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餵了一年母乳,為什麼我還會得乳腺癌?

餵了一年母乳,為什麼我還會得乳腺癌?

不抽煙的人為什麼得了肺癌?

不喝酒的人為什麼會得肝癌?

乳腺癌:餵了一年母乳,為什麼我還會得乳腺癌?

「第一,我沒有遺傳,我體質很好;

第二,我剛生完孩子餵了一年的母乳;

第三,乳腺癌患者都是45歲以上人群,而我只有31歲,為啥是我得了癌症?」

因患乳腺癌去世的復旦大學教師于娟,在其博客《活著就是王道》中寫道。

乳腺癌的確有一些高危因素:有家族史、未婚/未育、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觸過較高劑量的放射線或雌激素的長期刺激等。

但是,準確來說,高危因素是促發因素而不是根本原因,降低這些因素影響,可能會使發病年齡推遲一些,發病程度相對輕一點,但絕不是避免危險因素就一定不得乳腺癌。

滴滴總裁才37歲,就查出乳腺癌,又一個能幹的女人在最好的時光罹患這種病,這和她承受的精神壓力有直接關係。

當一個人處於中醫所說的肝鬱狀態時,也就是情緒總處於抑鬱、憋悶或者緊張狀態時,她體內的雌激素高位。

凡是手術後雌激素水平過高,或者雌激素受體過高的乳腺癌病人,往往都表現為肝鬱癥狀,她們總是心裡不舒暢,像憋了股火。

而這一類人比其他不肝鬱的人,情緒輕鬆的人,乳腺癌複發的可能要高。肝鬱-雌激素-乳腺癌的規律,早在古代中醫醫籍中就有記載了,乳腺癌是精神壓力大,壓出來的。

清代名醫虞摶的《醫學正傳》中對乳腺癌的記載是:「乳岩,多生於憂鬱積憤中年婦女」。

乳岩,就是乳腺癌,古人也發現,肝鬱的女性更容易得乳腺癌。而肝鬱又常是女人由個性導致的體質特點,所以才有「女子以肝為先天」的說法,女人一方面需要肝血的濡養,另一方面還需要保證肝氣不郁。

和我們的祖先相比,現代女性肝鬱的機會更多,程度更深,社會競爭的壓力增加著現代女性肝鬱的可能。

建議:預防乳腺癌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檢查、早治療。建議40歲以下女性進行乳腺超聲檢查,40歲以上則需要鉬靶X檢查,必要時還需要做乳腺核磁共振。

胃癌:我年輕、身體好,為什麼會得胃癌?

23歲的小麗,平時身體倍兒棒,突然吃什麼都吐,肚子越來越脹,持續好幾周,體重急速下降。

結果去醫院檢查發現肚子存在大量血性腹水,本應鬆軟的胃壁變得格外堅硬,猶如皮革一般。最終,小麗被確診為胃部低分化腺癌晚期。

胃癌發病人群總體來說是中老年人,但並不是年輕人就不會得,門診中接觸的最年輕的胃癌患者只有13歲。

近年來青年人胃癌發病率升高,發病年齡年輕化,和一些年輕人愛在街邊小攤吃快餐、麻辣燙,營養不均衡有關係。

而且很多人直到出現胃部嚴重不適才去醫院,這時查出胃癌就已經到晚期。黑便、嘔血、黃疸癥狀,這往往就是處於胃癌晚期的癥狀。

所以,對於胃癌的早期癥狀一定要警覺:不明原因貧血、消瘦或有胃部癥狀,不論年齡,都要及時就診,接受胃鏡檢查。

建議:胃癌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史、慢性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病史人群,要更加積極篩查,40歲以後定期做胃鏡,一般1~2年做一次較好。還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拒絕霉變、辛辣的食物。

肺癌:我不抽煙,愛健身,為什麼會得肺癌?

30歲的Vicky Veness是一位私人健身教練,前不久她在Facebook(臉書)上發布了一張自己被診斷患有第4期肺癌的照片,引起了網路上一片震驚。她愛跑步,飲食十分健康,就是這樣一位看似「健康」的年輕人卻患上肺癌。

大家要明確一點,不吸煙並不代表一定不會得肺癌。

事實上,肺癌是由很多因素導致的,抽煙雖然是造成肺癌的「頭號殺手」,但是一些次要的原因也不容忽視。比如這些致癌因素:長期暴露於「二手煙」的環境之中;熬夜、加班導致身體過勞,抵抗力變差,免疫力變弱,也會加大患上肺癌的幾率。

建議:40歲以上有主動或被動吸煙史或者生活在霧霾嚴重地區的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掃描檢查。年輕人如果有預防意識,也可以到醫院徵求醫生建議,主動做一些肺部檢查。

肝癌:我不喝酒,為什麼得肝癌?

黃女士今年24歲,平時不抽煙也不喝酒,卻被查出患有肝癌,而且已到晚期。

開始時嘔吐、沒食慾以為是胃病。在出現右腹疼痛幾天後,到醫院被醫生確診為肝癌晚期。小黃的媽媽想不通,「女兒這麼年輕怎麼會得癌症呢?」

在這個案例中,黃女士得癌並不是意外,原因是小黃的媽媽是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由於嬰兒出生時沒做病毒阻斷,所以嬰兒一出生就攜帶乙肝病毒。通過二十多年長期的乙肝感染,小黃的肝臟已經經歷了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的「肝癌三部曲」

肝癌並不是遺傳病,但由於母親將乙肝傳播給小黃,就明顯增加了患肝癌的風險。乙肝病毒不斷破壞正常的肝細胞,日積月累的就可能出現一些特別區域基因的突變,從而導致肝癌的發生。

長期酗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硬化,明顯增加患肝癌的風險。但不喝酒也不一定就能完全不患肝癌,因為還有很多導致癌症發生的危險因素:比如食用過期的茶葉或米、平時工作壓力過大、經常吸煙等等。

建議:肝癌預防最理想的還是早診早治。篩查項目有B超、腫瘤標記物等,如果患有由於乙肝、丙肝、脂肪肝等因素造成的肝硬化,尤其要注意這兩項的篩查。

惡性腫瘤:幾歲的孩子,為什麼也會得腫瘤?

