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那麼窮,是因為不知道身價千萬與一無所有的區別

你那麼窮,是因為不知道身價千萬與一無所有的區別

編者按:英國系列紀錄片《七年》(56Up,又譯《56未知天命》),曾被譽為世界上最優秀的50部紀錄片之一。1964年,該片導演邁克爾·艾普泰德對英國等級制度產生了興趣,他想知道,富人的孩子長大後是否仍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長大後又會如何?於是,他走訪了來自不同階級的14個7歲英國小孩,每隔7年去拍他們的近況。最終,這些人的人生好像證實了導演最初的推測,優良的社會資源,特別是教育資源,早已經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盡,從父母輩一直承傳到子女輩。究其根本,窮人越窮不是窮人不努力,而是他們一開始就選擇錯了了方向。

看過一個很震撼的新聞《BBC跟拍49年:窮人與富人的人生七年》,還有一篇報道也是寫紐約的窮人為什麼越來越窮BALABALA,後來陸陸續續看了很多類似觀點的文章,搞得我暈頭轉向。

BBC跟拍49年,揭露了一個現實:窮人很難翻身

恍恍惚惚,直到我看了《窮爸爸和富爸爸》和《思考致富》這兩本書後,我內心忽然一陣明亮,我發現了一些明顯被人忽略的真相。

窮人真的越來越窮?

令人難過的是,答案是肯定的。

我不太敢解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是窮人,因為實在會得罪人不說,每個人也有他自己截然不同的答案。但是有一個現象在窮人間普通存在:

大部分窮人都認為上班等於穩定的生活,上班應該可以發財。

而事實是這樣的嗎?

1

窮人不但不會選擇,還愛炫耀盲目的勤奮

流水線工作勤奮不?能致富嗎?客服一天能接100個電話,能致富嗎?開計程車一天接100個單,收2萬,你有這個身體嗎?即便有,但是你開多少個2萬每天?能致富嗎?那為什麼窮人不會選擇,而富人就知道選擇呢?

絕對的原因是窮人和富人的起點不同。富人的財商,對財富的認知度,遠遠,遠遠,遠遠比窮人理解得更深刻,更早。

很多成年人都不看財經雜誌,更不用說、8歲的孩子。

富人的童年就知道自己要去哪個學校上課,知道看金融類報紙和報道的重要性,有些甚至7、8歲的孩子,父母就會教育孩子銀行是如何工作的,你為什麼能吃到麵包——麵包是怎樣從小麥變成麵包的。每個不同的階層在麵包的商業鏈條中處在什麼地位。

中產階級的童年也會有自己的夢想,在舒適的環境里學習鋼琴,男孩子玩著玩具槍。而窮人的孩子,每天回到家,不是看到爸爸疲憊的身軀,就是媽媽嘮嘮叨叨生活的瑣碎。

80後的父母更是誇張,他能當著孩子面玩手機,然後呵斥孩子為什麼不去寫作業,甚至有些孩子只希望在睡前能見到一次忙碌的爸爸。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少寫作業則成為他們的願望。

從父母和家庭開始,窮人就已經遠離優質社會資源了,他們甚至都沒有基本財富意識。差距至此就已經拉開。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後天的學習。

窮人家的童年都在瞎玩,富人家呢?

富人家的孩子難道就不喜歡瞎玩?

我們也聽說過很多寒門出貴子的故事。他們逆襲的根本原因是他們先選擇成為富人,然後再去努力成為富人,再說一遍,是先有選擇後再去努的力。他們本來沒有這些財商,沒有這些機遇,沒有這個能力,沒有建立系統的資金,那他們為什麼能成功?

