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洲各國國菜,了解一下?

歐洲各國國菜,了解一下?

高曉松曾在他的視頻節目里發表過一段關於吃的言論:一個國家的美食和這個地方的經濟發達程度成反比。

走過了歐洲十幾個國家之後,越發覺得矮大緊這句話總結的有道理,不說太複雜的,單是各國的國菜就能說明一些問題。

國菜雖然並不一定是本國最美味的食物,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這個國家的飲食習慣和烹飪水平。像英德這種硬線條的國家,國菜大都粗獷而不拘小節,不是油炸就是燉肉;反而是中歐和南歐這些經濟稍弱的國家更會享受生活,食物的口味也更多樣。

作為一個「走到哪吃到哪」的美食愛好者,一路吃過來在心目中不自覺的就給歐洲各國的國菜划了個非常主觀的「紅黑榜」。哪些別忘了打卡,哪些可以忽略,一起來看看吧。

* 口味有差異,參考需謹慎

黑 榜

炸魚薯條比什麼都重要

跟很多人一樣,說起國菜里的黑暗料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英國的炸魚薯條。一塊經過深油炸的魚排搭配上薯條,就是英國人民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美食。

魚薯之所以飽受非議,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味道,而是這種街頭小吃實在單調乏味,即便再講究也只能屬於快餐之流。當然,英國人可不這麼認為,他們喊出「我們只吃鱈魚做的炸魚!」來表明自己在對待「國菜」的問題上是多麼專業而有原則。

為了保護他們的國菜,英國人甚至拿出一種不惜「與世界為敵」的勁頭兒。在2012年的一次調查投票中,炸魚薯條打敗了披頭士樂隊、下午茶、莎士比亞、白金漢宮和英國女王,成為英國人心目中最能代表英國的象徵。

其實,炸魚薯條的「上位」有著很深的歷史原因。雖然身為島國,但18世紀以前非沿海地區的英國百姓很難吃到新鮮的魚類,不少人把炸魚排當成好東西;再加上英國本土高產的土豆曾在二戰中成為英國人的救命菜,炸魚和薯條這對經歷過工業革命和二戰的「難兄難弟」,能獲得今天的「身份」也就不足為奇了。


炒肝兒和鹵煮都被你打敗了

雖然蘇格蘭和英格蘭總要劃清界限,但是在對待「國菜」的問題上,它們還是一同站進了黑暗料理的陣營。

By 中國圖庫

相比炸魚薯條受到的「快餐」質疑,蘇格蘭的「哈吉斯」在做法上就複雜多了:先將羊胃掏空,然後將用燕麥、洋蔥、羊肝臟、羊油和香料做成的混合物塞進羊的胃裡做成袋狀,紮緊以後再進行長時間的燉煮。

By 中國圖庫

講真,對於我這個吃慣了炒肝兒和鹵煮的老北京來說,駕馭哈吉斯仍然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燕麥粘著羊油脂在嘴裡糊成一團,不管怎麼努力咀嚼還是下咽困難,真讓人懷疑粗獷的蘇格蘭體格是不是連喉嚨也比我們大一號。

對了,哈吉斯的正確搭配指南是和「國酒」一起吃,這時候或許一口蘇格蘭威士忌才能解救深陷哈吉斯的你。


最「難吃」的國菜

如果說英國魚薯上榜毫無懸念,那捷克的烤豬膝簡直就是意外的暴擊。

高大的捷克人跟鄰居德國人一樣熱愛肉食,只不過和德國香腸比起來,捷克的國菜烤豬膝想要吃到嘴裡並沒有那麼容易。

讓我吃的醉生夢死的烤豬膝

首先捷克的豬膝個頭不小,我吃的那家餐館最小的一隻是3斤。上桌的那一剎那我就被國菜的氣勢鎮住了:肘子烤的泛著油光,刀叉像左右護衛一樣深深的插在兩側,光是把它們拔下來就費了好一番功夫。

然而,拔刀叉只是第一關,如何切動一個三斤的烤豬膝才是世紀性難題。豬皮烤得非常有韌勁,又硬又厚,即便用帶著鋸齒的刀子切割也紋絲不動。無助的我只能求助後廚,讓廚師拆開切成小塊。

捷克的國菜不是最「難吃」,但卻是最「難吃」到嘴裡的。


最被發揚光大的國菜

到維也納的那天正好趕上我的生日,盤算了半天吃什麼為自己慶生,最後還是毫無懸念的選擇了奧地利的國菜,維也納炸肉排。

正宗的維也納炸肉排用的是小牛肉,裹上麵包屑和蛋液,捶捶打打一通之後讓肉質變得鬆軟,吃的時候擠上檸檬汁再來點小配菜,對於本來就不是很喜歡炸物的我來說乏善可陳。

本來打算去當地一家叫做Figlmüller的百年老店,結果因為爆滿只能作罷,最後吃的是經過改良的炸豬排。然而我忘了在歐洲吃豬肉是一件冒險的事情。為了減輕動物的痛苦,歐洲很多國家殺豬不放血,豬肉永遠帶著一股腥臊味,這頓生日大餐也因此以失敗告終。

