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麥肯錫報告:中國已成全球數字經濟中心

麥肯錫報告:中國已成全球數字經濟中心

每經實習記者 顧傑 每經編輯 姚祥雲

「看這張圖,17%到20%的工作職能將被自動化替代,這是2030年將會在中國發生的事情。」近日,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院長、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華強森在「第三屆新經濟智庫大會」上這樣說道。

「中國已經是全球數字經濟的中心。」華強森認為,對於發達經濟體來說,未來10~30年的經濟發展都將被數字化所推動,這其中當然包括中國。

2017年兩會,數字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那麼,未來中國的數字經濟將如何發展?同時,對於潛藏的風險又該如何防範?

三要素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

據統計,2017年全球市值前十強中,包括蘋果、谷歌、微軟在內的科技網路公司佔據七席。值得注意的是,來自中國的騰訊和阿里巴巴首次擠進前十。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為何如此迅速?

華強森認為,中國數字經濟主要由三個因素推動。首先是龐大和年輕化的市場基數,能夠實現大規模快速商業化。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6月,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已達7.51億,其中,20至29歲年齡段的年輕網民達29.7%,佔比最高。

其次,數字巨頭充分資本化,正在建設深厚的數字生態圈。根據麥肯錫提供的數據,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已經佔據風投總額的42%。

第三,政府給予創新者實驗的空間。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網信辦聯合印發《「互聯網+」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18年將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慧市場應用規模,釋放出政策利好的強烈信號。

華強森表示,「既有市場,又有公司,也有政府,所有的人都願意發展數字經濟,這就是融合,而這些融合都在中國進行,我認為這在未來30年還會繼續。」

不過,華強森也指出,目前中國的數字經濟還沒有達到世界老大的地位。「不管是人、資料庫、培訓還是交易量等,從各方面來講我們能看出中國正在追趕美國,但還是有一個差距。」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分析數據,2013年,中美在行業數據化中的差距為4.9倍,而在2016年,這一差距縮小為3.7倍。華強森表示,這對投資人來講是好消息,因為「意味著還有更多的機會來縮小這個差距。」

仍有七大要素促就業增長

通過分析收入水平、人口特徵及行業機構,麥肯錫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中國社會的自動化水平將介於17%至20%之間。也就是說,僅僅12年後,中國社會近20%的工作職能將完全被自動化所代替。

機器取代人工,似乎是數字經濟不可避免的問題。如果科技變得和人類一樣聰明,人類該如何生存?人類又該如何通過工作實現包容性增長?

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看來,人們不必對此過分擔心,FaceBook月活躍超過20億,微信超過9億,這就形成了超級巨型的市場,在此基礎上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表示,「阿里巴巴就創造了3300萬的就業,FaceBook也創造了452萬的就業機會」。

儘管社會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自動化趨勢不斷加深,但根據麥肯錫的報告顯示,從需求方來看仍然有七大因素推動就業增長。分別是消費收入增長、老齡化醫療、技術花費、地產建築投資、基礎設施投資、能源轉化及效率。其中,消費收入增長已成為促進就業增長的最主要因素。

華強森說,與美國相比,中國在需求側佔有優勢,因為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數量爆發,產生了巨大的消費需求,成為推動就業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下的新工作將對員工產生新要求。華強森指出,未來的工作將會運用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包括合作、管理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以專業知識應用為例,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分析,在百萬全職人力工時條件下,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作小時數為569,而增加的工作小時數為2293。可見,知識型員工仍然有強大競爭力。「而一些體力勞動,比如說司機、建築工人等,是最可能被機器或者自動化替代的。」華強森說。

面對新形勢,中國該如何應對以保持數字經濟的良好快速發展?華強森提出四點主張,第一,為勞動力提供培訓以應對勞動力市場變化;第二,擴張數字經濟,擴大參與範圍;第三,繼續建設基礎設施,支持全球化流動,刺激全球需求;第四,嚴守全球治理優化原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看我來說 的精彩文章:

2018:防控金融風險是首要攻堅任務

TAG:新聞看我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