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東風核導彈家族大聚會,我們能活到今天全靠他們

東風核導彈家族大聚會,我們能活到今天全靠他們

近日,央視首次播出了尚未正式開展的軍事博物館導彈館內景。只見一排導彈模型傲然挺立,這便是我國第一代東風核導彈家族的全家福:從左至右分別是「東風一號」、「東風二號甲」、「東風三號」、「東風四號」和「東風五號」。

第一代東風導彈誕生於美蘇對我進行核訛詐的冷戰歲月,如果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導彈的總體設計水平並不高。但如果沒有他們,美蘇隨時都會對我國發起全面侵略。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這些曾經或仍在守護我們美好生活的國之重器。

軍博老展區的「東風一號」

「東風一號」是「東風」家族的第一個成員,是蘇聯R-2近程彈道導彈的仿製品,國內媒體常說成P-2,這是由於斯拉夫字母中把R寫作P。我國出於保密需要,賦予其「1059」的編號。1960年11月5日「1059」導彈首飛成功,其後被正式命名為「東風一號」。

這種導彈採用無線電修正制導體制,需要在導彈陣地後方建設巨大的天線。當導彈起飛後通過對比多個天線的信號強度修正彈道。「東風一號」採用液氧/酒精推進劑。液氧作為一種低溫推進劑難以長期儲存,只能在導彈發射前生產並及時運到陣地加註。這顯然無法滿足部隊隱蔽待機,快速發射的要求。「東風一號」作為二炮裝備的第一種導彈,並未趕上我國研製出核彈頭,只安裝了普通的高爆戰鬥部。我軍採購了少量該型導彈用於訓練部隊,並未實戰部署和執行戰備值班任務。

「東風二號甲」野外機動

「東風二號」可看做是「東風一號」的增程版,通過加大發動機推力和加長推進劑貯箱將射程提高到1000千米以上。這款導彈也以試驗為主,並未裝備部隊。

「東風二甲」是我國第一種裝備核彈頭,也是第一種實戰部署的彈道導彈,二炮自此才真正擁有了可用於實戰的武器系統。這個型號最重要的改進在於制導系統,捷聯制導系統取代了無線電。前者僅靠採集導彈自身平動和轉動加速度就能測出導彈姿態、速度與裝訂值的偏差並生成修正指令。此後這種不依賴外界信息的制導系統經過不斷改進成為「東風」導彈家族的「標配」。

「東風三號甲」發射

「東風三號」射程達3000千米,是我國第一種擺脫蘇聯設計的彈道導彈。首次採用2.25米直徑貯箱;推進劑換成可在常溫下長期儲存的紅煙硝酸/偏二甲肼。這些改動為後續型號發展奠定了基礎。80年代以後,「東風三號」探索出快速加註、減員發射和區域機動發射作戰方式,還發展出增程型號「東風三甲」。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國的核反擊能力。

「東風四號」

「東風四號」是在三號基礎上增加一個二子級而來,射程接近5000千米。後通過加裝固體三子級成為中國第一種運載火箭「長征一號」,具備了潛在的洲際打擊能力。

軍博太陽展中的「東風五號甲/乙」

「東風五號」定型射程8000千米,580任務中則打出9000千米的射程。首次採用3.35米直徑貯箱;推進劑改用能量更大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制導方案採用「平台-計算機」方案,後成為我國第一代運載火箭的統一配置。彈頭裝有末修發動機,進一步提高了再入精度。在此基礎上改造而來的「長征二號」是我國第一代運載火箭的母型。

九三大閱兵中的「東風五號乙」可投擲分導式多彈頭

需要說的是,同樣是軍博展覽,太陽展的模型就要精緻得多。而題圖的東五模型甚至連其標誌性的「桁架式級間桿系」也丟了,真是不應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格空天防務 的精彩文章:

低調閱兵暴露俄羅斯狼子野心,聯合國干著急沒法管
美國反導系統三面圍堵俄國,低油價時代即將來臨?

TAG:米格空天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