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好好的辦公室,為什麼要分割成格子間?

好好的辦公室,為什麼要分割成格子間?

微信ID

EYEONHISTORY

1968年,尼克松贏得美國大選,披頭士發行了《白色專輯》,而美國密歇根州赫爾曼·米勒公司的傢具設計師普羅普斯特推出了移動辦公傢具——格子間。

很多人為自己的發明而內疚,比如羅伯特·奧本海默(他領導了美國的原子彈研發計劃),比如阿爾弗萊德·諾貝爾(他給世界帶來了炸藥),又比如羅伯特·普羅普斯特。

普羅普斯特的發明並沒有像前兩位的那樣具有「爆炸性」,但是這缺少美麗與愉悅的元素的格子間還是以可怕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

格子間被工作人員唾罵,被設計師厭惡,而作為格子間的發明者,普羅普斯特在2000年去世的時候,也把自己的發明看作「沉重的瘋狂」。

然而,你們不知道的是,在最初的時候,格子間是一種進步,也曾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1

格子間的英文是cubicle(這個詞來自拉丁語cubiculum,意思是睡覺的小屋),cubicle這個詞在15世紀的時候就出現了,被用來指各種形式的小房間。

就像古老的閱覽桌一樣,普羅普斯特的格子間試圖給予個人隱私性,同時使個人佔用的辦公空間最小化。

普羅普斯特多年研究人們的工作習慣,誓言要改進20世紀流行的大開間辦公環境:辦公室職員就像工廠的工人一樣,在敞開的空間里無遮無掩,在老闆掃射的目光之下無所遁形。

這位年輕的設計師認為,如果人們能把工作儘可能多地展現在眼前,而不是堆在盒子里的話,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他把自己的設計稱為「行動辦公室」。

普羅普斯特設計的辦公區包括大的工作台和更多展示架,隔板是必不可少的,這既是為了提供私密性也是為了把工作進程表訂上去。

行動辦公室的桌面是活動的,這是為了員工有時候可以站著辦公,部分原因是為了促進血液流動,還有部分原因是避免精疲力竭睡過去。

行動辦公室的意圖並不是為了把員工塞進小的空間里去,但是發明從來不以發明者的意圖運行。

普羅普斯特從來沒有考慮過經濟因素,但是格子間還是因為其經濟實用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行動辦公室的誕生,正趕上了白領工人的膨脹,從秘書到老闆的各級人員人數不斷增加,工作團隊越來越龐。

而此時美國的房地產價格飆升,裝修辦公室費用跟著提高,而格子間,美其名曰系統傢具,因為方便組裝,大大便利了辦公區域的規劃。

設計公司終於明白了,顧客需要的是把員工塞進辦公區的一個經濟實惠的方法。因此普羅普斯特的原始設計開始萎縮,行動辦公室變成了一個格子間。

普羅普斯特的工作間組合是非常靈活的,可以做任何改變和移動,但事實上公司的格子間一經建立,就萬年不變。

因此格子間成了反烏托邦的所在,出版於1998年的設計書《未來的工作場所》稱格子間為「光明撒旦辦公室」。

普羅普斯特在2000年去世,在去世前兩年他曾說:「有很多公司都是一些粗魯的人在經營。他們只是弄一些又小又窄的格子間,然後把人往裡面塞。都是些像老鼠窩一樣簡陋的地方。」

在他人生的暮年,他一直在為自己設想的烏托邦致歉。

格子間的另一位功臣是設計師喬治·尼爾森(George Nelson),儘管格子間是赫爾曼·米勒公司最成功的項目,但是曾經擔任公司藝術總監長達20年的喬治·尼爾森,卻想和改進後的行動辦公室撇清關係。

1970年,他在寫給公司副總裁的信中說,格子間讓辦公環境變得非人性化了。他說,即使不是敏感的批評家也能感覺到,格子間並不能創造怡人的環境。

但是對於計劃把儘可能多的身體,或者說是僱員、公司殭屍、行屍走肉、沉默的大多數塞進一間辦公室的僱主來說則最理想不過了。

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認為辦公室的組織方式,其代表的理性和規矩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的標誌。再沒有比格子間更加能代表現代辦公環境的了。

