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次開放:我國對外開放的歷史新起點

二次開放:我國對外開放的歷史新起點

《二次開放——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國選擇》

主編:遲福林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當前,經濟全球化正步入一個大變局時代,並對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出新的課題。尤其是2016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逆潮湧動、「黑天鵝」頻出,各國市場開放不確定性明顯增大。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上指出,「要主動作為、適度管理,更多發揮經濟全球化正面效應;要順應大勢、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要講求效率、注重公平,共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教授的新著《二次開放——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國選擇》一書比較集中地闡述了經濟全球化新變局背景下我國對外開放的戰略選擇。該書提出了「二次開放」的新命題,開闢了一個開放轉型的新視角。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我國的對外開放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未來5~10年,對外開放的內涵、外延、路徑都將呈現新的趨勢性變化。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新階段的對外開放既承載著為國內經濟轉型與結構性改革提供新動力的歷史使命,又承載著全球經濟治理的大國責任擔當。應對經濟全球化新變局,我國需要以經濟轉型為目標推進結構性改革,在堅定擴大開放中贏得國內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對外開放既需要著眼於拓寬國內經濟轉型的戰略空間、為結構性改革提供新動力,還需要在引領開放、包容、共享的經濟全球化上作出自己的努力與貢獻。

該書提出新階段對外開放的三大戰略。主張以自由貿易區戰略、「一帶一路」倡議、服務貿易戰略為重點,務實推進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未來3-5年,如何將「一帶一路」倡議和自由貿易區戰略有機結合,是新階段擴大開放的重大任務。建設「一帶一路」,是要推進我國和相關國家的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加強自貿區域合作,是達到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自2002年我國啟動同東盟的自貿區談判以來,目前已經簽訂了14個自貿協定,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但已經簽訂的14個自貿協定中,涉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不到一半。這就需要加快推進同「一帶一路」相關的自貿區談判,如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國-海合會、中日韓、中國-斯里蘭卡、中國-馬爾地夫自貿區談判;利用傳統互補性,發展新型互補性,建成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該書提出了對外開放與國內經濟轉型、結構性改革的有機融合的新思路,突出了服務貿易與服務業市場開放。客觀地看,服務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任務,否則難以承擔經濟增長主動力的重任。

應當清醒地看到,儘管目前我國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貢獻率大,但服務業結構需要優化,服務業國際競爭力不高的矛盾也比較突出。未來3~5年,在發展重點上,應當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位造業轉型升級創新。大力發展交通運輸、物流、金融、高技術服務、設計諮詢、商務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法律服務等,改變我國製造業「服務內置」現象。細化專業分工,鼓勵製造企業剝離服務環節,將研發、設計、內部運輸、採購等活動外包。同時,要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互聯網+」,提升批發零售、倉儲物流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養老、保健、育幼、家政等市場需求旺盛的短板,改造、升級傳統的生活性服務業。在發展方向上,努力培育新興服務業,催生經濟增長新引擎。在發展政策上,要繼續簡政放權、減少市場准入審批,為中小微服務企業打開大門;繼續完善服務企業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各項配套政策;根據服務業輕資產、勞動密集、人員流動快等特點,認真研究適應服務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社保政策等,精準支持服務業發展。

發展現代服務業,需要堅定不移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當前,我國在開放度方面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服務業領域,外資進入仍然存在某些政策與體制障礙。正如本書所提到的,在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的122項特別管理措施中,有80餘項針對服務業。「適應經濟服務化和服務型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新趨勢,推進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轉型,破解經濟轉型中的重大結構性矛盾,重頭戲是以打破壟斷為重點的服務業市場開放。」

該書敏銳地觀察到當前經濟全球化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系統提出了我國新階段改革開放的新思路,不僅立意新穎,而且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是新時期改革開放理論的重要創新。這本書將會對我國新時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化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產生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本文作者系商務部原部長助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醫療狂歡,醫生網上走穴年收入最高139萬
6000多枚比特幣失蹤,美國證監會指控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欺詐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