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茶,也有故事
聞茶香,憶昔日
聽他們說,我小時候特別愛喝茶。
那年,爸媽帶著我來到了外婆家。他們聊完事情,就開車離開了,去了大城市。
聽奶奶說,那時候我爸媽沒有發覺我沒上車。所以,才把我留在了外婆家寄養著。
聽完的那一剎那,我挺失落的。我的爸爸媽媽,他們心真寬。
再之後的故事,應該就是舅舅一家說給了媽媽聽。媽媽再將這些往事道來道去,道到了現在——我長大了。
他們說,我小時候特黏著我外公外婆。尤其是我外公喝茶時,我總要跟在他身旁。他一杯我一杯,爺孫倆就這麼續著杯飲著茶。
他們還說,我小時候特蠻橫。一個姑娘家家的,打起架來絕不輸男孩子們。這也是他們很頭疼的,心心念念著:這姑娘長大後可不能這麼野啊。
再往後,爸媽把我接去城市一起生活。我在外婆家的記憶,也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點點消逝淡忘了。
偶爾聽他們說起,我也只是在一旁聽著。聽到一些有趣的,就跟著他們一起笑。就好像,我聽的是別人的故事。
?「喝茶」,於我而言,實則不喜不厭。
細想回老家讀書的六年里,我也就在每年春節的這陣子,常隨我爸喝茶。
我媽說,家裡就我和我爸是「老茶客」。也只是因為家裡就我,我會陪著我爸一杯續一杯地喝,喝得痛快。
但我最記得的是,那年夏天。我與奶奶作伴,一輪大掃除後,疲憊感侵襲而來。奶奶說口渴了,想喝茶。
那是我長大後第一次沖茶給奶奶喝,我照著腦海里爸爸沖茶的模樣,小心翼翼地燙壺、洗杯、過濾、倒茶。
奶奶飲完後,她說,我沖的茶真好喝。
飲觀音,知茶趣
古人言,人在草木間,孰能不飲茶。
茶有「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和「黑茶」,但無論屬於哪一種茶,從制茶到品茶,每一道工序都有其應有的講究。
我常喝的鐵觀音,便是青茶的一種。它融合了紅茶(全發酵)綠茶(不發酵)的特點,即部分發酵。
採摘後的鐵觀音,需要先經過晾青,曬青,搖青,殺青、揉捻和包揉,待茶葉捲縮成顆粒狀後再進行焙乾、篩分和揀剔,最後製成成茶。
茶葉到手,欲沖泡飲用時,還涉及到茶具的使用,水溫的高低,飲茶的習慣等等。
據說鐵觀音最宜「88沖泡法」——泡茶八步走、沏數不過八。少則品不出茶之韻味,多則茶湯寡淡聞不得茶香。
?
品一杯,省吾身
品茶有三樂。一曰:獨品得神。二曰:對品得趣。三曰:眾品得慧。
人生也如此,獨處得神、對處得趣、群處得慧,三樂矣。
獨處,不是孤獨,而是一個人的狂歡。
就這樣,我靜靜地坐在茶几前,等著水沸。再學著書本上所說的那般,洗、落、沖、刮、倒、點、看、喝。
曾聽人說,品茶如品人生。
無論我們屬於什麼出身、處於什麼起點,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各個階段中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抉擇都在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在這場成長的旅途里,我可能成不了那上等的好茶,但我絕對不讓自己淪為最劣等的茶。
前幾日,老同學過來找我。和他聊著聊著,我不禁感慨,上大學真好。
我說,我還是羨慕上大學的他們。瞧,他們有些已經畢業了,有些出來實習了。而我,這三年來似乎止步不前。
他說,上大學真的沒什麼。他感覺他這些年並沒有什麼大的收穫大的提高。
或許,我們都只是習慣忽略掉自己的成長。或許,我們每每付出的都還差那麼些火候。
正如某書中所說,「我們以為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
除夕夜,和長輩們喝著茶。坐在一旁聽他們談事。聽得懵懂中,陷入了對自己人生的思考中......
作者簡介:蝸牛,一個聲音甜美長相呆懵的95後女孩。想用餘生,寫你我的故事。簡書ID:蝸牛nanala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