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職業化與專業化:社工發展的兩條腿

職業化與專業化:社工發展的兩條腿

走向繁盛的社會工作?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設一支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2007深圳市也隨即出台「1+7」文件推動社會工作發展。隨著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的推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湧現,社會工作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良序,開展心理輔導以及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中的作用也愈加凸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在貧困攻堅戰中,我們欣喜的看到社會工作被屢次提出。而數字上的增進,也讓我們看到社會工作的繁盛。截至2016年底,在各類組織(事業單位、群團組織、社區和社會組織)中的社會工作專業崗位有20多萬個,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規模總量達到76萬人,其中持證社工近30萬人。同時,全國共有社會工作服務機構6600餘家。與此同時,社會工作師考試人數逐年增長,2008年13.6萬人,2014年20.1萬人,2015年27.7萬人,2016年29.93萬人再到2017年33.18萬人。

儘管政策上重視,社會報考人數逐年攀升,但是我們看到深圳社會工作流失率在20%左右徘徊,行業內願意堅守在社工行業的職員仍因薪酬問題而猶豫。而放眼全國,老百姓們簡單的認為社會工作等於志願者,而後又有「有償社工」的討論,百姓對於社工的認可和理解也有所偏差。如何把社工人才「留得住」,如何重塑社會工作的良好形象?

職業化:政策指導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社會工作應當成為一個和公務員,老師,醫生一樣的職業。社會工作者需要參與從業資格證考試,這是職業化的第一步。而在最新出台的《若干措施》中直接明確了社工的薪酬標準指導價,這不僅是在物質上提升了現有社工的生存環境,更是從行業層面和政策高度上指明了社工和其他職業是一樣的,平等的,理應拿到合理有據的薪酬。同時,再次強調在事業單位設置社會工作技術崗位和職級體系,這是打破社會工作者長期只能在群團部門/第三部門工作就職現狀的有力手段,也反映出政策制定者認識到了作為一門職業的社會工作其作用不僅僅在於社區服務,在司法、計生等各個事業單位部門仍大有可為。《若干措施》還指出,社會工作行業組織應當開展註冊申請、崗前培訓、繼續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行業組織的建立為社會工作從業者提供了更大的學習交流平台,也便於規範管理社會工作者。同時還將建立一系列行業標準,倫理守則等。這就將社會工作者和其他行業區分開來,是社會工作成為一份職業而不是隨意一個人都可以從事的工作。

通看《若干措施》全文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政策制定者已經為社會工作職業化提出了框架性的措施,只有真正的把社會工作當作一門職業,而非政府部門的幫手,社會發展的助手,社會才能認可社會工作的「收費服務」,也才能將「有困難,找社工」嵌入百姓的心中。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也才能在這種被認可、被尊重的社會環境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

專業化:社工技能塑造美好的社工形象

為何百姓不認同社工?除了外部環境不佳,我們應當反思社工本身的專業素質及其提供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成效是否值得被認可? 有多少社工在走上崗位之後還有時間進行專業學習和武裝自己?有多少社工服務機構提供的是高質量的服務?

《若干措施》提出了機構組織學習、督導制度激勵以及服務監察三把利劍。這三個措施一方面督促社會工作者個人專業學習,讓督導成為社工提升專業技能的目標,而不單是職業晉陞的通道,另一方面倒逼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要把服務做好,要做好服務,否則「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不僅是我們自身的承諾,更是老百姓的期待。社會工作能夠在社會的諸多領域大顯身手,關鍵是要真正抓住社會痛點,滿足社會需求,解決社會問題。而這就需要社會工作者以精專的技術提供服務,即便是走上工作崗位後,繼續「修鍊」也是應有之義。主管部門對服務質量的監察也會提升社工服務機構自身能力建設的水平,尤其是將此納入信用體系,懲戒一批「拿錢不辦事」的機構,挖掘一批真正做到好的,形成一批社工服務示範機構。

內外兼修,方能贏得百姓掌聲

外部的政策環境給了社會工作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建設激勵制度,建設行業標準,大力進行文化宣傳,讓社會工作人才留得住,讓百姓更全面的了解社會工作,內部的專業能力提升,則是讓社會工作真正為社會發展,百姓生活所用,從而將社會工作烙在百姓心裡。外部的政策支持是引領方向,內部的專業技能提升才是固本之基。每一位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都應該把專業化作為奮鬥的源初和歸宿,借著職業化的東風,踏踏實實做社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YSOUL4 的精彩文章:

討好型人格:別讓利他成為消除低自尊的方法

TAG:MYSOU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