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至少9個博士村:三千小村竟出50位博士!

中國至少9個博士村:三千小村竟出50位博士!

每個人,或許都在少年時期,被家長鼓勵,長大了考博士。然而,小時的夢想,長大了往往只成了空想。可總有別人家的村子,天天兒地出博士,誰說寒門無貴子!國內9個博士村,村村讓人豎拇指,看完就讓你鬥志大燃!

山東·炭劉村

7年走出7位博士

炭劉村只有一千多人口,這些年,卻走出7個博士、十幾個碩士,大部分適齡青年都讀了大學。

劉現亮,是炭劉村走出的第一個博士生。目前擔任濱州醫學院煙台附屬醫院副院長。上網搜索「劉現亮」,內容顯示,他在心腦血管疾病方面,早已成績顯赫。

據說,村裡的一名民辦教師,靠微薄工資和種地,供兩個子女讀了博士,花費超過30萬。而目前,村子走出的7名博士生,也大都在高校等事業單位工作。

一個千餘人的普通村莊,因何能走出這麼多「才子」?關鍵就在於村裡,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和諧村風。

各家都在比自家孩子的學歷、能力、本事,這怎能不激勵學生們的學習勁頭呢?

湖南·秧田村

30年出21位全日制博士

秧田村頭,一面「博士牆」格外醒目。牆上掛著村裡考出去的博士生照片和簡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佛大學……

30年來,村裡1288戶人家,出了21位全日制博士、數百位碩士。

羅碧波,是恢復高考後,秧田村出的第一個大學生。上世紀80年代末,公派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做了兩年訪問學者,後到東莞理工學院工作至退休。羅碧波兄弟姐妹6個,有5個上了大學。

而羅碧波88歲的老母親張秋香,並沒上過學,當年掃盲時,只讀過兩個月的夜校,從此對書愛得一發不可收拾,現在每天,還要堅持讀書兩三小時。

秧田村有700多年的歷史,其羅氏宗族,自古以來,就勤耕重讀。

每年考取本科的學生,都能從村裡,獲得400元獎勵,村主任、村支書都會拿著紅包來祝賀。

浙江·古淵頭村一個村25名博士

浙江古淵頭村,從新中國成立後算起,村子走出了25名博士、202位高級工程師、副教授、教授和553位大學生。要知道,目前村莊總共只有2028名村民。

村中心文化禮堂內,一面「勵志牆」上,記錄著從村子走出去的眾多學子:李祝霞,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導;李杏放,博導……

博士、教授、大學生的名單,滿滿一牆都是。

早在1991年,中央電視台曾對全國所有村莊的大學生比例,做過調查統計,古淵頭村以14.8:100,位列第二。如今,村裡幾乎家家都有大學生。

村裡至今仍流傳著「五朵金花」的故事。「五朵金花」,是較早走出村莊,到外國留學的5個女博士。

其中,李祝霞,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批50名赴美留學人員之一;

李杏放,是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的研究生,1987年飛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之後在加拿大,拿到了博士後;

李瑞華在英國,王玲在德國;最年輕的李備備,2000年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就讀肯塔基大學,還拿了全額獎學金。

有村民笑著說,當年女博士們一心向上,有人還立下誓言,要等成為博士後,再談戀愛。當然這是玩笑話,如今她們都已結婚生子。

如今全村走出25個博士,有近一半是女性。

江西·東郭村

走出了50多位博士

江西的東郭村,距今已有800多年,人口3783人。早在明清兩代,先後有6個進士、7個職官,從這個村落走出。

自1977年以來,該村接連出了7個博士,碩士、大學生,更是不計其數。

魁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東郭村的魁星閣,是村民合建的「主宰村中文章興衰的神」的住所。在魁星閣旁邊的廂房,從裡到外,保存著各式各樣的,崇尚讀書的對聯。

但要說東郭村最有特色的,且能探究出,東郭村人才濟濟之淵源的,還屬一眾門樓。

在東郭村,始建於明代的門樓,大多以哪家考中了進士,或者哪房有人為官出仕,才建造的。這樣的好風氣,不出人才,還真說不過去!

