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春伊始,漫談養生

新春伊始,漫談養生

新春伊始,養生保健須知

經歷了一個春節假期,正月初十很多人都已經開始上班了,扶元在這裡先跟朋友們說聲:新春健康!春節一過,則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春天就開始了,經過了漫長的冬季,春季的身體保健自然要跟季節相應,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春季的保健要領。

一、春季,是調理體內陰陽平衡,協調機體功能的重要時機,一定要把握好。

春季養生要陰陽平衡

中醫認為,春應於肝,肝氣旺,易乘脾,故春分養生,一要平抑肝陽,二要健脾益氣,三要滋陰養腎,以此協調肝的陰陽平衡。此時可適食大棗、蜂蜜、桂圓、淮山、枸杞、核桃以及春芽、春筍、韭菜、豆芽、豆苗、菠菜、萵苣、桑葚、櫻桃、草莓等時令蔬果,還可適當飲用菊花茶、薄荷水、花茶等飲品。為避免食物性味過偏,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添加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涼。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可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春分後雖然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冷暖交替反覆,而且風多、風大,我國自古就有「春分風不小,要防痛深擾」的說法。因此按照「勿極寒,勿太熱」的原則,早晚要適時添加衣物,平日多曬太陽,以防時病襲擾。春分過後養生的關鍵在於增強自身免疫力,要保持輕鬆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保持正常睡眠時間,並多到戶外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等體育鍛煉。另外,要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促進血液循環,維持機體平衡,收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二、春季護理小貼士集合

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也是養生的最佳時節。那麼關於春季養生小貼士你了解多少呢?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些春季養生小貼士吧。

春季養生小貼士1:

1.春季宜養脾胃

肝屬木,脾屬土。春季肝氣上升,則使肝木過旺而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養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調養。「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腸胃功能長期不好的人,在這個季節調養脾胃,對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幫助。」專家說。

2.春季宜養諸不足

經過漫長的冬天,人體的各個器官機能都消耗較多,加上春季陽氣生髮,容易造成陰陽不調的狀況,出現陽虛癥狀。如脾陽虛者胃口不好、大便溏濕、氣若少神,腎陽虛者手足冰冷、腰膝酸軟等。順應自然界趨勢,春天也是養諸不足的好時機。利用外出運動或者家庭理療方式進行排汗排酸,更新細胞代謝能力,提高機體抵抗力。

「養諸不足的基本原則,還是以補陽為主。」專家說,春夏養陽,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養生要訣。

春季養生小貼士2

3.溫補陽氣,忌酸宜甘

專家介紹,如今正值初春,寒氣未退,依然可以服用一些溫補食物,如韭菜、蔥、姜等物,以補全身陽氣之不足。

但隨著天氣漸暖、陽氣漸升,溫補可逐漸減少,轉而多吃一些調和肝氣、營養心神的食物。首先忌酸,因為酸性收斂,不利於陽氣生髮和肝氣疏泄。其次,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緩的食物,如茯苓、山藥、百合、大棗等,能夠起到緩和緊張煩躁情緒、養育心神、調暢情志的作用;地黃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還可以起到補養肝陰、使肝氣陰陽調和的作用;常按揉足三里,可調養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養肝陰。

4.防寒

乍暖還寒時候,氣溫上下波動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專家介紹,一防外寒,外界氣溫變化寒氣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為寒氣所傷。「含傷陽,心屬陽,寒氣入侵,心臟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5.適當春捂,少怒多喜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大病」,防風防寒都需要做到「春捂」,不宜過早換掉棉服,尤其是體弱多病者,不可驟然換上春裝;此外,春天儘管溫度開始升高,但柚子、梨等性寒的水果也該列入忌口名單,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以上就是關於「春季養生小貼士」的相關資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下面談談中老年人對於春季養生的要求:

中老年人春季養生

1、衣要「治寒」

醫學家孫思邈曾說過「春天不可薄衣」。中醫認為,防病如禦敵。春季乍暖還寒,氣溫多變,如衣著單薄,保暖措施不利,極易受寒患病。特別是中年人各種生理功能開始減退,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變弱,「春捂」是必須的。中老年人衣著要結合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著要鬆軟輕便,貼身保暖。

2、食要「治腐」

春天生機旺盛,人體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亦隨之增加,中老年人要有足夠的熱量十分重要。孔子吃飯的原則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糧食陳舊或變味,魚肉不新鮮了,他都不吃。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過米面的數量,酒可以喝但不能喝醉。春季,老年人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一是保證熱量,適當減少食量;二是粗細搭配,不能偏食;三是脂肪宜少,蛋白亦多。如豆類、魚類、禽蛋、瘦肉等;四是忌油膩、酸澀、生冷之物,少鹽,多食蔬菜、水果等。

