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調皮起來的樣子,我還真有點害怕呢

你調皮起來的樣子,我還真有點害怕呢

「 你走,我不送你,

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送行》 梁實秋

多少人對於梁實秋的印象,停留在這個句子。

他也柔情蜜意地翻譯過莎翁的作品「遷延蹉跎,來日無多。二十麗姝,請來吻我。衰草枯楊,青春易過。」但這只是這位老鐵內心柔軟的一面。

他深諳「罵人的藝術」,24歲初出茅廬,與46歲的魯迅展開論戰,持續多年,直到魯迅去世;他鐘情翻譯,歷時38年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歷史第一人;他率真敢愛,72歲迎娶小他28歲的大明星韓菁清……

可今天要說的,是他的腹黑段子手特質。

1

乍看像個書獃子

實則有個不羈的靈魂

梁實秋「民國第一段子手」的稱號實在是當之無愧。人送外號「民國郭德綱」,德藝雙馨,腹黑段子手。

日常生活所見,被他寫成段子,讀者或會心微笑,或哈哈大笑,雖多是調侃,卻也大都是對生活細緻入微觀察後的真知灼見

梁實秋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清末秀才。這樣的家庭氛圍,就決定了梁實秋自幼接受了,傳統儒家文化的滋養與熏陶。

所以在他的文化基因里,溫和淳厚,明凈淡雅是基調。加上他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相貌,乍看起來很是忠厚老實,像個書獃子。然而,他卻有著一個不羈的靈魂,

和一些惹人發笑的習性。

1923年8月,20歲的梁實秋,從上海浦東登上「傑克遜總統」號遠赴美國。

聞一多是他在清華時結識的好友兼詩友,未出國時兩人還商量,像他們這樣的人,到美國那樣的汽車王國去,會不會被汽車撞死?

結果比梁實秋早一年去美國的聞一多,來信的第一句話便是:「我尚未被汽車撞死!」

此後這兩個「難兄難弟」便在美國開啟了留學生涯。

前排右二為梁實秋,後排右二為聞一多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青島大學學生鬧風波,聞一多和梁實秋成了最受攻擊的對象。

一次,黑板上出現了一幅漫畫,或者一隻烏龜和一隻兔子,旁邊寫著「聞一多與梁實秋」。

聞一多嚴肅地問梁實秋,「哪一個是我?」

梁實秋一本正經,「任你選擇。」

梁實秋的好友王敬義,常到梁家做客。每次來訪都會在門口偷偷撒泡尿才離去,梁實秋一直裝作不知道。

後來王敬義自己招了此事,「每次我都撒泡尿才走,梁先生知道嗎?」

梁實秋答道,「我早知道,因為你不撒尿,下次就找不到我家啦!」

2

對吃

他是行走的教科書

普通人吃喝是圖個溫飽,他倒是吃出了一門學問。

無論什麼樣的美食,在梁實秋的筆下不僅饞人,而且還多了些文化氣息。不管是瑣碎的食材還是枯燥的工序,在梁實秋的筆下都生動了起來。

不少人都把梁實秋的書作為枕邊書,在忙碌奔波一天後,從他的文字中體會些生活趣味和人間煙火,領悟那些源自於生活最樸素的哲學。

講到學生時代大家的吃相:

大家共同研究,發明了四個字的訣竅,曰:狠、准、穩、忍。遇見好吃的菜,講究當仁不讓,引為己任,旁若無人,是之謂「狠」。一碗的肉,塊頭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肥有瘦,要不假翻動而看得準確,何者最佳,何者次之,是之謂「准」。既已狠心,而又眼快,第三步工作在用筷子夾的時候要夾得穩,否則半途落下,費時耗力,有礙吃相,是之謂「穩」。最後食既到嘴,便不論其是否堅硬熱燙,須於最短時間之內通通咽下,是之謂「忍」,言忍痛忍燙也。吃相到這個地步,可以說是沒有挑剔了。

——《吃相》

在《雅舍談吃》中,他寫道:

有一位先生問我:「您為什麼對於飲食特有研究?」我一問問得我好生惶恐。

我幾曾有過研究?