山東·大刁家村

500多戶人家11個博士

大刁家村有500多戶人家,據不完全統計,有11個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也有不少。

年近八旬的胡學軍的兒子胡勇,是浙江大學的博士,現於中國航天五院工作。

村裡這樣的博士家庭不勝枚舉。目前正在國家核電、原子能研究院的博士刁均輝兩口、和正在天津大學執教的博士崔靜三人,當年還在同一學堂上課,並且三人的家,住得很近,就是「東西屋」。

他們小的時候,村裡用電很不穩定,燈光時明時暗,常常做著作業突然斷電,寒冷的冬夜,發現來電了,又要從溫暖的被窩裡,爬起來繼續讀書......

窪里村

平均每3戶就有一位大學生

圖:家長們在展示學霸孩子的照片

東這座僅320戶人的小山村——窪里村,先後走出了1位博士後、4位博士和數十位碩士研究生。平均每三戶,就有一位大學生。

1992年開始,村裡就定了鼓勵政策:給考上學的學生髮獎金,中專以上100元,大專以上200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菲的獎勵。

彭淑慶,一氣呵成念至博士研究生、並留校任教,現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

彭英華,則是村裡第一個到美國留學的。國內讀完博士又留美6年,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教授。

別人攀比有錢,這個村只比讀書,哪家掙錢多,不讓人眼紅,誰家孩子成績好,最讓大家羨慕。

河南·大丁村

出了中國第一批留洋博士、河南省第一個博士

河南的大丁村,總人口不足2000人。近代以來,該村出了20個博士、23個碩士、90多個大學生,在當地被稱為「博士村」。

這個村的丁姓家族,整個河南南陽市的教育發展,都很有貢獻。

該村清代舉人丁元熙,曾義捐私磚,整修了黌([hóng]古代稱學校)學、和半個鄧州城,因而有「丁半城」之嘉譽。

在丁氏祠堂內,有很多璀璨的名字:中國第一批留洋博士、河南省第一個博士、與周恩來、鄧小平一起在法國留學的丁肇青;從美國歸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院士、《現代漢語詞典》編纂者丁聲樹;畢業於倫敦大學經濟科學院的經濟學專家丁軫宇……

江蘇·西湖村

村裡有條博士巷

江蘇的西湖村,從國家恢復高考至今,走出了9名博士、36名碩士,當地村民稱西湖村為「博士村」。

村裡還專門給出博士最多的那條巷子,命名為「博士巷」。

小巷裡的傅伯勤、許後生、張懷倫三戶人家,前後左右相距不到50米,接連出了3個博士。

過去,他們祖上中過進士、舉人或秀才,父輩們都當過私塾先生。

傅伯勤的兒子傅春,在上海交通大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現從事IWLAN和IMS業務的研發工作。

許後生的兒子許強,在浙大讀完博士,現在主要從事建築鋼結構領域,先後出版著作2本,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

張懷倫的大兒媳是博士,大兒子是碩士。大兒媳婦沈群紅,於南京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當副教授。

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廣東·西村

一村出41個博士

80多年前,當鄉村小學的校長黃俊傑,決定兩手空空出洋留學。可他沒想到,自己會成為西村學子的榜樣。

在他的榜樣激勵下,西村,這個大山下的古老鄉村,從黃俊傑開始,一個村子竟然出了41位博士,而有的家庭還是「一門三博士」、「兩代六博士」。

所以,綜合來看這9個博士村,要麼是祖上就重視教育,要麼是村裡比學趕追的氛圍濃厚。可見,家教和上進心,是一個村子是否出人才的兩個關鍵因素!

喜歡本文,請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青FM 的精彩文章:

因為養了只青蛙,突然理解了爸媽
不要在該「空巢」的年紀談抱團

TAG:青青FM |