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男子趕社火賣大肉辣子疙瘩 日入三千元

男子趕社火賣大肉辣子疙瘩 日入三千元

辣子疙瘩是陝西西安市鄠邑區特有的傳統名小吃,屬於泡饃。源於陝西關中地區以鄠邑區最為有名,色香味具全,油而不膩,可稱之為"關中一奇"。正月初十是戶縣大王鎮迎祭城隍爺的日子,為了既能看社火,又能做生意,不少原本在鄠邑區賣大肉辣子疙瘩的攤販都將小吃攤搬到了社火必經路段的邊上,不耽誤看社火的同時,生意也比往常要好幾倍。

據店老闆介紹,往常在鄠邑區城區里賣辣子疙瘩一天也就能賣五六十碗到頭了,但是趕會一天通常都能賣出二三百碗。一碗賣十五塊錢,一天收入三千元沒有一點問題,收入比往常也要高几倍。所以做這種小吃的攤販都喜歡趕集、趕廟會。

辣子疙瘩紅油飄浮一層,配料色澤鮮艷,餡心清素,肉塊酥爛,湯酸辣,香味撲鼻。

民國初年,由戶縣西街書院巷一位姓姬的老者經營。由於佐料齊全,湯鮮味濃,香氣四溢,招徠了不少顧客。當時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辣子疙瘩出了巷,街頭街尾到處香,爭先恐後去排坐,只怕遲了不見湯。」反映了群眾爭先品嘗的場面。後來,鄉下人進城,外地人來戶縣辦事,都以吃上一碗辣子疙瘩為快事。

製作辣子疙瘩分爦(lan,熳火燉)肉、捏疙瘩和制湯等幾道工序。辣子疙瘩中的肉塊用鮮豬臀肉、甜麵醬、薑末、辣面子和鹽、醋等烹制而成。先將豬肉切成2厘米見方的小塊,鍋內放人菜籽油,燒至八成熱時,倒入肉塊,煸至變色,加入甜麵醬翻炒,當肉塊七成熟時,用醋烹一下,再加入辣面子、精鹽、薑末、五香粉,慢火燉一會,加少許肉湯,煨至熟爛後出鍋備用。

疙瘩是用麵糰和青菜餡包制而成。和面時將適量鹼面、食鹽用溫水化開,倒人麵粉中和成麵糰,揉光,餳約半小時後,擀成面片,切成類似餛飩皮大小的三角形疙瘩皮料。 另將韭菜或小白菜洗凈、剁碎,加入蝦仁粒、五香粉、鹽、醬油及芝麻油攪拌成餡。把餡料放在麵皮上,將皮子的三個角折壓在一起即成「疙瘩」。

吃辣子疙瘩時,食客先將燒餅或飥飥饃掰碎,放入碗中,饃上撒些蒜苗、香菜、粉絲。

鍋內添入肉湯,燒開後,先下入疙瘩,再放入爦好的辣油肉塊、香菇丁、黃花、木耳,煮熟,趁湯沸舀人碗中,加香油、味精即可食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秦鑒」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Media 的精彩文章:

高顏值美女剝玉米 一天輕鬆賺200元
女子4小時賣200斤冰糖肘 日入三千

TAG:量子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