谷歌位於蘇黎世的辦公場所

如今全世界幾億人每天把時間消耗在辦公室格子間內,格子間的組織規則就像道德教育,影響了員工的心理,塑造了個人性格。

好萊塢電影《刺客聯盟》里的吉布森開始就是一個備受欺凌,不敢反抗的格子間動物。沒有任何一種辦公傢具比格子間更加影響深遠。不過其影響是好是壞,還在爭論中。

美國作家湯瑪斯·海因(ThomasHine)認為,格子間為女人在20世紀60年代進入管理中層提供了可能性。

因為,格子間給了男性同事之間一個新的辦公空間,可以在此與女性管理人員交談,而不用允許女人進入傳統上屬於男人的那個房間。

2

現代辦公室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中世紀。

辦公室的法文「bureau」英文「burelr」均源自拉丁文「bure」,原指粗羊毛毯,中世紀以前教會的神職人員,習慣在桌上墊著羊毛毯手抄聖經,因而羊毛毯引申為辦公寫字的場所。

辦公室的另一個源頭便是商人做買賣的地方,隨著貿易的發展,商業不再延續以物易物的舊有交易方式,使得以文字傳達訊息的文書作業成為辦公室作業的主要內容。於是商人以僧侶的閱覽室作為模板,將閱覽室轉變成個人的辦公室。

18世紀末英國的工業革命,使整個歐洲社會結構發生了巨變:

產品生產從手工操作變為機械化大生產,商品增加後,財務、保險、貨物交換、行政指示與工廠進出貨的記錄等輔助功能都先後發展起來,辦公室的功能也隨之加強。再加上火車及電話的發明,使得商業運輸與聯絡、溝通的方式有了革命性的轉變。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商業、金融及其他業務也隨之興盛,大型化的銀行及保險公司等服務業陸續出現,這些都加速了對辦公空間的需求。

圓形監獄

由於辦公室工作人員人數膨脹,監督他們工作的主管也越來越多,這催生了標準化的工作場所——「開放式辦公室」。

在這樣的場所中,經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手下的文員,監督屬下的一舉一動,隨時了解他們的工作進展。「開放式辦公室」的靈感其實來自一個叫「圓形監獄(Panopticon)」的構想。

圓形監獄的構想來自英國法學大師邊沁,整個監獄是一個像圓環狀的建築,在其中央造一個塔樓,上面開很大觀察窗,四周是一系列按層次劃分的牢房。

每個牢房中有兩個窗戶:一個讓光線照進來,另一個面對塔樓,塔樓通過這個大觀察窗可以對牢房內部進行監視。因此整座監獄只需要一個獄警甚至可以不要警員,犯人也會規規矩矩。

開放式辦公室和圓形監獄能夠實現「犯人自我管理」的原理是一樣的。

想像一下,如果你在1960年前,坐在一堆打字的人中間,周圍滿是打字機噼啪噼啪的聲音。你的一舉一動都在主管和其他同事的監視之下,自然不敢有絲毫的怠工行為。

Twitter辦公總部

如果把各自的辦公空間用隔牆和高隔斷一區一區地分隔開,變成獨立辦公空間的形式,也就是格子間,不得不說是一種進步,個人的私密感會大大加強。

如今格子間還是世界上所佔份額最大的傢具,每年的銷售額超過30億美元,比每個聲稱要替代它的未來辦公傢具和工作潮流都活得更久,格子間就像辦公家具行業的暴君一樣難以撼動。

既然格子間一時半會不會消失,很多公司則開始改良格子間的工作氛圍。比如谷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總部叫做「校園」,員工可以隨意布置自己的格子間:《星球大戰》的光劍、彩繪便當盒、樂高積木搭成的傑作……

而谷歌的蘇黎世分公司,屬於員工自己的格子間是完全交給員工們去自由裝飾,員工們爭相設計出最獨特、最誘人的工作環境,從供人隨時躺下的懶人椅到各式各樣的抱枕都體現了舒適第一的概念。

格子間會被取代么?也許。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辦公室的作用正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辦公。

然而,對於剛剛過完年回到自己「格子間」的諸位來說,像谷歌員工那樣把自己的格子間裝扮一下,也許更為實用一些。

看歷史已登錄騰訊新聞、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網易、搜狐、Zaker、蜻蜓FM、荔枝FM、喜馬拉雅FM、考拉FM各大客戶端,日均閱讀量已達98.5萬次。

古今見識 天下情懷

《看歷史》2018年2月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無問西東》講了那麼多,其實只看他們一家人就行了
張勳復辟失敗後,為什麼能得以善終?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