學習。

他們看書,他們不拒絕並大量和富人交流,他們願意跳出原來的圈子,他們去和比自己優秀的人靠近,他們相信別人的程度大於避免受騙的猶豫(就是被騙了,也能從經歷中學習到新的事物,從而能辨識出新的機會)……

這些行為讓這部分窮人開始產生質的變化,即便他現金流不多,但是因為他對待財富,對待被動收入,對待現金流有了徹底的認知,機會來的時候,他能認出來,並抓住。即便這次沒有抓住,他也不會放棄,他會去補充短板或者增加優勢,期待下一次機會再來時,能抓住。

這樣的窮人,其實只是沒有具體的錢而已,在意識上已具備富人的思維。而沒有富人思維的窮人,將永遠繼續困在忙碌中,一輩子碌碌無為,還把勤奮當作驕傲來炫耀。

而真正的窮人,機會來臨的時候他甚至都察覺不到那是個機會。

2

窮人一直在琢磨如何拿到更高的薪水

看看身邊的窮人,還真的有以加班為榮的。

窮人天天都在琢磨能拿到更高的工資,而不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系統,讓系統為他掙錢。他們對街頭出現的共享單車並不感冒,但是對如何宮斗把對手逼走,如何獲得老闆的垂青,如何獲得員工的仰慕卻十分熱衷。他們甚至幻想爬到總經理後,拿到公司的股份,5年後,再把股份賣掉成為千萬富翁。

然而,他們卻很少考慮錢也會貶值,很少考慮年齡的增長,父母的衰老,公司是否真的能上市,老闆隨時能找到比他更年輕,更有能力的替代者……說實話,窮人都只是幹掉職場里的競爭者,卻很少有真正想過,跳出職場,將蘋果樹種在自己家裡。

窮人即便做到副總裁的位置,都在幻想打工緻富,這是窮人之所以是窮人的致命點。

3

不管窮人還是富人,面臨的風險都一樣

但抵抗風險的能力有天淵之別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對待疾病的處理方式。

當窮人的父母得癌症的時候,窮人必須離開工作崗位,照顧父母,從而失去收入,更有嚴重者而此被解除勞動合同,可能一場病就能讓一個窮人人生徹底毀滅。而富人會怎麼處理呢?他會讓他的職業經理人打理公司,他全身心地照顧他的父母,他即使不工作,照樣有公司的收入,大不了這一年不賺錢,明年再去掙。

當窮人失去工作能力的時候,他只能靠退休金。如果你是80後的話,你應該還記得90年代一塊錢能買什麼?今天的一塊錢呢?用這個道理去思考你的養老金,你覺得窮人真的會老而無憂嗎?你有沒有想過,30年後,有可能一碗面要120塊?到那個時候,你一個月5000塊的養老金甚至都吃不飽飯。

而富人怎麼處理呢?他的系統一直在運行,雖然他老了,但是公司仍然是他的,錢貶值了,但是可能提升價格嘛。還有一部分富人將賺取的利潤進行投資,錢生錢。我認識一個杭州的朋友,喜歡旅行的生活,將政府補貼給她的房子賣了2套,用1000萬做理財,每年光這收益就高達60多萬。

4

窮人一直都在忙,從早上7點忙到晚上23點

窮人為什麼一直都這麼忙,一直要加班?因為他沒有其他的收入,不掙錢就有生存危機,是生存危機……可不是一般的危機。另外車貸,房貸,父母,孩子,事業的發展都會相當的壓力。甚至壓迫到他有放棄人生的感覺。他要一直不斷地工作才有可能活下去。

從7點忙到23點,甚至猝死都不能警醒他。

看過一篇文章,還記得裡面分享到紐約的窮人為什麼要不斷地工作。而直實的情況則要殘忍得多。在餐館裡端盤子的LUCY,其實並不是正式工,餐廳也不可能讓一個端盤子的成為正式工,而選擇僱傭更多人競爭的臨時工。

這很好理解,臨時工錢少,很多人搶著做,而且社會福利交得更少。他們收入當然不夠,於是去找第二份工作,當第一份工作將她的時間碎片化後,誰還要雇她做正式工?

LUCY也沒有什麼技能,只能再去做服務員。於是再去競爭……她得要同時做三份工,才能負擔得起房租,水電費,手機費用,女兒的費用和自己的日常開銷。

而她因為沒有時間,所以都吃得是快餐,廉價的熱量和脂肪讓她30多歲就成為一個臃腫的肥胖者。她更沒有時間鍛煉。

她每天晚上回到家,最希望的就是女兒別來煩她,快點去睡。她並沒有意識女兒的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因為自己就是這樣長大。她不但祈禱女兒乖巧,甚至希望她不說話,還祈望父母不要生病,自己的身體不要出問題,還要擔心暑寒假季。

