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曹操自己不做皇帝,而曹丕卻非要做皇帝呢?

為什麼曹操自己不做皇帝,而曹丕卻非要做皇帝呢?

原標題:為什麼曹操自己不做皇帝,而曹丕卻非要做皇帝呢?


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里說過一句名言,「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意思是此時的漢朝,如果沒有曹操坐鎮,不知道有多少亂臣賊子會稱帝稱王。


很諷刺的是,曹操剛去世,他的兒子曹丕果然就稱帝了,第一個證明了曹操的論斷,緊接著,劉備在成都稱帝,孫權也稱王。

因此,曹操不稱帝,不是他不敢廢掉漢獻帝取而代之,而是不稱帝對其更加有利。



曹操在群雄割據初期就迎奉漢獻帝於許都,這讓曹操有了朝廷這層外衣,不管袁紹勢力多強,孫權、劉備多賢明,他們從名分上說只是割據勢力。


這個外衣,對曹操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招攬到大批人才,或者說得到更多勢力擁護。

比如孔融,孔融讓梨的主角,孔子的直系玄孫,典型的名門望族,因為朝廷在許都,孔融就去了許都。


還有關羽,靠著降漢不降曹的遮羞布,也可以落下臉面投降曹操、為曹操賣命。


換句話說,有漢獻帝這個金字招牌,曹操在發展初期勢力還不那麼強大時候,可以扯虎皮拉大旗,得到許多普通地方諸侯得不到的好處。



但是,到了曹操晚年,袁紹、呂布、劉表、劉璋等眾多割據勢力都已經被消滅,曹操、孫權、劉備三足鼎立格局已經形成,三家各自建國已經是必然。

此時漢獻帝對曹操的價值就不大了,相反,漢朝的存在,對曹操、孫權、劉備都是一個桎梏。


三家不管誰先稱帝,另外兩家都會一邊罵著亂臣賊子,一邊趕緊找祥瑞準備自己稱帝。


誰都不想第一個吃螃蟹,讓另外兩家搭便車。


曹操不稱帝,一方面因為這個心態,一方面也是人生最後幾年屢屢奔波,東征西討,實在無暇顧及稱帝事宜。


但是,等到曹操去世,情形不同了。

曹操的威望、功勞擺在那,不怒自威,稱帝不稱帝對曹操只是一個名分問題。


但曹丕不行,曹丕沒有曹操的能耐,沒有曹操的功勞。


曹丕僅僅靠自己能鎮得住場面嗎,如何安撫曹操的舊臣?怎麼對待漢獻帝?


只有稱帝!


稱帝了就可以對大臣加官進爵,就可以擺脫漢獻帝的陰影。


曹丕是魏王,本質上還是漢朝臣子,曹丕和手下人嚴格說只算上下級關係。


曹丕是皇帝,曹丕和手下人就是君臣關係,君君臣臣,君為臣綱,這是大義。


稱帝,對於根基不那麼穩固的曹丕是速成之法。


曹丕選擇了背負罵名,走了捷徑。


有意思的是,千百年後,另一個梟雄,也選擇了走這條捷徑,不過他的運氣比曹丕就差多了。


細讀中國歷史,品味歷史精彩,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獨孤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孤豹 的精彩文章:

商鞅不愧是曠世奇才,《商君書》這些金句太犀利了!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為何袁術拿了一個玉璽就敢稱帝?

TAG:獨孤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