炸豬排蘸辣醬油

奧地利的炸肉排可能是國菜里最被發揚光大的一款,其實它離我們並不遙遠。1843年上海開埠後,西餐盛行,「維也納炸豬排」赫然在列,老上海著名的德大西餐社就曾供應過這道菜。今日的炸豬排蘸辣醬油甚至成了上海媽媽們的家常菜。


紅 榜

在波蘭遇見「東北亂燉」

去波蘭之前,我對波蘭菜什麼樣完全沒概念。心想離德國和捷克這麼近,想必也是個無肉不歡的國度吧。

在歐洲遊盪了一個多月的我,在波蘭偶遇bigos時別提多開心了

我只猜對了一半,傳統的波蘭菜確實有很多肉食:燉肉、肘子、香腸;但作為中歐國家的一分子,波蘭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酸菜。在波蘭有句俗語:兩個波蘭人就有三種酸菜配方。波蘭家家都有自己烹飪酸菜的方式。當燉肉遇到酸菜,就成全了波蘭的國菜「Bigos」。

「Bigos」在波蘭語中有「混亂」之意,除了燉肉和酸菜,「Bigos」裡面還有蘑菇、洋蔥和腌菜絲,而且要弄的越爛越好吃,儼然是是波蘭式的東北亂燉。

經歷了令人崩潰的捷克烤豬肘,在波蘭吃到「亂燉」的我別提多開心了,唯一的遺憾就是波蘭不吃米飯,這道「波蘭亂燉」只能就著麵包吃了。

國菜里的「灰姑娘」

如果要評選出歐洲最好吃的國家,法國和義大利大概要佔據半壁江山。不同的是,比起法國人講究的儀式感,義大利對美食的態度要自由開放得多:法國國菜鵝肝醬放到世界範圍來看都屬於高端食材,而義大利的披薩則重新定義了「速食」與「美味」之間的關係。

在五花八門的披薩中,「瑪格麗特披薩」最有代表性。原本這是一款用料非常簡單的平民披薩,只有羅勒、乳酪和番茄,但它平凡的美味卻受到了義大利第二任國王的妻子,瑪格麗特王后的青睞,最終以她本人的名字命名了這款披薩;加之三種食材與義大利國旗的顏色不謀而合,於是瑪格麗特披薩就像灰姑娘一般,從「平民」一躍成為了義大利披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款。(關於義大利披薩的更多故事,戳這裡)


最物超所值的國菜

去匈牙利之前,剛從布達佩斯回來的小夥伴千叮萬囑:「記得一定要喝那個土豆燉牛肉湯啊!」雖然早在心裡做好了「Goulash」有多麼美味的心理準備,第一口喝到時還是讓人驚喜了好一陣子。

一道湯就管飽

歐洲有很多「國菜」都起源於平民階級,或許只有真正被百姓接受並喜愛的食物才能真正代表這個國家,匈牙利的「Goulash」也不例外。「燉」在以前被認為是一種很粗獷的烹飪方式,最早和蒙古游牧民族相關,貴族階層根本不接受這種做法。直到19世紀匈牙利貴胄的餐桌上才出現了「Goulash」的身影。

每家餐廳的Goulash口味都略有不同

跟中國的土豆燉牛肉不同,匈牙利的土豆牛肉湯以誘人的色澤著稱,最上面漂著一層紅油,喝起來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但是並不怎麼辣,這還要歸功於本地特產的紅辣椒粉 Paprika。

布達佩斯菜市場里的Paprika,有油浸、粉末等各種吃法

除了土豆和牛肉,湯里還有麵疙瘩,一道湯就管飽,再加上匈牙利低廉的物價,這真是歐洲最物超所值的「國菜」了。


大洋彼岸的「中國味」

在旅途中總能聽見這樣的豪言:這個地方我肯定還會再來的!

事實上,在英國遊學的那一年半,讓我兩度踏入的國家只有葡萄牙,那兒的鹽鱈魚實在是太好吃了。

布拉絲式鱈魚

鹽鱈魚在葡語中的發音類似「巴卡腰」 (Bacalhau),是位居葡萄牙No.1的國民食材。像大多數腌漬食物一樣,500年前誕生於葡萄牙海岸的鹽鱈魚是為了保存其肉質,後來慢慢成為葡萄牙國內最受歡迎的食材,也出口到挪威、冰島等寒冷地帶。

據說葡國有365種鹽鱈魚的做法,每天都能做到不重樣。其中一種「布拉絲式鱈魚」是葡萄牙的國菜,也是聖誕菜肴。鱈魚和土豆,雞蛋,橄欖油同炒,出盤後再裝飾橄欖和歐芹碎。這道菜聽上去很簡單,但「炒制」的手法特別接近於中式烹飪,完美的契合了中國胃的需要。

在歐洲眾多「國菜」中,最讓我留戀的就是葡萄牙的「布拉絲式鱈魚」了。

原載於公眾號【壹路吃(Yi-foodi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路吃 的精彩文章:

養蛙這麼辛苦到底是為了啥?
一碗白粥到底能玩出多少花樣

TAG:壹路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