這兩個季節往往都有大量的大學生來競爭她的崗位,大學生們身材好,還懂得化妝,還年輕,而她為了省早餐的費用,要早晨5點起來給丈夫和孩子做早餐,根本沒有時間去化妝。

漂亮的漢堡背後是很多人密集,辛苦而廉價的勞動。

如果你是LUCY,你有時間學習嗎?有時間社交嗎?有時間和更優秀的朋友聊天嗎?即便有時間,聊什麼?聊電視劇?聊包包?聊瑜伽?她怎麼突破自己?她自己親手掐死了跳出窮人圈子唯一可能:時間。

富人也會忙,什麼時候忙?基本上就是在系統建立的時候(創業前期),不但忙,可能沒有面子,甚至當他們去催貨款的時候,去拿訂單的時候,會失去做人的尊嚴……公司穩定後,進入平穩收入期,才真正受人尊重。

而窮人幾乎都過不了這一關,他們在極度貧困的時候從不會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卻在拚命地抱怨命運對自己如何不公。

5

人生的四個階段

下圖是清華泰客會秘書長魏福生老師經常用來講職業規劃的課件。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0-20歲:學習階段

在這個階段,我們衣食無憂,基本靠父母就夠了。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考上好的大學、學到好的專業、結識好的同學。

21-40歲:拼搏階段

在這個階段,我們找工作、結婚、生子,養妻子、養孩子、養房子,上有老小有小,所以這個階段我們需要拚命地工作和生活。賺了錢還需要投資到圈子和學習上,讓自己有良好的人脈資源和學歷背景。

41-60歲:收穫階段

40歲之後,我們經驗豐富、人脈豐富、資源豐富,同學們通過10多年的磨練都小有成就,基本都可以有一定的級別和資源了。所以這個階段是我們事業最容易成功、也最容易賺錢的階段,所以是一個收穫的階段。

61歲-終身:享福階段

過了60歲,我們賺到了錢,孩子也長大了,可以週遊世界,該是我們享福的階段了。

然而,以上只是一個理想的人生規劃,大多數人都沒有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第二階段(21-40歲),該拼搏的時候沒拼搏、該投資人脈資源的時候不去經營圈子、該投資學習的時候沒去學習深造、該積累經驗為職業轉型做準備的時候選擇了安逸……結果一過35歲,自己的競爭力直線下降,很快被80後90後00後趕超,被小年輕領導,被小年輕教訓……收入幾乎沒成長、慢慢失去競爭力、甚至被裁員,以至於40歲後人生就開始走下坡路,在人生的第三階段不僅沒有太大收穫,反而損失巨大,最終在61歲後的享福階段仍然為生存奔波、苦不堪言!

魏福生老師2012年從諾基亞離職的時候正好是36歲,那時他家裡有兩個孩子,愛人是全職太太,找了半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雖然有諾基亞賠償的幾十萬,但是那時的我真是壓力山大、極度迷茫。那時他找工作面試的時候曾經被畢馬威出來的一個民企高管鄙視:「你都在諾基亞工作了13年了,那你就是廢物了!」是啊,24-36歲的他在諾基亞這個溫水裡煮了13年,慢慢已經成為諾基亞流水線中的一個螺絲釘,已經不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13年的溫水已經讓我慢慢成為一隻生不如死的青蛙、一個「廢物」!

值得慶幸的是,魏福生老師在2012年年底根據自己的競爭優勢選擇了保險行業,與清華83級材料系的曾麗仙師姐一起,用5年的時間在太平人壽打造了200多人的尚品卓越理財團隊,在人生第二階段成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用保險創業的方式讓自己擁有了一個全新的事業發展平台,讓我在41-60歲的人生第三階段進入收穫階段,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經營幫助他人、成就自己。

不過,大多數人並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人生的四個階段,更不知道如何在自己的第三階段實現人生的價值變現,最終就很難成為人生贏家了!

當然,更令人難過的是,窮人根本沒有功夫,也不屑於聽誰講什麼財務永生,他沒有時間聽你瞎BB,他們只在乎一件事,哪裡有好工作?

1、從社保知識談重疾險:重疾險50萬起

2、顧問式關係營銷核心:需求面談

3、年金保險的銷售利器:理財金字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卓越人生 的精彩文章:

一個女人最大的福氣:生命中有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歡

TAG:卓越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