3、心要「治躁」

古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關於情緒對健康的影響方面曾寫道:「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易役,氣弱病相侵,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安神益悅樂,惜氣供和純。」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人長期生活在不良情緒中,如鬱悶、焦慮、憤怒時,可強烈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的分泌功能紊亂,免疫機制受損,抵抗力下降。不良情緒不僅容易使人誘發疾病,甚至患上癌症老年人春季養生保健知識老年人春季養生保健知識。而豁達的性格和樂觀的情緒可使人精神輕鬆,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增強。心情舒暢有助於養肝,因為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鬱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4、身要「治疾」

就是要及時地管控疾病,痛癢不可忽略。春天,氣溫回升,有利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氣候變化無常,都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中老年人要增強自我防病意識,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別忘了自己的身體,別忘了醫生的醫囑,別忘了按時服藥。

5、境要「治污」

在環境與健康的關係方面,清代醫學家徐大椿更有自己的卓見。他在《醫學源流論·五方異治論》中指出:「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其氣體隨地不同。」在分析了不同地域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後,他告誡人們,「入其境,必問水土風俗而細調之」,因為「所產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老年人春季養生可見,徐氏關於地理環境對疾病與醫藥影響的認識,已較為深入。

冬去春來,中老年人的調節中樞和機體功能仍處怠緩狀態。一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堅持每日通風換氣;二要保持卧室乾燥,被褥常洗勤曬;三要居室色彩協調,氛圍祥和,可養置適量的花草;四是睡前溫水泡腳,按摩雙腳。中老年人還要切忌「戀卧」,睡眠過多會使新陳代謝減慢,氣血運行不暢,不利濁氣排出。

6、練要「治懈」

古代醫學家華佗很重視疾病的預防,強調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和姿態,創造了一種「五禽之戲」,用以鍛煉身體。常到戶外鍛煉,呼吸新鮮空氣,可蕩滌體內濁氣,增強心肺功能,殺死肌膚上的細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中醫講:「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中老年人在鍛煉中,首先要適度,避免運動量過大;其次要動靜結合,鍛煉時要保持精力,不要過度疲勞;三要適時適項,要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項目,不要做過難、過大、過險的動作。

春季老人養生要「五少」

1. 少濕

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弱時,「濕邪」就會侵入人體,引起疾病。春季雨水增多、風氣重,在這個季節,風濕及關節炎極易發作。因此,春天應注意控制室內濕度,勤曬被褥,不要在早晚等濕氣大的時候到戶外運動,運動時如果出汗,要及時擦乾。

2. 少酸

傳統醫學認為,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春天肝氣旺,肝旺容易傷及脾臟,脾與胃又關係密切,故脾弱易妨礙脾胃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春季應少食酸味,以免肝氣過旺,需增加甘味以養脾氣。春季飲食可以多選擇麥類、薏米、豆類及豆製品、海產品、蛋類、梨、香蕉、蓮藕、芹菜、菠菜、鴨肉、海帶等,尤其是老年人,應少食用那些黏冷肥膩、難以消化的食物老年人春季養生保健知識保健按摩。

3. 少凍

對於那些頭髮稀疏的老人,春天不宜過早摘下帽子、圍巾,避免風寒頭痛、感冒傷風,若在早春疏於保護,頸椎病、肩周炎等就會乘虛而入,尤其是已經有骨質增生的老人,還容易出現局部腫脹、癥狀加重等。春天容易使人大意的還有雙腳,即使天氣暖和,也盡量穿棉鞋或墊雙厚鞋墊。

4. 少懶

春季是萬物生髮、推陳出新的季節,此時老年人忌懶於活動,應常到戶外春遊踏青、打太極拳等,盡情呼吸新鮮空氣,增強心肺功能,還可以沐浴和煦的陽光,殺死皮膚上的細菌和病毒。老年人在春季鍛煉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宜早,應在太陽初升後外出鍛煉,二是不宜空,晨練前宜喝些熱飲,如牛奶、咖啡、麥片等,以補充水分,增加體內熱量及血容量,加速血液循環,防止腦血管意外;三是不宜激,鍛煉時盡量選擇舒緩一些的運動,不宜過於激烈和持久。

5. 少怒

按照傳統中醫理論,五臟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如果由於氣候、情志、飲食等因素,造成某些臟腑生理機能太過或不及,就會破壞機體動態平衡,出現疾病。春季若情緒過於急躁或起伏過大,容易導致肝氣鬱滯,傷到脾臟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人要做到心胸開闊,凡事不要斤斤計較,少發脾氣。

編者

關於保健、養生和遠紅外理療,大家有什麼問題歡迎隨時給小編留言,小編會一一解答哦。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扶元遠紅外專家 的精彩文章:

扶元冬日課堂:紅棗吃出美麗來

TAG:扶元遠紅外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