我據實回答說:「因為我連續吃了八十多年,沒間斷。」

晚年,梁實秋因患糖尿病,不能食甜,但他常私下偷吃解饞。一次和劉墉同桌吃飯,冷盤端上來,梁說,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帶甜味的熏魚;冰糖肘子端上來,他又說不能碰,因為裡面加了冰糖;什錦炒飯端上來,他還是說不能吃,因為澱粉會轉化成糖。

最後,端上八寶飯,劉墉猜他一定不會吃,沒想到梁居然大笑道:「這個我要。」朋友提醒他:「裡面既有糖又有飯」。

他笑著說,就因為早知道有自己最愛吃的八寶飯,所以前面特別節制。「我前面不吃,是為了後面吃啊;因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須計劃著,把那"配額』留給最愛。」

要說什麼是骨灰級的吃貨,他當仁不讓。他對吃講究,對自己的意願更是堅守。

3

有做自己的自由

和敢做自己的膽量

冰心說:「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男性朋友之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

而梁實秋曾寫過一篇《繁星與春水》,保守地批評了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後來兩人在開往美國的輪船上相識。

他問:「您到美國修習什麼?」

她答:「文學。」

她問:「您修習什麼?」

他答:「文學批評。」

這個冰心眼中最像一朵花的梁實秋,不管外界如何洶湧,從不矯揉造作,隨波逐流,他永遠都是自己生命里的主角。

梁實秋的幽默,是在骨子裡。即便到了老年時代,也活脫脫是一個「老頑童」:

有人問我多大年紀,我據實相告「七十八歲了」。他把我上下打量,搖搖頭說:「不像,不像,很健康的樣子,頂多五十。」好像他比我自己知道得更清楚。那是言不由衷的恭維話,我知道,但是他有意無意地提醒了我剛忘記了的人生四苦。能不能不提年齡,說一些別的,如今天天氣之類?

——《年齡》

71歲的梁實秋灣與43歲的韓菁清結婚時,新婚當晚,梁因高度近視,又不熟悉環境,沒留心撞到了牆上。新娘立即上前將新郎抱起。

梁笑道:「這下你成"舉人』了。」

新娘也風趣地回答說:「你比我強,既是"進士』(諧音近視),又是"狀元』(諧音撞垣)。」

兩人相視大笑。

其實社會上反對的聲音,無外乎是因為梁實秋是德高望重的學者名人,因年齡差距過大而冠以他薄情與風流的頭銜。唯獨沒人體諒他一個人身患疾病與孤苦。

但他似乎一直都有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膽量。

對於晚年的這次愛情,梁實秋說:

「我只是一個凡人——我有的是感情,除了感情以外我一無所有。我不想成佛!我不想成聖賢!我只想能永久永久和我的小娃相愛。人在愛中即是成仙成佛成聖賢!」

4

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則為文急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梁實秋的筆調幾乎都是從容自在,平和沖淡。字裡行間之中,也總有一種耐人尋味的神韻。

舊學根底深厚,兼有西學所長,使得梁實秋的小品文文風詼諧又足夠雅緻,用典多卻一點兒也不生澀。以至於朱光潛在給他的信中直言不諱,「大作《雅舍小品》對於文學的貢獻在翻譯莎士比亞的工作之上。

梁實秋不是大智者,大通人,也不為石,不為玉,他只在玉石之間。

無論事業還是私人生活,他都安於恬淡靜謐的樸素從容,並從中體會難得的生命快感。

讀了這麼多段子,你是不是也覺得,不論生在哪個時代,梁實秋都會是最好的段子手之一?

方庭書店

經開區航海東路第十大街

中大門國際購物公園3號館2樓

▼誰都不服,舅服梁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大門 的精彩文章:

好雨時節,潤物無聲
紐西蘭館試營業,New Zealand Style打卡成功,Get√!

TAG:中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