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月VC/PE募資遇冷,這些行業依舊受資金熱捧

1月VC/PE募資遇冷,這些行業依舊受資金熱捧

2016年,創投圈進入資本寒冬;2017年,創投圈回暖跡象明顯,同時風口頻換。而到了2018年開局,不少創投機構需要擔心下自己的生存問題了。

根據投中研究院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中國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市場披露有68隻基金成立及開始募集,目標募集規模為192.78億美元;有47隻基金完成募集,募集完成規模為47.9億美元。

從整體看,2018年開年的開始募集和募集完成基金數量和金額規模環比都呈現了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超七成。有分析師認為,2018年開年基金募資態勢表現低迷,未來一定時期內募資環境依舊面臨挑戰。

VC/PE投資業績兩極分化

從數據來看,新年伊始,開始募集和募集完成基金的數量和金額規模環比數據都有大幅度的下降,開年基金募資態勢低迷。與2017年12月相比,2018年1月的完成基金規模和開始基金規模環比分別下降了73.03%和75.06%,甚至低於2017年全年最低數值。

投中研究院分析師李惠認為,過去一年積極發展政府引導基金,引導基金作為有限合伙人(LP)投資子基金,紛紛進入投資周期,雖然對未來VC/PE募資環境持樂觀心態,但從近一年基金募資來看,未來一階段基金募資環境依舊會面臨挑戰。

在業內人士看來,整個VC/PE行業在近些年發展迅速,投資機構數量快速增加的同時,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許多泡沫。有創投機構創始人直言,10年前,基金管理者以海歸MBA和成功企業家為主,這些人要麼有很好的商業敏感度,要麼有豐富的創業經驗。而現在從業人員太多了,整個行業被嚴重稀釋。在他看來,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機構實際上是不合格的,需要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從投資情況來看,2018年1月VC和PE兩個市場投資態勢可謂兩極分化。2018年1月,VC市場的投資案例金額規模環比和同比都是看漲的,而PE市場案例數量和規模同比和環比都是回落的,且後者投資業績達到近一年來最低。李惠認為,整體看,近一年來創投和私募市場的投資態勢不盡如意,但1月表現平平的投資業績和春節假期前夕不無關係,從單一案例分析,個別熱點行業企業吸金力依舊很強。

投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1月,VC投資案例為245宗,投資金額為68.87億美元,後者達到過去一年來最高值。PE投資案例為75宗,投資金額為20.62億美元,均為過去一年來最低值。

從區域來看,北上廣依舊是投資中心,北上廣三地仍然佔據國內VC/PE市場地區投資案例數量和金額的前三名,投資案例數量分別為104宗、62宗和54宗,投資金額則為44.45億美元、13.87億美元和12.89億美元。

在行業方面,2018年1月,中國VC/PE市場投資中,IT、互聯網、醫療健康、製造業、文化傳媒、教育及人力資源等熱門板塊成為VC/PE追捧的行業。其中IT行業獲得融資案例81宗,案例數量最多;而互聯網行業則吸納超過30億美元的融資,在融資金額方面一枝獨秀。

赴港上市熱度不減

募資遇冷的同時,創投機構還面臨著退出的挑戰。根據投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全球中企市場IPO數量明顯下跌,共計36家中企IPO,環比下降20%;募資規模252億元人民幣,環比下降5.26%。

分析各個市場情況,2018年1月,A股市場中企IPO開年冷清,連續數月出現下跌,遠低於去年IPO數量的平均水平。募資規模相對來說降幅不大,平均募資金額提升顯著。

投中研究院助理分析師王慧穎認為,發審委持續加快審核速度,縮短審核周期,同時不斷提高審核標準,集中淘汰一批「先排隊再整改」的問題企業,造成A股IPO市場出現短暫「寒冬」。

在她看來,受發行價格和發行數量影響,2018年1月IPO賬面退出回報金額(46.9億元)和平均賬面回報率(1.3倍)均出現下降,整體趨勢持續走低,短期來看難有起色。

與此同時,2018年1月,港股IPO市場迎來良好開年,連續數月維持平穩運行態勢,與上月表現基本持平。香港今年或將落實「同股不同權」架構,同時H股全流通也有望開通,再加上即將展開的香港上市制度拓寬計劃和「一帶一路」的實施,都刺激了近期香港的IPO市場。

創東方董事長肖水龍此前接受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採訪時表示,港交所的改革,引起了創業公司和創投機構的高度關注。大家都在重新審視創業公司的未來資本市場規劃。肖水龍表示,這次改革顯然會吸引一大批科技型企業赴港上市,並可能形成一個「新經濟」的大板塊。而這樣的一個大板塊的形成,最終會讓最優秀的科技型公司受益,從而可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優質公司——優質資金——更高的估值、高好的流動性——優質公司。

基石資本管理合伙人陳延立也認為,此前也有很多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但是A股顯然估值更加理想。不過從去年表現來看,港股市場已經走出低迷,諸如眾安在線、閱文集團等選擇在香港上市,估值也非常理想。「與美國相比,香港天然地理位置靠近內地,也沒有時差等問題,文化上也比較靠近。同時,港股具備上市標準的可預期性和上市尺度的可把握性,因此也會吸引不少企業選擇到香港上市。」

他還認為,科技、醫療、教育等此前在內地上市相對有障礙的企業,將有可能更多選擇到香港上市。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在優先考慮退出途徑時,投資者不僅從回報的角度考慮,而是希望能有退出的確定性,需要及時回收不錯的收益,而不是退出遙遙無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資本匯 的精彩文章:

解碼海外數字貨幣交易平台——背後的「金主」VC機構
「鏈接+AI」,以後健康醫療怎麼變?

TAG:創業資本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