杭州分院,以健康為名令林風眠提早退休,國家給他的月工資是60元,只相當於一名助教的工資。而林文錚和林風眠分手後,於1938年冬帶著一家老小歷盡艱辛,跟隨著戰區的難民隊伍到了昆明。

抗戰期間的昆明,住了很多戰區逃難來的難民。林文錚一家先租住在北門街與丁字坡夾角蔡鍔公館舊址房舍的一幢破舊民房裡,全家8口人分住在兩間面積約30平方米的平房,與昔日的馬嶺山房別墅成了天壤之別。

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林文錚夫婦時常懷念在杭州藝專的日子。圖為林文錚(二排左一)與杭州藝專同事在一起。

林文錚到昆明後,在西南聯大外文系謀得教職,l938年被聘為講師,薪俸縮水。夫婦倆只一人有收入,拖著5個孩子,還有林文錚的母親。其時,蔡威廉又有身孕,所以處境非常艱難。

蔡威廉的《藝術救贖》,一說原型為其女。

1939年5月初的的一天,蔡威廉生下了一個女嬰(即林征明),產後數小時,她在床前的白壁上用鉛筆作出新生女兒的肖像,並寫上「國難!家難!」為其絕筆。兩天以後,這位中國著名的女畫家,因難產流血過多而英年早逝。因為林征明是在國難期間出世,林文錚為女兒取了一個小名「林阿難」。

沈從文見證了蔡威廉一家的窘迫。

著名作家沈從文,曾詳細記下了蔡威廉一家1939年的生活狀況:

房子那麼小,大雜院那麼亂,想安靜作畫是不可能的。初來雇的本地傭人照例不合適,做不上3天又走了,作主婦的就得為一家大小8口做飯。5個孩子雖然都很乖,大的是個女孩,家務事還能幫點小忙,提提水,爐子里加加松毛,拌和稀飯,最忙的自然還是主婦。並且腹中孩子已顯然日益長大,到四五月間即將生產。我住處進出需從他們廚房樓下經過,孩子們一見我必大聲招呼,我必同樣向這些小朋友一一答話。常常看到這個做母親的,著了件寬印花布袍子,背身向外,在那小鍋小桌邊忙來忙去。聽我和孩子招呼時,就轉身對我笑笑,我心中總覺得很痛苦。生活壓在這個人身上,實在太重了,微笑就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表示。想用微笑挪開朋友和自己那點痛苦,卻辦不到……

而這,就是民國教育部長女兒蔡威廉一生的最後時光。這位女畫家果然在5月初生下第6個孩子(林征明),產後3天就去世了,年僅35歲。沈從文是蔡威廉去世兩天後聽家裡人說才知道的。他感嘆道:「死的直接原因是產褥熱,間接原因卻是無書教,無收入,怕費用多負擔不下,不能住醫院生產,終於死去。人死了,剩下一堆畫、6個孩子。」這裡主要講直接的病因和間接的經濟原因。實際上遠不止這些。沈從文說,

當時藝術界那些用盡心機的人,表面上為的是「理想」「事業」,事實上不外「飯碗」二字。他感嘆,「真真在那裡為藝術而致力,用勤苦與自己鬥爭,改正弱點,發現新天地,如蔡威廉女士那麼為人,實在不多。末了卻被窮病打倒,終於死去,想起來未免令人痛苦寒心。」

蔡威廉去世的事,當時走避香港的蔡元培並不知情,所以在當年6月還給女兒、女婿寫信說給外孫取名的事,並記入日記:「為其子擬征明(從生於昆明著想)、六如(從行六著想)二名,囑其選用。」6月下旬,昆明舉行紀念蔡威廉的系列活動,蔡元培從昆明《益世報》上看到相關新聞,才知愛女確已離開人世。他在7月13日寫的《哀長女威廉文》中,如此記述當時心境:

「近兩月來,友人來函中,偶有述及報載威廉不幸之消息者,我於閱報時留意,竟未之見。而文錚來函,均為威廉附筆請安,疑諸友人所述之報誤也。日內閱昆明寄來之《益世報》,二十六日有女畫家蔡威廉昨開追悼會新聞,二十七日有女畫家遺作展覽新聞,於是知我威廉果已不在人世矣,哀哉!亟以告養友(指蔡威廉繼母周養浩)始知養友早已得此惡消息,且已電匯法幣四百與文錚充喪用,飲泣數夜,但恐我傷心,相約秘不讓我知耳。……威廉曾產四女一男,自沅陵遷昆明後,又產一女。不數日,竟以產後疾溘逝,哀哉!」

蔡元培先生傷痛難抑,得女婿信告善後情形,知威廉柩寄存昆明郊外金鼎寺內,將來擬運回杭州安葬。蔡元培移居香港後憂傷國事,精神漸衰,愛女的早逝對他更是極沉重的打擊。l940年春,又因失足仆地,病遂加劇,終於在3月5日走到盡頭,臨終呼喚著「威廉」離開這個世界,享年74歲。

愛女的死對蔡元培造成沉重打擊。

蔡元培先生是清官,他把薪俸及講學的報酬、稿酬都施捨給公益事業和資助貧困的文友、學生,甚至連祖上留下的財資都被他慷慨耗盡。這位曾是民國舉足輕重的人物,聲名遠播的學界泰斗,到他病逝前的幾年,已銷聲匿跡如一介貧民。蔡家在上世紀40年代時已經成了布衣階層。蔡先生沒給兒女們留下財產,他把兒女們培養成社會上有用的人才。他生了七個兒女(五子兩女),他們分別在文教和科技界工作且聲譽卓著。

撫女侍母艱難度日

愛妻病逝,林文錚肝腸寸斷,痛不欲生。他皈依佛門,入了紅教。紅教屬佛教的一個派系,舊中國有一小部分知識分子信奉它。為示他對忘妻忠貞不渝的愛情,他經常揮淚寫詩懷念亡妻,有《蒼茫樓詩稿》約百首。

亡妻喪事過後,林文錚帶著一家老小遷居官渡鄉下。1940年,西南聯大聘林文錚任教授,經濟狀況有所改善,又回城遷居青雲街四方井巷二號樓下。

林文錚在昆明住了7年,這段時間他曾失過業,家中積蓄逐漸用盡,只得變賣家物連夫人的嫁妝首飾都被變賣來換米煮。為了養活一家8口人,他在教學之餘還為報社、雜誌社寫文章。他中文功底厚,散文和新詩寫得好,讀者喜歡他的作品,約稿的人很多。

解放前夕,由於貨幣貶值,我國知識分子們的生活很困苦。林文錚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讀高中時就失學做工。大女兒林探閣在1948年參加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三女兒林小蓮送給他在外交部任職的朋友作養女,林小蓮台北大學畢業後在比利時定居。幸得祖母身體好,兒女們(一子五女)由祖母撫養長大。滿女林征明一生下來就由祖母撫養。這群早年失去母愛的孩子們都和祖母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的兒子林生、四女林雙清、滿女林征明,都是建國初期國家培養的大學生,他們後來都成了祖國各條戰線的科技骨幹。

抗戰勝利後,林文錚聘為北京中法大學教授。1951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中法大學解散,他被安排到中山大學;1953年調到南京大學任教授,教外國文學史。

網編:舒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州日報一客都文譚 的精彩文章:

優秀新春聯 任君細挑選

TAG:梅州日報一客都文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