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練型管理者和傳統管理者的3大區別,「後勤」和「主宰」的較量!

教練型管理者和傳統管理者的3大區別,「後勤」和「主宰」的較量!

Nostalgia

 Keys to Imagination

Yanni 

00:00/04:35

合夥制新興企業的崛起,源於採用了一種區別於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即教練式管理。這種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打破了團隊成員認知障礙,拓寬團隊成員的思維,強化了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從而使團隊管理效率得到快速提升,同時團隊的綜合競爭力得到加強。

合夥制企業中需要的教練型管理人員是一種新型的管理人才,泛指擁有教練思考模式、教學能力,能運用教練理念和框架培養團隊的人。但最終的目的是要帶領團隊達成組織目標,因此是教練的同時,更多的還是管理,需要會帶領團隊,更要會管理團隊。

很多管理者往往會將兩者混淆,結果造成了個人轉型成功,但無法帶領團隊達成組織目標的現象。所以,有必要將教練型管理者與傳統管理者進行對比,看看兩者具體有什麼差別。

兩者有一個核心的區別:傳統管理者是指揮團隊達成目標的人,是團隊的主宰者;教練型管理者是協助團隊達成目標的人,是團隊的後勤人員。

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傳統的管理以指令為主,管理者喜歡給意見,依賴規章制度進行管理,注重解決問題。傳統管理關注更多的是事情本身,是如何將事情做好做對;教練型管理關注更多的是人本身。無論多麼偉大的發明、多麼驚人的成就都離不開人的因素。企業管理及生活中其他的方面也同此理,無論多麼完善的制度與多麼激動人心的計劃,離開了人的因素,一切都只不過是一個空想罷了。只要解決了人的問題,所有的事情自然就能解決。

(2)傳統的管理強調的是對事情本身的監督與控制;教練型管理側重於對人的激發與支持。教練型組織中強調團隊的目標與成果的達成高於一切,會激發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組合成為一個有機的、互補的、相互協作與支持的整體和組織,去實現工作的最終目標。

(3)應用教練技術的教練型組織所強調的目標並非上面制定、下面執行。其強調的是:結果提前,管理者(教練型管理者)靠後。將結果置於團隊每一個成員的面前,強調的是團隊實現目標,管理者作支持者、作資源的整合者、作啦啦隊的隊長;強調的是團隊作戰,而非管理者唱獨角戲;管理者更多的是以教練與輔導員的角色出現,明確方向,帶領團隊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產出。

本文摘自書籍《新合夥制2》

作者:張子凡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乾貨 的精彩文章:

松下、索尼等日企的日漸沒落,反思僱傭制還適合這個時代嗎?

TAG:天天乾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