春晚福娃鄧鳴賀因在春節晚會表演《剪花花》而被大家熟知。2013年2月,鄧鳴賀因患上白血病而去醫院接受化療,確診為急性白血病,屬於初期。2015年4月28日晚,鄧鳴賀因白血病複發,搶救無效逝世,年僅8歲。

不少人為小癌症患者惋惜,不是都說癌症是老年病嗎,為什麼小孩也會得癌症?

近幾年兒童腫瘤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兒童腫瘤和內、外環境有關。

內部環境:

首先就是基因遺傳因素,很多病例都可以在患兒的家族中找到相關遺傳信息;

第二,母親是否有良好的孕期環境也有很大關係。懷孕期間接觸到有致癌作用的物質時,比如電磁、離子輻射等,很可能通過母體作用於胎兒而導致腫瘤。

第三,最容易被忽視的是,孕期「感冒」不能亂用藥,尤其是口服抗生素或是激素類藥物都可能使胎兒發育異常。

外部環境:

第一,過度裝修。發病率第一的白血病,不少病患都有過住剛裝修新房的經歷,而過度裝修用到的不少材料中都含有苯、甲醛等化學毒物,可能誘發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疾病。

第二,二手煙環境。還有一些孩子因為父母的關係,長期被二手煙危害,香煙中含有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很可能破壞孩子的免疫系統,較成年人更易導致癌症的發生。

第三,飲食上,常吃高脂、高糖的食物,吃洋快餐、膨化食品、碳酸飲料等都會使體內熱量過剩,脂肪堆積,進而增加患腫瘤的風險。

建議:怎樣早期發現?三次B超體檢計劃。第一次是在「准媽媽」時期,一定要進行一次胎兒B超檢查;第二次是孩子出生後1年內檢查一次B超;第三次是孩子3歲左右做一次B超。

孩子如果出現長期低熱、消瘦、無力、面色蒼白、食慾下降、便血,局部痛疼或是在腹部能摸到包塊等,應儘早帶孩子到兒童專科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第一回合:生髮pk代謝

中醫的「五藏」是從五行的功能來定義的,

所以肝心脾肺腎是人體的五個功能模塊,

而不是五個解剖器官。

「肝生髮」的功能,

就像春天土裡植物嫩芽

充滿力量要破土而出的感覺。

「生髮」在人體的第一個體現是

喚醒沉睡的身心,來應對一天的工作生活。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昏頭昏腦怎麼能養家糊口,

當外來挑戰比較大的時候,將軍也不手軟,

會動用力量來突破困難,即「應激反應」。

西醫的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

我們吃進去的水谷精微等各種營養

都在肝臟由肝臟分泌的膽汁來消化

同時肝臟排除的毒素一部分也混跡於膽汁中

隨糞便排出。

-------------------

第二回合:發青pk發黃

中醫的將軍肝,性子非常剛烈,

「肝主怒」,只要人一覺得不爽,

肝氣就寫在臉上了:臉,怎麼綠了!

所以大家看到臉色發青的人躲遠一點~

西醫肝臟如果出了問題,

比如乙肝、黃疸等問題,

膽紅素在體內堆積,會導致人全身發黃。

第三回合:疏泄pk排膽汁

「肝主疏泄」出處在朱丹溪的《格致餘論》:

「主閉藏者腎也,主疏泄者肝也。。。

物所感則易動,動則精自走。。。而疏泄」。

外部的事物如果觸動到了人,

肝氣就發動,應激消耗精氣能量來應對之,

這是疏泄。

我們日常遇到的這種情況多是發泄情緒。

比如當有人罵你時,

身體自動就會認為是危險,

應激反應產生一股能量,你

狠狠地罵回去就疏泄了,爽了!

但是如果是被老闆罵呢?

不敢罵回去。。。疏泄不了,

就氣鬱壓抑在體內了。

-------------------

排泄膽汁是消化食物的重要一環,

與《格致餘論》里的描述相去甚遠。

但是為什麼我們中醫書中經常提到

肝的疏泄功能失調時,膽汁不能正常排出,

導致膽囊炎、膽結石呢?

因為,本來肝才是分泌膽汁的器官嘛

治療這種肝鬱脾虛的方子:

【組成】茶薊椰橄片,益生菌,葡萄籽

【功效】行氣化痰,益氣健脾和胃。主治氣滯脾虛,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泄。

-------------------

肝藏魂終極揭秘

我們知道了西醫的肝臟體現了

「脾運化」的一部分功能,

那麼是否有其他的解剖器官

能體現「肝生髮」模塊的疏泄藏血等功能呢?

答案是顯然有!

人體的清醒和應激反應

(包括發怒、失血應激等)功能

在西醫上歸屬「交感神經——腎上腺軸」!

我們的將軍肝實際上包括了神經系統啊,

所以藏個魂就順理成章啦~

如果覺得好,別忘了點贊喲。

歡迎關注公眾號健康者指南,我們的宗旨是:有趣、有料、有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乳腺癌 的精彩文章:

乳腺癌還有一顆救命的「小草」!
拿什麼拯救你,女性第一癌:乳腺癌

TAG:乳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